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极致的嘴臭,享受极致的快乐
李林甫呼吸急促,不可置信地看着李白。
他为官这么多年,头一次遭受到这如同山呼海啸般,蛮不讲理的言语攻击。
李白这通乱骂,完全不遵循“奏对”规矩,可谓是乱拳打死老师傅,怼的李林甫喘不过气来,一时间乱了方寸。
如果苏铭在这里,他肯定会贴心地告诉李林甫,李白这通猛烈的输出,在后世叫“喷子”。
后世的网络喷子,基本以妈为中心,以亲戚为半径,以爹为辅助,以祖宗为目的。
赢,则双亲健在。
输,则族谱升天。
这种描述,在现代肯定是带有夸张成分的。
放在古代就不一定了。
因为今天李白这顿喷,说不定真的能让李林甫族谱升天。
李隆基坐在上面,看着下面难得一见的荒唐场面,竟然觉得有些莫名爽快。
整个大殿内,他才是最想骂李林甫的那个。
因为天幕上骂他李隆基的弹幕最多、最狠,那些词句十分不堪入目,甚至把什么事情都归咎到他上,一点脸面都不留。
要知道他可是皇帝啊!!!
此时此刻,李白的破口大骂,让李隆基得到了最佳的宣泄点。
骂的好!骂得对!
不仅是李白,天下人都应该去骂他李林甫才对!
明明都是李林甫的错!都是这些奸臣害了朕!误了国!
朕和天下人一样,都是无辜的受害者!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李邕,见陛下面色阴沉迟迟不开口,猜不透君心的他咬咬牙,上前一步打断道:
“陛下!天幕分析的句句在理,当务之急是该思索如何铲除此獠,消弭祸端于未然!”
李邕的话,总算将偏离的议题拉了回来。
李隆基的呼吸稍微平复了一些,但眼中的怒火并未消散,他盯着李邕,冷冷地问:“依卿之见,该当如何?”
李邕眼中闪过一丝决然:“陛下,臣以为应召安禄山入京!”
李林甫刚刚被李白骂得抬不起头,此刻听到这建议,立马回过神来,跳出来反对。
“不可!”他声音尖利,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惊惶,“万万不可!”
“天幕之事,安禄山必然也已看到!他已知陛下洞悉其反心,此刻召他入京,无异于逼虎跳墙,只会让他立刻起兵!”他言辞恳切,脑中极速运转:“为今之计,唯有安抚,以麻痹此獠,为我大唐争取备战之机!”
这番话,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
“安抚?”李邕却冷哼一声,满脸不屑朗声道:“在此情形下,任何安抚、怀柔之策,都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他转向李林甫,眼神锐利如刀:“李相还觉得,单凭一纸空文,几句抚慰,就能让那手握重兵、被逼至墙角的安禄山,回心转意,继续做我大唐的忠臣吗?”
李林甫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李邕不再理他,继续对着御座方向拱手道:
“陛下,臣以为,可趁其羽翼未丰之际,召其入京,有三大利。其一,他若奉诏前来,朝廷便可从容布置,将其囚于京中,瓦解其势力。其二,他若拒不奉诏,则其反心彻底暴露于天下,有天幕昭示,朝廷发兵讨伐,便师出有名,占尽大义。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此举可向天下人表明陛下拨乱反正、扫除奸佞的决心!”
“我大唐,非不敢战,亦非不能战!纵使前路有万般艰难,纵使国朝有沉疴弊病,但只要君臣一心,又有何惧哉!”
李邕一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李林甫急了,辩驳道:“一旦激反,河北三镇狼烟四起,后果不堪设想!你李邕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李邕寸步不让:“瞻前顾后,首鼠两端,只会养虎为患!待他羽翼彻底丰满,大唐付出的代价将百倍于今日!”
看着下面两人争辩,李隆基坐在龙椅上,面色阴郁得能滴出水来。
但他依旧没有做决定。
李白摸着下巴,看着李邕的背影,有一下没一下的点头。
他觉得李邕的提议很不错,转头就想和身边的杜甫讨论。
却发现这位小老弟,眉头紧锁,嘴唇微动,不知在嘀咕什么。
李白心思一动,把头凑了过去,小声问:
“子美有何见解?”
