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罪己诏》
“臣要说的,陛下或许早已不爱听,但臣还是要说!”
李邕斗胆直视君王,目光却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三十年前,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君主。
“臣还记得当年,陛下是如何宵衣旰食,是如何虚心纳谏,是如何与姚崇、宋璟等贤臣共商国是,开创了一个海晏河清,万国来朝的盛世!”
李邕举起双手,仰头望天:
“那时候的您,是天底下最圣明的君主!您的一道旨意,能让四海归心;您的一个笑容,能让百官振奋。您说要节俭,便亲自烧毁宫中奢靡之物;您说要纳谏,官员无不效仿魏征。”
“那时的朝堂,有诤臣,有能吏,君臣一心,共创盛世!”
“那才是天下万民心中的圣主明君!”
李隆基听到这些话,紧绷的神情竟有了一丝松弛。
是啊,他又何尝不怀念那时的自己呢?
可岁月侵蚀,纵然有灵丹妙药,亦不能让他重回到,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
“朝中诸臣和天下万民,是多么地怀念那个时候的陛下啊……”
李邕话锋陡然一转,高声问道:“可如今呢?!”
他猛地看向龙椅上的君王,眼中是毫不掩饰的痛心疾首。
“如今的朝堂,贤臣被黜,奸佞当道!张相何等风骨,只因不合‘圣意’,便被一贬再贬!”他指向一旁跪着的李林甫,“而这口蜜腹剑之徒,却能窃居相位,堵塞言路,罗织罪名,残害忠良!”
李林甫浑身一颤,立刻叩首。
“陛下,您睁开眼看看这朝堂、看看这天下吧!”
“如今还有谁,敢在您面前说一句真话?张九龄何在?韩休何在?那些敢于犯颜直谏的骨鲠之臣都去了哪里?”
“你!”李隆基气得霍然起身,指着李邕,手指都在颤抖。
“陛下!陛下!”杜甫拉着李白急忙叩首道:“李太守只因受到天幕冲击,神志不清才开始胡言乱语,并非有意!还请陛下息怒啊!”
杜甫和李白疯狂为李邕讲情,可上了头的李邕却丝毫不在乎。
他已经将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了!
今天若是不骂醒皇帝,明日大唐就会沦落成天幕中所言那样,若用自己的死可以换来大唐安稳的未来,那他李邕死一死又有何妨!
难道还有人能让他李邕死两回吗!
“臣没疯!疯的是这个朝堂!疯的是那些只知谄媚奉承、蒙蔽圣听的奸佞!”
“陛下啊!”李邕老泪纵横地看着李隆基,声泪俱下:“您不要再被李林甫这个奸臣所骗了!这天下不是他李林甫的天下,而是您的天下!是全天下人的天下啊!”
“够了!”李隆基终于忍受不了,发出一声怒吼,他指向李邕咬牙切齿道,“来人!给朕堵上他的嘴!”
殿外的侍卫闻声而动,李白和杜甫还要再求情,却被李邕接下来的话语震慑在原地。
“陛下,您堵得了臣的嘴,可您堵得住天下悠悠众口吗?您堵得住后世史书的如椽之笔吗?!”
“您忘了您登基时的豪情壮志了吗?您忘了那些尽心辅佐您的无数忠臣良将了吗?您若还耽溺于声色犬马和笙歌燕舞之中,便是在亲手摧毁您自己建立的一切啊!”
李邕双目赤红,夺眶而出的泪水蒙蔽了他的视线,让他看不清眼前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
他不再是那个沉稳的臣子,更像是一个痛心疾首的普通人。
“陛下,醒醒吧!若再不思变,天幕所言便会一语成谶,届时国将不国啊!”
李隆基将颤抖的手放下,深呼吸几次后蹙起眉头问:
“这些话……你早就想说了吧?”
