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八零军婚:疯批女替嫁杀疯了 > 第123章 高第街

第123章 高第街


两人倒了一次公交车,终于到了今天目的地----高第街。

这是沈凤娇前世在课本上听到的地名。

代表了当时改革春风吹过的最前沿。

还没走进去,就看到路上都是大包小包推车送货的。

没有一个店家出门招揽生意,因为这些店铺根本就忙不过来。

来这不是买衣服,而是抢衣服。

生意太好做了。

林明薇看到一个档口刚刚到一批衣服,就被人群一扫而空,几张大团结卷成卷,直接扔到桌子上。

一分钟都不耽搁。

对于店家和买家,每一分钟,都是钱。

两人一边走,陈钰琪一边给沈凤娇介绍:

“这高第街,是我们羊城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

她的脸上露出少许自豪,指着两边密密麻麻的商铺:“以前这条街没人来,现在一平米的位置都让不出来。”

高第街是华夏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工业自由市场。

在政策层面,这是一个工业、小商品市场。

但实则,这里已经成为整个华南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

陈钰琪家的小工厂在很里面,即便如此,摊位里外,也挤满了人。

好不容易,陈钰琪才和沈凤娇挤进店里。

沈凤娇好奇的看着摊位上挂着的街道生产组的牌子:“越秀区友好社区第7生产组?”

陈钰琪用手弹了一下铜牌,笑着说:“每个月20块的挂靠费。”

陈钰琪的父母都不在,工人们也很忙,不大的三间屋子,里面坐着40十多个工人,再加上里里外外进出的搬运工。

她家的铺面确实在高第街是数一数二的,说是工厂,毫不为过。

附近大多数店面都比陈钰琪家小不少。

基本上都是女人脚踩缝纫机,男人做搬运。

哒哒声在高第街此起彼伏,好像一首欢快的歌曲。

沈凤娇走过去,正想看看缝纫机缝。

就撞见一个带着红袖标的管理员,用钢笔戳着缝纫机:“怎么又多了两台,这两台交钱了吗?”

里屋急匆匆走出了个工厂的主管,叫陈叔。

他把一张大红布盖在一台比较新的缝纫机上面:“领导,这台我表妹马上结婚要用,在我这放两天,我给修一下。”

管理员面无表情的说:“那修好了吗?”

“马上就能修好,马上就能!”

管理员砸吧砸吧嘴,陈叔立马递过去一把金桔。

“嗯,”管理员把钢笔插到口袋里:“上个月还是挂靠的第3生产组吧。”

陈叔抓起铜牌看了看,然后塞过去一包香烟:“区里说了,要灵活调配剩余劳动力嘛。”

管理员走后,陈叔把缝纫机上面的红布掀开,找来一个女工,继续上工。

沈凤娇好奇的说:“这个上面怎么是第11生产组。”

陈钰琪小声说:“大家换着用。”

她伸长脖子,下巴向东面抬过去:“工商所周科长的侄女,在路口卖港岛的丝袜。真要查,整条街都得关门。”

沈凤娇看得津有味,陈钰琪则是走进后屋和陈叔交谈着什么。

突然一阵吵闹声吸引了她的注意。

“你的货也好意思拿出来,我这都是进口的!”

“进口个屁!走私过来的,也好意思说。我这才是样式花纹最好的!”

陈叔探头看了一眼,就毫不在意的继续让工人赶工。

“阿荣和阿坤两个扑街仔,有吵架的功夫,都能卖出去两包货了。”

不只是陈叔,阿荣和阿坤摊位前面的买家,也是纷纷劝架。

“两位老板,钱是赚不完的。你们的货我都要,赶紧交易吧。”

沈凤娇大为吃惊,居然买家比老板还急......

陈钰琪走出来,小声说道:“他们俩摊位挨着,一个卖港岛货,一个卖沪上货。时间长了,总有人会对比。所以时不时的,他们俩就会吵一架。”

这个时代,沪上作为时髦的代名词,还有最后几年荣光。

后面的十几年,港岛货,才会成为最时尚的标志。

现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沪上的羊绒衫,白衬衫在华夏很受欢迎。

但要论设计大胆,紧跟国际潮流,那还要看港岛。

陈钰琪家的生意,大部分也是来自港岛。

港岛的呢绒布,丝袜最畅销。

沪上的则是羊绒衫和的确良,这两种材料在高第街每天都是短兵相接,厮杀不断。

陈叔太忙,虽然也是面带愁容,但还是让手下工人给沈凤娇买了一杯凉茶。

然后叮嘱陈钰琪,不要在意家里的事情,早点回学校。

沈凤娇想着来都来了。

总要买几件称心如意的衣服给家里。

家里三个小崽子,估计很快就能见面了,提前把礼物买好。

再加上婆婆彭秀英也会过来,在这给她买几件时髦的衣服正合适。

才走出摊位没多久,就又听到一阵争吵声。

这摊位围着的人也多,不过明显不是等着买衣服的,而是看热闹的。

“领导,我这真就7个人,人数没超。”

一个中年女人苦着脸,对管理员喊冤。

“你不算人啊?你掰手指头数数,屋里几个人。”

胖子管理员擦擦头上的汗水恶狠狠的说:“我们接到举报,你这人数就是超了!”

女人把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工拉过来:“冤枉啊,领导,这是我儿媳妇,过来转一圈,哪能算工人呢?”

“你儿媳妇,结婚了吗?”胖管理员皱眉问道。

女人在一包烟里塞了20块,递给管理员。

“天太热,您都出汗了,抽根烟,咱们慢慢说。”

管理员用手捏了捏,然后拿出一根香烟,把剩余的揣进口袋:“就是儿媳妇,也不能总待在这知道吧。”

女人连连点头:“您说得对,我让她赶紧回家。”

管理员背着手离开了,女人的摊位很快又开始忙碌起来。

缝纫机和工人重新上工,好像刚刚的插曲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沈凤娇看了啧啧称奇。

陈钰琪在一旁解释道:“年初的规定,个体工商户不能雇佣超过7人。”

看着沈凤娇投来诧异的目光。

陈钰琪有些得意的说:

“别看我家在高第街,但正经是注册的工厂,和这些个体户不一样。”

高第街这地方说不上黑,但绝对不白。

不过买家高兴,卖家赚钱,管理者收税,皆大欢喜。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3/4843463/4418210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