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天幕:老祖宗,这盛世如你所愿 > 第215章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第215章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口蜜腹剑我知道,后面几个是什么?】

【野无遗贤:李隆基求才,只要精通一艺都可以来考试,但最终一个合格的都没有,李林甫和李隆基说,恭喜陛下,民间再没有遗留的人才了。】

【野无遗贤其实出自《尚书》,古多用以称颂君主圣明,人尽其用,李林甫用在这里一是拍马屁,二是掩盖自己操控考试的事实。】

【啊?这话李隆基也信?傻逼吧他。】

【唐玄宗真是生动演绎人堕落起来,再高的天赋也可以败光。】

【野无遗贤最大受害者:杜甫。】

【不止杜甫,还有元结,也是个狠人。】

【李林甫把“杕杜”读成“杖杜”,把“弄璋”写成“弄獐”,“杖杜弄獐”就是在嘲讽李林甫文化程度低。】

【学到了,那罗钳吉网呢?】

【李林甫为排除异己,重用酷吏罗希奭、吉温,这俩个一天到晚罗织罪名制造冤狱,所以叫“罗钳吉网”。】

【李林甫最牛逼的是排除异己和讨好皇帝。】

苏铭从背包里拿出矿泉水,吨吨喝了几口,擦擦嘴道:

“没错!向上管理这门学问,古今通用。而李林甫,毫无疑问是这方面的顶级大师。”

“光说‘口蜜腹剑’大家可能没概念,我给家人们讲个他的经典案例。”

“当时朝堂上,和李林甫打擂台的,是另一位宰相,叫李适之。这位李适之的出身可不一般,正儿八经的恒山王李承乾的曾孙,根正苗红的皇室宗亲,瞧不上从旁支爬上来的李林甫,也想和李林甫争权。”

“李林甫又怎么可能察觉不出来呢,可面对一个背景比你好,还处处看你不顺眼的同事,又该怎么对付?”

“李林甫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

“一天,李林甫一脸诚恳地找到了李适之。他说‘适之兄啊,我发现华山里有金矿,要是开采出来,能给国库增加一大笔收入,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这不像坏事啊?】

【呵呵,楼上一看就是职场小白。】

【你动动脑子,是好事别人为什么要告诉你?】

【额……好吧。】

“可惜李适之是个直肠子,一听有益于国家,立刻就信了,跟李隆基奏报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李隆基一听转头去问李林甫,确有此事吗?”

“李林甫却在这时回答,臣很早就知道这件事了,但华山可是陛下的本命山啊!是王气所在,在这里动土,那不是要断我大唐的龙脉,损您的龙体吗!所以臣才不敢上报啊!”

话音刚落,弹幕瞬间炸锅。

【卧槽!阴险!太阴险了!】

【果然有些本领。】

【这就是信息差最恐怖的地方。】

【惨了,我跟李适之也是一样的想法。】

【像极了很多在公司上班的打工狗了。】

【李林甫不错了,没诬陷他造反,毕竟也是前朝太子。】

【学废了学废了,回去就用在我那傻逼同事身上。】

【???????】

【斗争高手,但治理国家要完蛋。】

【是啊,年轻的李隆基,绝对不会放任这种小人在朝堂上的,太可惜了。】

就在弹幕疯狂声讨李林甫时,苏铭却话锋一转。

“家人们,先别急着骂。”

“李林甫肯定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他却并非大家猜想一般,是个完全不作为的庸庸碌碌之辈。”

“相反,他在担任宰相的十六年里,推行了三项重要的改革,深刻地影响了唐朝的国运。”

苏铭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均田制改革。他重新修订并颁布了均田令,稳定了因人口增长而濒临崩溃的均田制,提升了户税和地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为天宝年间的繁荣打下了经济基础。”

“第二,修订律令格式。他主持修订了唐朝的法律文件,最终形成了《唐六典》和《开元新格》,并且还编写了一本名为《律书事要》的行政指南,统一了行政规范,大大提高了司法效率。根据史料记载,在他修订法律后,全国的死刑犯数量显著下降,开元二十五年更是只有五十八人。”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发展募兵制。继前任宰相张说将中央禁军改为募兵后,李林甫正式下令,将边疆地区的府兵,也全面改为长期驻扎的职业军人,也就是募兵。”

“同时,他还下令内地州县收缴兵器,百姓不得私藏。这样一来,内地的百姓就不用再承担沉重的兵役负担,可以安心生产。而边疆的防务,则交给了更加专业,战斗力也更强的职业军队。”

【均田制这东西还能用?这玩意儿可是导致土地兼并的罪魁祸首啊!】

【但是那个时候,又有什么更好的制度来代替呢?能发觉弊端并优化修订,已经算不错的了。】

【李林甫提升户税和地税,就是唐德宗实行的“两税法”的前身,两税法最终取代了均田制。】

【人不要二极管,能做十多年的宰相,他李林甫肯定是有点能耐的。】

【不好!节度使!】

【丸辣,土兵没了荣誉和感情,只认钱那就是有奶就是娘,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遍地玄武门继承法,搞得到宋代直接矫枉过正了。】

【原来的府兵制需要从各地征兵,一来一回就是数十年不得回家,谁都逃不掉。】

【藩镇割据,启动!】

【李林甫后来彻底毁了“出将入相”制度,为安史之乱埋下伏笔。】

【李林甫是有真本事的,连骄横的安禄山都怕他,但是此人有才无德,这种人才容易坏大事。】

苏铭看到了这些吐槽募兵制的弹幕,郑重地点了点头。

“没错,募兵制的全面推行,与另一个制度紧密相连,那就是——节度使。”

“虽然在后世看来,节度使制度有着巨大的弊端,最终导致了藩镇割据,但在当时,这项改革确实极大地缓解了社会压力,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李林甫的这几项改革,展现了出色的行政才干和制度创新能力,为天宝年间的社会安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知道,唐玄宗执政前期,宰相更换得非常频繁,平均三年就换一个。而李林甫,却在这个位置上,稳稳当当地干了十六年。”

苏铭话锋一转:

“但是有能力的坏人,造成的破坏更为巨大。”

“李林甫就属于这种人。”

“他有才能,却不一心为国家社稷,断绝了人才上升的途径,导致后来唐朝在面对一系列变故时,昏招频出。”

“但到了今天,我们依旧不能把安史之乱这口大锅,扣在他一个人身上。”

“因为他的权利,说到底还是李隆基这个皇帝赋予的。”

【上其是大过,李相从之噫。】

【一言堂,皇帝不是罪人,其谁罪也。】

【还是三郎的锅,他执政三十年,早就累了,想玩,想放松,想玩儿子媳妇,这才放任李林甫和杨国忠。】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3/4843860/4357994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