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祭侄文稿》下
苏铭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颜/杲/卿的堂弟颜/真/卿,是正经科举入仕的读书人,性格刚正不阿,因为不肯与杨国忠同流合污,被排挤出京城。”
“但他早就看透安陆山必反,在朝廷上下都粉饰太平的时候,他一个人在平原郡,悄悄地加固城墙、疏通河道、招募壮丁、囤积粮草。”
“安陆山起兵后,叛军势如破竹,东都洛阳很快沦陷,守将李㠛、卢弈等人被杀。”
“叛军将领段子光,提着李、卢二人的首级,到平原郡城下炫耀,劝降颜/真/卿。”
“这彻底点燃了他的怒火,他将段子光及其党羽一网打尽,斩首示众!随后,他为李㠛、卢弈两位忠臣厚葬,并洋洋洒洒写下一篇讨贼檄文,昭告天下,正式起兵!”
“一时间,河北十七郡纷纷响应,共同推举他为盟主,集结起二十万兵马,从背后狠狠捅了安陆山一刀!”
“他一度收复魏郡,成为叛乱初期,唐军最耀眼的一面旗帜,一面由读书人扛起来的旗帜!”
【他凭借小小的平原郡,就想螳臂当车,这在叛军眼里是极其可笑的,但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才是真正的忠勇之人。】
苏铭顿了顿说:
“颜氏一族的祖先,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
“自汉代起,孔子的后人就被封为‘奉祀君’,享受着朝廷的供奉和尊崇。”
“与之相对的,颜氏一族从未要求过什么,却真正做到了儒家的忠义之道。”
“然而,大唐终究是辜负了他们。”
苏铭的声调再次沉了下去。
“叛乱结束后,颜/真/卿因为性情刚直,屡遭奸相排挤,官运浮沉。”
“到了唐德宗时期,他已经七十四岁高龄。”
“当时的宰相,名叫卢杞。”
苏铭特意加重了这个名字。
“各位可能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他父亲,就是之前提到的,被叛军杀害,由颜/真/卿为他厚葬的忠臣——卢弈。”
“可就是这个卢弈的儿子,卢杞,亲手把为他父亲收尸的恩人,推进了死地。”
【?????】
【卢杞也是卢植的后人,直系。】
【自古直臣多悲惨。】
【卢杞是世家,世家的德行,大家懂得都懂。】
【哎,真讽刺啊。】
“卢杞为人阴险,嫉贤妒能。他极其厌恶颜/真/卿的刚正,总想找机会除掉他。”
“很快,机会来了。”
“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起兵谋反。”
“卢杞便向皇帝建议,说颜/真/卿德高望重,四朝元老,名满天下,派他去规劝李希烈,一定能说服叛军,兵不血刃地平定叛乱。”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但谁都听得出来,这就是借刀杀人!”
“颜/真/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他没有拒绝,临行前,他留给儿子六个字,‘奉家庙,抚诸孤’,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当他抵达叛军大营时,李希烈的手下将他团团围住,刀剑相向,百般羞辱。”
“李希烈甚至让人在他住处旁边挖了一个大坑,扬言只要他不投降,就把他活埋。”
“颜/真/卿毫无惧色,在敌营之中,面对李希烈的威逼利诱,始终坚持君臣大义,不曾有半分动摇,被软禁了一年零七个月。”
“最终,这位为大唐奉献了自己一生的老人,在唐德宗兴元元年八月初三,死在了叛军手中。”
“时年,七十七岁。”
苏铭看着手机上,那篇《祭侄文稿》,悠悠念道: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在乾元元年,也就是戊戌年,九月初一为庚午日,初三为壬申日。你十三叔我,官任银青光禄大夫、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还被封为丹杨县开国侯,名叫颜真卿。我现在用清酒和各种美味祭品,祭奠我已故的侄子 —— 追赠为赞善大夫的颜季明的亡灵,说道。)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你天生聪慧,从小就显露出美好的品德。你就像宗庙里用来盛放祭品的珍贵瑚琏,又像庭院中芬芳的兰草、温润的美玉,总能让人感到欣慰,大家都期盼你能福禄双全、有所成就。可谁能想到,叛逆的贼人趁机挑起战乱,出兵侵犯朝廷。你的父亲颜杲卿,竭尽忠诚,在常山担任太守时,毅然起兵抵抗。)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那时我也接受朝廷任命,在平原郡同样起兵。你父亲 —— 我的仁兄,十分信任我,让你给我传递消息。你完成使命回到常山后,便协助打开了土门关口。土门一关打开,贼人的嚣张气焰就大受挫败。可可恨的是,那些叛臣不肯出兵救援,导致常山这座孤城被敌军紧紧围困。最终你父亲被俘遇害,你也随之战死,就像鸟巢被掀翻、鸟蛋全被打碎一样,家破人亡。)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上天不阻止这场灾祸,是谁制造了这样的苦难?想到你遭遇如此残酷的灾祸,我就算有一百条性命,也无法赎回你的生命啊。唉,实在令人悲痛啊!)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后来我承蒙朝廷的恩泽,调任到河关一带担任地方长官。你的兄长颜泉明,此前曾再次陷入常山险境,最终带着你的头骨和灵柩,与我一同回到这里。抚摸着你的灵柩,思念你的遭遇,我内心悲痛到极点,连脸色都因震惊和哀伤而改变。我正等待一个合适的日子,为你选择一块安葬的墓地。如果你在天有灵,就不要为长久漂泊、未能安葬而叹息了。)
“呜呼哀哉。尚飨。”(唉,实在令人悲痛啊!请你享用这些祭品吧。)
【颜鲁公千古!】
【我最早临摹的书法就是颜体,只知道他字好,没想如此忠烈,吾辈之失】
【在下就姓颜,真的感到自豪,衷心佩服。】
【《祭侄文稿》现收藏于台北博物馆,国宝级藏品。】
【啊?在太弯?!】
【是的,前两年还被拿到倭国搞展览。妈的,差点脑出血。】
【祭侄文稿之所以流芳千古,不单单是行书手法,这字里行间倾注了颜/真/卿的血泪,更是颜家乃至民族的气节。】
【当初看国家宝藏第三季颜氏家庙碑篇时,哭的我头疼,今天看直播又哭一遍,主播你不当人啊。】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3/4843860/4348304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