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岁月静好 婚期将至
时光荏苒,如同太液池的春水,在看似凝滞的冰封之下,实则悄然流淌,不舍昼夜。转眼间,三个寒暑交替,花开花落,叶绿叶黄,紫禁城的琉璃瓦顶见证了二十七轮月亮的圆缺。那漫长而沉重的二十七个月国丧孝期,终于在一场庄重肃穆、依循古礼的“禫祭”仪式后,正式宣告结束。象征着极致哀恸与禁制的素白之色,如同冬日最后一片顽固的积雪,在日渐温暖的春光中渐渐消融殆尽,露出了宫墙原本的朱红底色。帝国在新帝慕容云泽沉稳而有力的掌控下,平稳地度过了权力交接初期最危险的震荡期,如同一艘经过风浪洗礼的巨舰,重新调整风帆,驶入了相对平缓的水域,展现出新的生机与秩序。
慕容云泽已从十七岁那个眉宇间尚存一丝青涩锐气的少年储君,成长为了二十岁的年轻帝王。三年的磨砺,朝堂的风云,江山社稷的重担,如同最苛刻的雕工,将他面容上最后一点稚气彻底琢去,雕琢出愈发硬朗锋利、棱角分明的轮廓。他的眉骨更高,鼻梁更挺,薄唇习惯性地紧抿着,即便在不言不语时,也自然流露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沉静气度。那双深邃的眼眸,因常年阅尽奏章、洞察人心而变得更加幽深难测,如同蕴藏着星辰大海与万丈寒潭,平静时能映照万物,锐利时则仿佛能穿透一切虚妄。只是,在批阅奏章至深夜,烛火摇曳映照他侧脸时,那眼底偶尔掠过的一丝难以掩饰的锐利疲惫,以及眼角悄然增添的几道浅细纹路,无声地提醒着旁人,这看似至高无上、执掌乾坤的帝王尊荣之下,承载的是何等沉重的江山社稷与万千黎民的期许。
而漱玉轩中的夏玉溪,也已从十五岁及笄礼上那个明艳照人、犹带几分娇憨的少女,悄然出落成十八岁的窈窕淑女,风华正茂。三年的深宫岁月,未曾消磨她与生俱来的灵秀之气,反而如同最精心的养料,为她增添了难以言喻的从容风韵。她的身量渐高,体态愈发轻盈婀娜,行止间如弱柳扶风,静立时若芝兰玉树,既有少女的挺拔朝气,又初具了成熟女子的曼妙曲线,恰似初夏时节悄然绽放的玉兰,清丽脱俗中透出饱满欲滴的风致。常年浸润于书卷瀚海与繁复宫务的锤炼之中,使得她眉宇间那份聪慧沉静的气质愈发浓郁沉淀,顾盼之间,眸光清澈依旧,却少了昔日的懵懂,多了洞察世事的了然与沉稳,既有未嫁女儿的明澈灵动,又隐隐蕴藉了未来一国之后母仪天下所必需的端庄、威仪与那份含而不露的力量感。她不再是需要被全然庇护于羽翼之下的娇柔花朵,而是渐渐成长为一株能与他并肩而立、共同迎接风雨、根系深植于宫廷土壤的乔木。
最令人心潮涌动、翘首以盼的是,那个因先帝骤然驾崩、国丧之制而被迫延迟了整整二十七个月的婚期,终于拨云见日,近在眼前!钦天监的官员们早已焚香沐浴,推演天象,最终择定了一个上上大吉之日——就在一个月后的初夏,一个草长莺飞、万物繁盛、阳光明媚却不过分炽热的时节。消息传出,内务府、礼部、宗人府这三大掌管宫廷礼仪、庆典、宗室事务的衙门,早已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仪器,忙碌筹备了数月之久。从帝后大婚所需的各式礼服、仪仗、车辇的规制与制作,到典礼当日的流程安排、宾客名单的拟定、宴席的规格、赏赐的清单,乃至整个紫禁城的装饰布置,无一不精,无一不细,务求尽善尽美,以彰显皇家威仪与新朝气象。宫中上下,虽因典礼尚未到来而依旧保持着应有的规矩与肃穆,但一种压抑了太久、终于得以释放的喜庆期待感,已如同初春解冻的溪流,悄然浸润,又如和煦的春风般,无声无息地弥漫在宫墙的每一道缝隙、每一个角落,连宫人们行走时的步履似乎都轻快了几分,低语交谈间也带上了隐隐的兴奋。