“你其实早就怨怼朕,今日只不过是借着天幕的由头,才将心里话说出来。”
看到李邕并未反驳,李隆基深吸一口气,面色不断变幻。
李林甫知晓现在就差一把火,于是再次叩首:
“陛下!李邕妖言惑众,恐动摇国本!请陛下立刻降旨,将此獠就地正法,以正视听!”
然而让李林甫意外的是,李隆基并没有吭声,只是冷冷地看了李林甫一眼。
他只是老了,又不是老年痴呆了。
都已经看到天幕上所预言的未来了,还要一意孤行下去,那他李隆基图什么?图自己活得太长吗?
可李邕这个人实在太过执拗。
怎么能一上来就让他这个皇帝下罪己诏呢?
他李邕知道什么叫罪己诏吗?又知道此时此刻,下罪己诏的后果吗?
一道罪己诏,无法让心怀反叛的边将俯首称臣,也无法让大唐延续开元盛世的景象,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动乱!
他是天子!天子之威,在于四海臣服,在于言出法随!
而不是向臣民,向天下人低头认错!
一旦他下了罪己诏,天下人不仅不会感念他的仁德,还会觉得他软弱可欺!那些蠢蠢欲动的藩镇,那些心怀叵测的宵小,他们会觉得,连皇帝都认了错,那这天下,是不是谁都可以取而代之?
朕可以改!但不能有错!
因为朕是这大唐的皇帝!
可惜,李邕只是臣子,臣子永远不会明白这点……
李隆基失望地摇摇头。
这一场景,落在李白和杜甫眼里,两人的心纷纷跌到了谷底。
完了,李太守这回真的救不了了……
李隆基站起身,一股久违的帝王威势重新笼罩了整座大殿。
他俯瞰着下方兀自昂首的李邕,很快做出了决策。
杀了他?
不。
天幕已经预言了未来,杀了李邕,只会坐实他李隆基刚愎自用、拒绝纳谏的昏君之名。
况且,他能感受到李邕话语里那份灼热的忠诚,只是这份忠诚太过刺眼,太过锋利,让他无法容忍。
因此,李邕必须被惩处。
“来人。”
“李邕疯言失态,冲撞御前,即刻摘去官帽,押入大理寺,听候发落!”
不杀,只是关押。
李林甫敏锐的政治嗅觉,让他顿感不妙。
侍卫们应声而入,一左一右朝着李邕走去。
杜甫和李白眼中闪过一丝落寞,他们明白,进了大理寺天牢,就算不死,李邕的仕途也彻底完了。
李邕看着逼近的侍卫,脸上没有丝毫畏惧,反而露出一抹惨然的笑。
“臣,叩谢陛下圣恩!”
他最后望向龙椅上的那个老人,行完最后一礼,李邕站起身,掸了掸衣摆,对李隆基说出了最后一句话。
“老臣今日,能得见煌煌大唐由此而衰,也算是……”
“此生无憾了!”
听到此话,本想饶他一命的李隆基彻底怒了。
什么意思?!
朕不听你李邕的,大唐就要亡国了?!
“好好好……”
“看来你李邕是一心求死啊!”
李隆基咬着牙根说出这句话时,李林甫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他满含期待的转了转眼珠子,偷偷望向上首。
“既然你想死,想博一个忠臣死谏的美名……”
“那朕,就成全你!”
李隆基胡须颤抖着,面露寒光:
“太守李邕,自恃文名,屡犯龙颜,辱骂君父,大逆不道!”
“拖下去,赐自尽!”
话音落下,大殿内李隆基的声音在回响。
李林甫面上有压抑不住的喜色。
李白和杜甫闭上眼睛,浑身颤抖,难免兔死狐悲。
李公一代老臣,竟然落得如此下场。
这大唐,当真如天幕所言,没救了吗?
李白直起身,看着那个被拖走的背影,一滴热泪从眼角滑落。
然而,就在李邕即将被带离大殿的瞬间——
天幕上划过一条引人注目的弹幕。
【大唐·李世民,打赏主播《罪己诏》一份!】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3/4843860/4344670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