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甘露之变用一句话可以总结,那就是:皇帝为何造反啊?】
【所以说,李隆基一个人的昏聩,搭上了后面所有皇帝的努力,还都白费了。】
【这下就能看出来,李隆基的破坏能力有多强了吧!】
【看出来了,看出来了……】
【朱温!大唐的终结者!】
【就算没有朱温,也有张温,王温,李温……大唐走到那个时候,已经是苟延残喘了。】
苏铭顿了顿,长叹一口气: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政治和军事层面的影响,那么安史之乱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是对整个华夏文明气质的改变。”
“安史之乱前,大唐四方扩张。”
“安史之乱后,在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几乎所有的皇帝眼中,都只有中原王朝,无力也不愿对更遥远的异域发起冲击。”
“不仅如此,他们还活在对将领造反的恐惧之中,针对军人阶级的打压,层出不穷。”
“为了压制军人阶级,一个崭新的阶层被催生和巩固,他们既扎根地方又与皇权携手,既盘亘朝堂又互相掣肘,既满腹经纶又阴阳绸缪。”
苏铭看到大量【重文轻武】的弹幕出现,点点头说:
“没错!这个阶层,我们称之为——文人官僚阶层。”
【封建制度已经开始显现局限性和落后性。】
【士大夫阶层。】
【没办法,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是中华文明试探自己的极限试探失败了。】
【大远征的时代结束了……】
【明成祖朱棣不算吗?】
【Judy只是打到了漠北,没有统治。】
说到这里,苏铭做出了最后的总结:
“从那以后,那个开放、包容、自信、进取的唐初,便再也回不去了。”
“曾经那种外向型、开拓型的文明精神,几乎不可逆转地成为了过去。”
“这是一个庞大古老文明,从昂首阔步向佝偻保守的沉重转身。”
苏铭环顾四周,尽管周围是现代都市的车水马龙,但他眼中,却仿佛映出了千年前长安城的落日余晖。
“君不见,‘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李太白已然远去,徒留‘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的悲怆。”
“君不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子美早已不再,徒留‘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悲怆。”
“经历过安史之乱的诗人们,在他们的晚年,无时无刻不在怀念。”
“他们在怀念什么?”
“或许……”
“是那个曾经天俾万国,却再也回不去的大唐吧。”
【你们敢想象吗?就算是现在,依旧有人向往那个曾经的盛世大唐。】
【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真的会以自己的种族和国家而感到自豪,而不是觉得自己矮人一等,去舔白毛猪。】
【相對盛唐,更令人仰望的是貞觀。那個君臣一體,一心社稷,吏治清明,奮發向上,人人都朝齊蓬勃的時代。這也是我們現在需要的。】
【其实向往盛唐,是向往他是世界第一,雄霸天下的实力。】
【中国民族在近现代时期遭受了太多苦难,不仅是国家,整个民族全体上下都穷怕了,所以才对当世界第一有种莫名的执念。】
【言而总之,就是不想别人欺负。】
【雀食。】
【可惜,举目见日,不见长安,长安离我们太远了。】
……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李隆基坐在龙椅上,双手死死抓着扶手,嘴里喃喃重复着。
“陛下!”李邕突然出列,“天幕所示,字字泣血!此乃上天垂怜,警示我大唐!为今之计,唯有痛改前非,方能挽救大唐颓势!”
李隆基回过神,声音沙哑地问:
“那你说……该怎么办?”
李邕顿了顿,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行礼偏头道:
“臣,恳请陛下,下罪己诏,昭告天下!”
李隆基的脑子嗡了一声,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罪己诏?
朕?下罪己诏?
一直跪着的李林甫,眼皮猛地一跳。
他不可思议地抬头,猛地看向身旁的李邕,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李邕……难道是不想活了?
身后的李白和杜甫也愣住了,他们没想到李邕一上来就搞的这么大。
这已经不是劝谏了,这是要死谏啊!
杜甫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手脚冰凉。
完了完了……
李邕那边却丝毫没有感受到周围气氛的转变,自顾自地说着:
“罪己诏的内容有三!”
“其一,承认用人不察、偏信奸佞之过!罢黜右相李林甫,以正朝纲!”
“其二,明诏天下,革新弊政,重开言路!”
“其三,急召安禄山、史思明入京,斩杀贼首,以解大唐危机!”
“……”
话音落下,满殿沉寂。
李邕感受着砰砰加快的心跳声,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似乎天地之间就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良久,上方传来了李隆基的一声冷笑:
“罪己诏?”
“呵呵……”
听到这声笑,李邕的心瞬间凉了一半。
李隆基眯起眼睛,看着下方的李邕,徐徐道:
“朕有罪?”
“朕是圣人,开元盛世,四海升平,如今你李邕仅凭后世几句虚言,就要朕向天下认罪?”
“啪——”
李隆基怒拍扶手喝道:“简直荒唐!”
看到李隆基表态,李林甫立刻嗅到了机会,他连滚带爬地跪倒在地,抢在所有人之前开口:
“陛下圣明!天幕所言绝非定数!”
“况且天下无不是的君父,臣等的职责就是尽力而为,而不是诿过于君上!”
“李邕逼迫圣上下罪己诏,实乃对陛下心怀怨恨之举,罪己诏一下,天子权威何在?岂不是坐实了昏聩之名,令天下野心之辈,愈发蠢蠢欲动?那安禄山见陛下如此,只会以为朝廷软弱可欺,届时,他反与不反,便只在他一念之间了!”
“李邕此举其心可诛啊!还请陛下严惩李邕!以示君威!”
他抬起头,言辞恳切,仿佛是为大唐呕心沥血的忠臣。
李邕充耳不闻,只是抬眼,看着李隆基,看着这个自己侍奉多年的君王。
李隆基须发皆白,却依旧坐在龙椅上,只是神态有些疲惫,早已不复当年。
他冷眼看着李邕,缓缓开口:
“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李邕咬紧牙关,他知道,这一问过后,就是自己这辈子最后一次谏言了。
他颤抖着深吸一口气,决定把自己积攒心中已久的话,尽数吐出!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3/4843860/4344670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