然而,这三年的光阴,对于慕容云泽和夏玉溪而言,并非只是一段被动等待、空白流逝的漫长时光。在恪守礼制、身着素服的外壳之下,两人的关系,在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守护、相互扶持与共同的成长淬炼中,早已超越了最初那份青涩炽热、带着些许试探的爱恋,沉淀得愈发深厚、温暖、坚不可摧,如同窖藏多年的陈年美酒,褪去了初酿时的辛辣,只余下醇香绵长,韵味无穷。
日常的温情与趣意:点滴汇聚的深情
慕容云泽虽日理万机,政务如山,但他总会如同精打细算的商人般,从缝隙中挤出时间,给予夏玉溪尽可能多的陪伴。这些陪伴,褪去了最初热恋时的浓烈与迫不及待,化为了更细腻入微、融入日常点滴的关怀,以及偶尔跳出帝王规矩、流露本心的趣意。
春日骑射:纵马追风的畅快
那是孝期结束后的第一个真正温暖的春日午后。慕容云泽刚刚与内阁大臣议定了一项关于漕运改革的要务,虽感疲惫,但望着窗外明媚的春光,心中忽然涌起一股难得的、想要挣脱案牍劳形的冲动。他未乘銮驾,只带了秦峰等少数贴身侍卫,信步来到漱玉轩。
“整日闷在宫里批折子,骨头都要僵了。”他见夏玉溪正临窗习字,唇角扬起一抹轻松的笑意,眼中带着邀约的亮光,“陪朕去西苑走走,活动活动筋骨如何?踏雪怕是也闷坏了。”
夏玉溪搁下笔,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自国丧以来,他们已许久未曾一同纵马。她欣然应允,换上一身便于骑乘的海棠红窄袖骑装,更显英姿飒爽。
西苑的草场,经过一冬的休养,春草初生,嫩绿如茵,一眼望去,如同一块巨大的、柔软的天鹅绒地毯,一直铺展到远方的青山脚下。空气中弥漫着青草、泥土和野花混合的清新气息,令人心旷神怡。慕容云泽骑着他的照夜白,通体雪白的神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更衬得他玄色骑装的身影挺拔如松。夏玉溪则骑着她心爱的踏雪,墨蹄雪蹄的骏马如今与她心意相通,越发的神骏矫健。
三年不间断的练习,夏玉溪的骑术早已非吴下阿蒙,不仅控马稳健,甚至能驾驭踏雪进行流畅的小跑和简单的跨越。两人并辔而行,速度不快,享受着春风拂面的惬意。慕容云泽会偶尔侧头,指点她一些更精妙的控缰技巧,或是与她讲述前朝关于马政的趣闻轶事,以及边疆良驹的种种特性,语气轻松,如同闲话家常。有时,他会被这无拘无束的气氛感染,突然一夹马腹,低喝一声,照夜白如同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他回头笑着看她,带着一丝挑战的意味。夏玉溪便会娇叱一声:“踏雪,追上去!”催动胯下骏马,海棠红的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如一团流动的火焰,奋力追赶那道白色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和着嘚嘚的马蹄声,洒满了空旷的草场。那是他们难得可以暂时抛开帝王与未来皇后的身份束缚,忘却朝堂纷扰,只作为两个年轻人,尽情享受速度、自由与彼此陪伴的珍贵时刻。每次尽兴而归,慕容云泽眉宇间的倦意总能消散大半,而夏玉溪的脸颊则因运动和兴奋而染上健康的红晕,眼眸亮如星辰。
秋日赠猫:掌心柔软的慰藉
