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在民国美容美发 > 第163章 托管

第163章 托管


郑小河的脚步顿了一下。

她记得很清楚,华裕纺织厂,是林太太无意间提到,这是日本人的目标之一。

她之前通过周瑾,向组织上报过。

那是一家规模很大的民族企业,如今因为拒绝和日本人合作,正面临着被强行接管的巨大风险。

组织上当时正在想办法,希望能保住这家工厂。

没想到,今天会在这里,看到他们的货。

“于经理,那些木箱上的标记,瞧着有些眼熟,好像是家本地的厂子?”

郑小河指着那排木箱,装作好奇地问道。

于经理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点了点头。

“郑师傅好眼力。”他说。

“那是华裕纺织厂的棉纱和布匹。也是我们最近刚接的一笔大生意。”

“华裕纺织厂?”

杨秉择也有些意外。

“我听说,这家厂子最近好像惹上了麻烦,日本人一直想吞并他们。”

“是啊。”于经理叹了口气,压低了声音。

“华裕的周老板,是个有骨气的生意人。宁可把厂子关了,也不肯跟日本人合作。可胳膊拧不过大腿,日本人那边步步紧逼,眼看着厂子就要保不住了。”

“那…怎么他们的货会在这里?”郑小河追问。

“这就说来话长了。”于经理的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神情。

“说起来,还是我们董事长亲自出面,才把这件事给办成的。”

他左右看了看,见周围没有外人,才继续说道。

“我们董事长,戈林先生,他很欣赏华裕的周老板。眼看着朋友的产业要被日本人抢走,他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他就想了个办法。”

“什么办法?”杨秉择也来了兴趣。

“我们泰丰洋行,和华裕纺织厂,签订了一份‘合作托管’协议。”于经理解释道。

“托管?”郑小河重复了一遍。

“这倒是个新鲜的说法。洋行还能托管工厂的货物?”

“这在西方的商业法里是有的,算是一种资产保护的手段。”

杨秉择在一旁解释道,他推了推眼镜。

“不过,用在眼下这个局势,对抗日本人,这步棋走得可真是险。”

“险?何止是险!”

于经理一听这话,接着来劲了,继续说道。

“秉择你是不知道,日本人那边,天天派人来我们这儿。先是派商会的代表来谈,说是要‘共存共荣’,让我们不要插手。我们董事长没理他们。”

“后来,他们就派了宪兵队的人来,话里话外都是威胁,说我们这是在‘妨碍大东亚圣战’。我们董事长是英国人,直接把他们请了出去。”

“那他们就这么算了?”郑小河问。

“怎么可能。”于经理冷笑一声。

“硬的不行,他们就来软的。又是送礼,又是请吃饭,甚至还想拿干股来收买我们。我们董事长也是顶着天大的压力。这笔生意,明面上看,我们泰丰洋行是赚不到几个钱的,还要得罪日本人,纯粹是吃力不讨好。”

“那…戈林先生为什么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帮华裕纺织厂呢?”

郑小河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据我所知,这笔生意,从商业角度看,风险远大于收益。”

于经理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她会问得这么直接。

他看了看郑小河,又看了看杨秉择这个小辈,犹豫了一下,才开口说道。

“这个…董事长的决定,我们下面的人,也只是奉命行事。不过…”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了。

“我们董事长戈林先生,他是个老派的英国绅士。他常说,生意归生意,但人不能没有底线。他很欣赏周老板的骨气,觉得在上海滩,像周老板这样硬气的中国人,不多了。他大概是…不想看到好人被欺负吧。”

这个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但郑小河知道,绝不会这么简单。

“再说,”于经理为了增加自己话语的可信度,又补充了一句。

“这件事,也不是周老板直接找上门的。中间有人搭了桥。”

“哦?能让戈林先生这么费心,这位搭桥人想必也不是一般人物吧?”

郑小河顺势问道。

“那当然。”于经理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敬佩。

“我也就是听董事长的秘书提过一嘴,好像是…工部局里的一位洋人官员。”

他努力回忆着那个有些拗口的名字。

“叫什么…霍克,对,路易·霍克。我听董事长的秘书说,这位霍克先生,跟我们董事长是老朋友,在总会俱乐部里经常一块儿打球。”

“估计是霍克先生开了口,我们董事长才下了这个决心。毕竟,朋友的面子,总是要给的。”

路易·霍克。

郑小河在心里默念着这个名字。

这才是真正的线索。

一个工部局的洋人官员,一个英国洋行的董事长,一个中国的民族企业家。

这三者,通过一份托管协议,被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共同抵御着来自日本人的侵蚀。

这背后,必然有组织在其中穿针引线,运筹帷幄。

“原来如此。”郑小河点了点头,没有再继续问下去。

她知道,问得再多,就过界了。

于经理笑了笑,话锋一转。

“生意场上的事,有时候也讲究一个‘义’字。好了,不说这些了。我们去看看别的货吧。”

参观完仓库,于经理又带他们回到了办公室,签订了一份合作意向书。

从泰丰洋行出来,坐上返回的车,杨秉择的心情显然很好。

“郑师傅,今天真是来对了。”他说。

“于经理已经答应,等我们的产品出来,会第一时间在泰丰的门店上架,并且会利用他们的渠道,向南洋推广。我们的第一步,算是走稳了。”

“是啊。”郑小河应了一声,目光却望向窗外。

杨秉择看了她一眼,忽然问道。

“郑师傅,我发现,您对华裕纺织厂的事情,似乎挺关注的?”

郑小河回过头,脸上带着一丝感慨。

“谈不上关注。只是我店里有些客人,她们的先生就在实业圈里。偶尔听她们抱怨过,说现在生意难做。”

“尤其是那些不愿意和日本人低头的厂子,更是举步维艰。今天亲眼看到泰丰洋行这样的义举,心里有些触动罢了。”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也符合她平日里从客人那里听取信息的身份。

“您说得对。”杨秉择点了点头,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生意了。戈林先生这一手‘托管’,用商业规则做武器,打了一场漂亮的仗。这比真刀真枪的对抗,要高明得多。”

“是啊,”郑小河轻声说,“有时候,算盘珠子也能当子弹用。”

杨秉择听到这句话,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他深深地看了郑小河一眼,这个女人的比喻,总是这么简单,却又这么一针见血。

“和您这样的人合作,我很放心。”他由衷地说,“您不仅懂产品,还懂时局。”

“杨先生过奖了。”郑小河的语气恢复了平日的谦和。

“我只是个开店的,听得多,见得多,胡乱想得多罢了。生意上的事,以后还要多仰仗您和香林堂。”

车子平稳地向前行驶,将外滩那些高大的西式建筑甩在了身后。

郑小河知道,自己这一步,也算走稳了。

与香林堂的合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她接触到的人多了,能听到的信息,自然也就越多。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3/4843867/4329915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