杜甫吓得一个激灵,魂都快飞了。
他猛地抬头,见李白正好奇地看着自己,连忙摆手:
“太白兄!此乃国之大事,子美一介白身,哪有说话的份!”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太白兄你这样,一介白身就敢当着陛下的面,指着当朝宰相的鼻子骂的。
后面这句话杜甫没说出来,但李白却一脸诚挚:
“难得面圣,子美若有良策,可一定不要错过机会啊!”
他俩这番小动作,很快被李隆基发现,他眉头一皱呵斥道:
“你们两个在下面嘀咕什么?!”
李白被点名后丝毫不惧,反而上前一步,对着李隆基遥遥一拜,朗声道:
“陛下!子美有良策,陛下或可一听!”
“???”
杜甫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李白。
不是?
太白兄……
你是认真的吗?
殿内所有人的视线,“唰”的一下,全都聚焦在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小身影上。
李林甫抓住机会,立刻出言讥讽:
“杜甫?不过一介落魄书生,连官身都无,能有何高见?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白闻言大怒,当即反唇相讥:“李相爷此言差矣!子美可是千百年后人人称赞的‘诗圣’!是你那‘野无遗贤’闹剧里,漏掉的沧海遗珠!是真正心怀天下的大才!”
“你!”
李林甫被噎得说不出话。
“好了!”
李隆基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制止了他们的争吵。
他现在看谁都不顺眼,尤其是李林甫。
李白既然推荐了人,他倒想听听,这个被后世之人吹上天的“诗圣”,能说出什么花来。
他盯着早已吓得面无人色的杜甫,冷声道。
“杜甫是吧,你且说来听听。”
杜甫感觉自己的心跳快得吓人,耳鸣声响起,大脑一片空白。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向前走了几步,然后恭恭敬敬地行礼。
“草民以为,暂且不动为上。”
啊?
不动?
合着李邕和李林甫吵了半天,都白吵了?
他俩一个要激进,一个要保守,结果你来一句“什么都不做”?
这是什么道理?
李隆基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不动?你想让朕坐以待毙吗?”
“陛下息怒!”杜甫赶紧解释道:“草民的意思是,暂时不必对安禄山采取任何措施,无论是召回,还是安抚。”
“天幕自出现以来,所谈之事无不娓娓道来,详尽细致。方才天幕刚刚分析完安贼能够坐大的种种原因,依草民拙见,接下来,它极有可能会继续讲述,这场叛乱的更多细节!”
他抬起头,迎着众人疑惑的目光,思路渐渐清晰了起来。
“譬如,安贼麾下,除了严庄、高尚等人,还有哪些谋臣武将是其心腹?其起兵之后,具体的行军路线是哪一条?沿途州县,哪些会望风而降,哪些会拼死抵抗?”
“甚至,我大唐朝中,是否还有他埋下的内应?!”
“这些,都是关乎国运的绝顶机密!是上天赐予我大唐的无上天机!”
“倘若我们此刻贸然行动,无论是召回还是安抚,都等同于告诉安禄山,我们已经尽知其底细。他一旦受惊,必然会立刻改变原有的所有计划!”
“到那时,天幕后续预示的种种,便尽数作废!我等将再度陷入无知困境,从知己知彼,变为敌暗我明!此消彼长之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草民以为,当务之急,便是‘等’!”
“等天幕将这场叛乱,从头到尾的分析一遍!待我等将所有线索尽数掌握之后,再依据这些天机,布下一个天罗地网!”
“届时,只需请君入瓮,便可一战而定!永绝后患!”
话音落下,殿内再次陷入寂静。
方才还争得面红耳赤的李邕和李林甫,此刻都闭上了嘴巴,看向杜甫的眼神里写满了复杂。
他俩细想了一下,觉得这方法还挺有道理的。
在李林甫的角度,得到的线索越多,就对他自己越有利,届时他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为圣上出谋划策,争取将功抵过。
李邕则有些汗颜,他发觉自己的确陷入了误区,急于扳倒李林甫这颗毒瘤,忽略天幕这最重要的一点,幸好有子美提醒,否则恐将酿成大祸。
李白则眼睛一亮,看杜甫的眼神都变了。
不愧是子美!
御座之上,李隆基没有说话。
他不想听天幕再骂他了,但杜甫说的的确有道理。
唉……为了大唐,为了天下,为了他的皇位,只能如此了……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3/4843860/4353019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