一个秋雨绵绵、带着些许凉意的午后,慕容云泽批阅奏章有些头昏脑涨,便信步往漱玉轩走去,想换换心境。行至半路,在一条僻静宫廊的转角处,听到细微的、瑟瑟发抖的呜咽声。他循声望去,只见一只毛茸茸的、通体雪白、只有四个小爪子和小巧的鼻尖点缀着墨黑的小猫,正蜷缩在廊柱下,浑身被细雨打湿,一双碧蓝如琉璃的眼睛怯生生地望着他,充满了无助与恐惧。
慕容云泽脚步顿住,他素来对这类小生灵无甚特别感觉,甚至觉得有些麻烦。但看着那团瑟瑟发抖的小东西,不知怎的,心中一动,想起了漱玉轩中那个时常与孤灯清影为伴的人儿。他弯下腰,难得地放柔了动作,将那只冰冷湿漉的小猫小心翼翼地捧了起来。那小东西轻得几乎没有分量,在他掌心微微颤抖。
他脱下自己的外袍,将小猫裹紧,径直去了漱玉轩。进门时,夏玉溪正在窗下绣花,见他冒雨而来,怀中还鼓鼓囊囊,不禁讶异。
“路上捡的,躲在廊下发抖,看着可怜。”他语气平淡,仿佛只是随手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细心地将裹着的小猫递到她面前,“你这里清静,养着解闷吧。省得你总对着一堆死物。”
夏玉溪又惊又喜,连忙放下绣绷,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个还在微微颤抖的小包裹。揭开外袍,露出那只湿漉漉、可怜兮兮的小猫,那双碧蓝的眼睛怯生生地望着她,发出细弱得令人心软的“喵呜”声,瞬间融化了她的心。她连忙命锦书取来柔软的干布,轻轻为它擦拭,又让人端来温热的羊奶。她为它取名“雪团”,精心喂养照料。
雪团很快适应了漱玉轩温暖安宁的环境,褪去了最初的胆怯,变得活泼粘人。它时常在夏玉溪看书习字时,悄无声息地跳上她的膝头,寻个舒服的姿势蜷缩着打盹,发出满足的咕噜声;或是在慕容云泽来时,似乎能感知到这人虽表面冷硬却是它的“救命恩人”,大胆地凑过去,用脑袋蹭他绣着龙纹的靴子,甚至试图攀爬他的衣摆。慕容云泽起初表面嫌弃它“碍事”、“没规矩”,但见夏玉溪那般喜爱,也便默许了它的存在,有时批阅奏章间歇,抬眼看到那团雪白窝在她怀里,或是在地毯上追逐自己的尾巴,唇角会几不可察地微微扬起。偶尔,他心情极好时,甚至会屈尊降贵,伸手挠挠雪团的下巴,惹得那小东西眯起眼睛,发出更响亮的咕噜声。这只意外闯入的小猫,成了漱玉轩里一个灵动、温暖而柔软的成员,为这对身份尊贵却难免孤寂的男女平静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无法言喻的乐趣与慰藉。
稀罕的小玩意:意料之外的惊喜
慕容云泽并非一个热衷于用贵重礼物表达情感的人,但他时常会让人送一些东西到漱玉轩,东西往往不涉朝政,不越礼制,却别具匠心,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独属于他的那份细心。
有时,是一盆花房精心培育出的、极为罕见的绿色菊花,在万物凋零的冬日里,绽放出清新夺目的色彩,被小心翼翼地移栽在精美的钧窑花盆中送来,附上一张简单字条:“见之清雅,似汝。” 夏玉溪便欢喜地将它养在暖阁向阳的窗下,每日照料,看着那独特的绿色花瓣,仿佛能看到他批阅奏章时偶尔抬首望向窗外的瞬间。
有时,是一套海外番舶进贡的琉璃棋子,质地通透,色彩斑斓,在阳光下折射出梦幻般的光泽,比传统的玉石棋子更添几分异域风情。附上的字条写着:“闻汝棋艺渐长,以此搏弈,或添趣味。” 于是,他们偶尔在闲暇时,便会用这套棋子对弈几局,黑白对阵间,不仅是棋艺的切磋,更是无声的交流。
