第214章 富人区的房子
廖新宁退出房间,默默点燃了一根雪茄。
他不知道从哪听说,约翰先生最喜欢抽雪茄。
而且是那种最昂贵的加勒比地区出产的高档雪茄。
梦吸一口,那股子生猛的烟草味直冲天灵盖。
果然是高贵,约翰先生的品味真不错。
他强忍住辛辣刺激的气味,将几口雪茄吸入肺中。
强烈的眩晕感过后,额头微微发汗。
“厉害!”
他此时信心十足。
怡和洋行承诺把自己那些又老又旧的工厂全部打包买走。
然后带着廖家进入全球供应体系。
到时候,怡和洋行洒洒水,都够自己这边喝一年的了。
“凤娇,咱们接下来做什么?你说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
张强在鹏城的市政府会议室,撸胳膊弯袖子,干劲十足。
“张书记,瞧你这话说的。好像咱们这会议室,成好汉的聚义厅了,哈哈。”
周成现在这个人气质松弛了不少,也能和张强开开玩笑了。
今天的会议在鹏城市政府,宋成飞这个常务副市长,是当仁不让的地主。
沈凤娇小声对身边的宋成飞说:“你们吴市长呢?”
宋成飞神色略微一顿。
“吴市长他还有工作安排......”
沈凤娇眼中的余光瞥到周成身上。
发现他听到“吴市长”三个字的时候,目光低垂,缓缓喝茶自饮。
看来,这鹏城的天,不太平啊......
这些都是插曲,今天会议的主基调,是如何更进一步。
周成的脸上很快洋溢起热烈的笑容:“小沈,刚刚张书记说的,其实也是我们心中所想。”
此时鹏城和羊城的产业基金,在完成对华南地区部分出售外资的收购之后,磨刀霍霍,开始转向港岛了。
如果说对内地外资资产的收购,苏家和沈凤娇需要通过两个地方产业基金,来打掩护。
那么想要在港岛有所作为,两个产业基金就必须通过苏家和沈凤娇的身份,才能有文章可做。
毕竟八零年代的港岛和大陆,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当地政府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本土资产,大量被境外资本控制。
苏家此次前来的是苏浩然和苏明哲。
苏俊彦给予苏浩然全权做主的权力。
至于让苏明哲参加,一方面他是苏家在羊城、鹏城所有产业的总代理人。
另一方面,苏明哲的能力,已经在苏家高层得到认可。
他开始被允许,得到更多的空间和舞台展示才华。
沈凤娇看了看苏家,然后又看向张强和周成。
“我们说说目前两只城市基金的收获吧。”
“好!”
张强第一个开口:“我就喜欢说这些高兴的事!周书记,那我先说?”
按照进入省委的先后顺序,周成在张强之前。
不过张强资历很老,周成也不是小气的人,所以示意张强先说。
“咱们羊城产业基金,这次的收获真不小!”张强拿出自己的笔记本,一边看一边说:
“根据小沈的建议,我们着重收购了整个珠三角的物流和商贸公司。”
他嘿嘿笑了几声:“别说,这些外国佬真厉害。我都没想到,我们收购的几家外国贸易公司,居然短短几个月,就让他们几乎打通了整个南方,甚至整个华夏的贸易网络。”
沈凤娇点点头:“他们的优势是科学的管理和开拓能力。对了,那些和鹏城有产业重复的企业留给鹏城。要么并购,要么差异化发展,这一点很重要。”
“这个不用你说,”张强大手一挥:“上次省长听了你的建议,直接成立了一个【大湾区】工作组,就负责协调这些关联产业。”
沈凤娇心中很是感慨。
粤省之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后,一直高居经济总榜的冠军,不是没有道理的。
从省到市,几乎所有管理者都是很有能力的。
周成的声音很厚重,也很有力:“鹏城产业基金主要对汽车、计算机电子技术和创新金融几个方向发力。虽然斩获没有张书记那边多,但对于鹏城的产业补强,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周书记说的对,在精不在多!鹏城想要大放异彩,肯定要从几个支柱产业下手。”沈凤娇表示赞同。
“对,就是这个思路,”周成微笑着说:“因为有明确方向,所以鹏城产业基金还剩下不少资金啊!这一次要是不再做点什么,总感觉劲没使完啊!”
周成这个高级知识分子,罕见的说了句大白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苏浩然不甘示弱,开始汇报苏家的收获:“表妹,咱们的资金主要用在收购廖家在内地的数十家金店。这老小子家的好东西不少,听说他家在港岛的几个核心工厂也在私下兜售。”
“哦,还有这事?!”
沈凤娇有些吃惊,廖家的危机已经解除,为什么还要做这种杀鸡取卵的事?
她摇摇头,拿起手上的报表:“我这边主导的收购,主要是针对外资在羊城和鹏城的几个地皮和房地产的。特别是东湖新村。”
沈凤娇从包里拿出了几张彩色照片。
虽然像素很低,但彩色照片已经是在当时很稀有的了。
“东湖新村?”
张强有些疑惑的挠挠头:“为什么不买工厂,而是去买个居民区?”
周成若有所思:“是那个很贵的富人区的房子?”
东湖新村将近500元每平米的价格,在八零年代,绝对是天文数字。
要知道一个月工资30块的产业工人,需要一年半不吃不喝,才能攒够一平米!
这也让这个小区声名大噪,只不过并非都是夸奖罢了。
即便如此,在这些高管的眼中,东湖新村也仅仅只是让人住的房子,似乎并不起眼。
沈凤娇把手上的资料递给在场的几人:“大家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东湖新村。”
后世的华夏,房地产直接起飞!
东湖新村40年下来,房价从500到5万,涨了100倍!
更重要的是,他是全国首个商品房。
在这个分房的年代,商品房成为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东湖新村创造了当时许多个第一。
是全国首个商品房住宅项目;
第一个外资合作开发的住宅项目;
以及首个物业管理的小区。
沈凤娇指着资料上,第一个外资合作开发的住宅项目:“此次外资退出华夏市场的浪潮,影响了很多产业,东湖新村也是其中之一。”
苏浩然看到东湖新村资料上面,主要开发商的一个名字,陷入沉思:
“廖家?”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3/4843463/4415177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