有时,甚至只是一本他觉着有趣的、民间新出的话本小说,或是几样御膳房新研制的、模样精巧别致、口味清甜不腻的点心。这些礼物,价值或许不高,却总能恰到好处地投夏玉溪所好,让她感受到他于繁忙政务之余,依然存有的那份对她的关注与用心。夏玉溪每次都欢喜收下,珍而重之。那盆绿菊被她精心养护,花开数季;琉璃棋子是他们偶尔放松的媒介;话本小说和点心则成了她深宫闲暇时最好的消遣与甜蜜。这些小小的、意料之外的惊喜,如同散落在平淡岁月里的晶莹珍珠,闪烁着温情的光泽,串联起他们看似按部就班、实则温馨脉动的日常。
智识的共鸣与成长:灵魂深处的契合
比日常温情更为重要的,是三年來从未间断、反而日益深入的“学问探讨”。慕容云泽早已不将夏玉溪视为只应深居后宫、不解外事的女子。他会与她讨论新政推行中遇到的阻力与成效,听取她从底层民生、女子视角提出的往往更为细腻、更具同理心的建议;会与她分析边疆将领呈报的军情奏章,探讨安抚策略或防御工事的利弊,她有时能从人情世故角度提出意想不到的见解;甚至会将他正在构思的、关于改革科举取士标准、或整顿吏治考核方法的一些初步、甚至有些大胆的想法,说与她听,试探她的反应,观察她是否理解其深意,能否察觉潜在的隐患。
夏玉溪也从未让他失望。她的见解往往角度独特,跳脱出朝臣们固有的思维框架,充满务实精神与对普通百姓的关怀,多次给他带来醍醐灌顶般的启发。例如,在讨论一项旨在增加税收的政策时,她能敏锐地指出其对小商贩和农户可能造成的具体压力,建议辅以相应的减免或扶持措施;在分析一位边将的请功奏折时,她能从其措辞细节中,察觉出可能存在的虚报或夸大战功的迹象。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寻常帝王与后妃之间那种恩宠与被恩宠的模式,更像是志同道合、彼此信任的伙伴,是能够在灵魂深处进行对话的知己。这种建立在共同理想、相近见识与深度精神共鸣基础上的情感,远比任何物质赏赐或肌肤之亲更为牢固,是他们感情最坚实、最珍贵的基石,也是慕容云泽在孤寂的帝王路上,所能获得的最难得的慰藉与力量源泉。
婚期将近的期待:甜蜜的紧张与郑重
随着那个期盼已久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一种混合着巨大甜蜜、隐隐紧张与无比郑重期待的复杂情绪,在两人心中与日俱增,如同不断被注入能量的潮水,缓缓上涨。
慕容云泽来漱玉轩的次数明显增多,即便有时只是处理政务间隙匆匆而来,停留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他会细致地过问内务府关于大婚典礼各项筹备工作的进度,亲自审阅礼服图样、仪仗清单,甚至对宴席的菜式搭配提出具体要求,叮嘱务必尽善尽美,不容有丝毫差错,其重视程度,远超一般典礼。他会看着内府送来的、为夏玉溪量身定制的皇后礼服和那顶璀璨夺目、象征着至高尊荣的凤冠,眼中满是惊艳、自豪与一种近乎虔诚的温柔。他会握着她的手,指尖微微用力,低声诉说着对未来的憧憬,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沙哑与激动:“溪儿,再有一个月,仅仅一个月,你便是朕名正言顺的皇后了。这偌大宫禁,看似繁华,实则清冷,有你相伴,朕便觉不再是孤家寡人,这万里江山,方觉有了温度与意义。”
夏玉溪则是在满腔的期待与幸福中,掺杂着一丝待嫁少女天然的羞涩,以及即将为人妻、为一国之母的巨大郑重感。她更加用心地跟着宫中经验最丰富的嬷嬷,反复学习、演练大婚当日从清晨起身、梳妆打扮、到册封典礼、合卺礼仪等每一个繁琐至极的步骤,力求端庄优雅,无可挑剔。她开始悄悄准备一些只属于他们两人之间的小小物事,比如瞒着他,更加精细地绣制一个装着安神药材的香囊,绣样是他们初次相遇时冷宫墙头那株玉兰的图案;比如,她将这三年来读书、理政、与他对谈时的心得体会,仔细整理成册,希望能在他未来治国理政时,提供一些微末的参考或慰藉。每当夜深人静,宫灯昏黄,她会轻轻抚摸着那件华美绝伦、重若千钧的凤冠霞帔,想象着一个月后的那个清晨,她将身着这身礼服,与他并肩站在高高的奉天殿前,接受文武百官、天下万民的朝拜,从此命运彻底交织,荣辱与共。心中便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以及对那份巨大责任的一丝不易察觉的、却又被她努力转化为动力的紧张。
这日傍晚,慕容云泽难得地提前处理完了紧要政务,有了片刻清闲,便信步来到漱玉轩,与夏玉溪在庭院中散步。初夏的庭院,草木葱茏,生机勃勃。石榴花开得正盛,一簇簇火焰般点缀在碧叶之间;茉莉悄悄绽放,暗香浮动,沁人心脾。雪团如今已长成一只优雅的大猫,通体雪白,唯有四蹄和鼻尖如墨,它欢快地跟在他们脚边,时而扑打着草叶间飞舞的蝴蝶,时而蹭蹭夏玉溪的裙角,发出满足的呼噜声。夕阳的余晖将天地染成一片温暖的金橙色,为他们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边。
慕容云泽停下脚步,目光落在身边人比花娇的夏玉溪身上,看着她被夕阳勾勒出的柔和侧脸,目光温柔得能滴出水来。“礼部今日呈报,大婚典礼的一切事宜,皆已准备就绪,只待吉日。”他声音低沉,带着一种尘埃落定般的安稳,“溪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你……可准备好了?”
夏玉溪抬起头,迎上他深邃如海的眼眸,那里清晰地映照着她的身影。脸颊不由自主地泛起红晕,如同天边最美的晚霞,但她目光清澈而坚定,用力地点了点头,声音虽轻却异常清晰:“回陛下,臣妾……准备好了。”
慕容云泽伸出手,极其自然地拂去她发间被风吹落的一片细小花瓣,指尖触及她微温的鬓角,带来一阵细微的战栗。他低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歉然与怜惜:“这三年,让你久等了,委屈你了。”
“不委屈,”夏玉溪摇摇头,眼中水光潋滟,却是幸福的光泽,“能陪着陛下,亲眼见证陛下励精图治,扫除积弊,看着江山日渐稳固,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臣妾心中唯有欢喜与自豪。这等待,是值得的。”
夕阳缓缓沉入远山的怀抱,最后的余晖将两人的身影紧紧缠绕在一起,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要融为一体。岁月在此刻,静好得如同一幅精心描绘的工笔画。一个月的光阴,对于已经携手走过三年风雨、共同成长、彼此印心的他们而言,短暂得如同指尖流沙,转瞬即逝。他们心中都无比清晰地知道,那场迟来已久的、举国瞩目的盛大典礼,将不仅仅是一场昭告天下的婚礼,更是他们共同开启一个崭新时代、并肩面对未来所有风雨的、庄严而辉煌的序幕。所有的等待,所有的磨砺,所有的温情点滴与智识共鸣,都将在那一刻,汇聚成世间最璀璨夺目、足以照亮彼此一生前路的光华。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3/4843935/5030442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