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落日萤火 > 第六十二章:艾草辨土与燃料暗战

第六十二章:艾草辨土与燃料暗战


林薇的指尖刚触到码头寄回的破损陶瓮,断茬处的陶土就簌簌掉渣  ——  原本密实的真陶土,现在混着灰白色的劣质黏土,用指甲一抠就能刮下一层,瓮身的  “手工拉坯纹路”  其实是机器压印的,边缘整齐得毫无生气。“100  个全这样!”  汉斯的哭腔从听筒里钻出来,背景音里有消费者的怒吼:“我等了  3  个月,就收到个碎瓮!”  电脑屏幕上,启星的公关视频正在播放:工作人员用锤子砸基地的陶瓮,碎块飞溅,配文  “中国传统陶瓮,劣质到不堪一击”。

基地外的吵闹声越来越近。50  户农户举着  “还我陶土损失”  的牌子,老秦站在最前面,手里攥着开裂的陶瓮碎片:“咱们用启星的陶土烧瓮,不仅没赚到钱,还得赔欧洲的损失!再没真陶土,咱们的窑厂就只能拆了!”

林薇刚要说话,王大姐抱着启星的仿品套装冲进来,仿品陶瓮上的  “指纹压痕”  泛着不自然的光泽:“你看!这压痕是印的,不是捏的!可消费者分不清啊,国内文旅店都在卖这个,咱们的订单全没了!”  运营小张举着账户明细哭:“就剩  4000  块,连邻省真陶土的运费都不够,下周就得停产!”

原料仓库的门又被贴了张新的  “催债通知”。3  家供应商站在门口,指着堆在角落的劣质陶土:“要么把欠的  10  万还了,要么就用这些陶土抵账!”

联盟群里的消息更让人心沉。山西染坊发了张  “启星工艺培训”  的照片:“以后跟着启星学‘标准工艺’,不用再靠老法子瞎折腾”;河北竹编跟着转发,还在群里发了张  “基地新陶土矿地图”,启星的人立刻评论:“这矿我们已经买了,传统手作就等着没原料吧”。

“没原料?咱们老祖宗靠艾草灰水辨陶土、找真矿,现在怎么就没原料了!”  婆婆突然从陶窑砖缝里抽出张泛黄的纸,纸上沾着黑色的窑火炭痕,“你爷爷  1929  年在山区,就靠这法子找真陶土!笔记里写着‘真陶土遇艾草灰水显深褐,劣质土显灰白,手工拉坯的指纹压痕里有陶土颗粒,机器印的没有’!”

林薇赶紧接过笔记,纸页脆得一碰就掉渣,用毛笔写着:“艾草灰五斤,加水熬煮一时辰,取澄清液浇陶土:深褐者为真,灰白者为假;手工陶瓮需留‘活指纹’(指腹纹理里嵌陶土颗粒),机器仿品指纹光滑无颗粒”,落款日期是  “1929  年  9  月  17  日”,旁边画着陶片检测、指纹对比的示意图,连  “艾草要选陈艾,灰水要澄清  3  天”  都标得清清楚楚。

半小时后,基地的空地上摆满了陶片和艾草灰水  ——  婆婆的老邻居、学员的家人,甚至之前闹过的农户,都提着桶来帮忙。“林总,之前是我糊涂,对不住!”  老秦放下桶,手里还攥着块真陶土样本,“我用艾草灰水试了,启星的陶土显灰白,这才是真的!咱们一起找真矿!”

婆婆站在陶土堆旁,指挥大家浇艾草灰水:“按笔记来,要浇透,等  5  分钟再看颜色!”  她的手背被陶土磨出裂口,小糯米赶紧找创可贴帮她贴上,还在创可贴画了个小陶片:“奶奶,真陶片会保护你”。老人笑着把孩子抱起来,一起蹲在陶土堆旁,艾草灰水溅到两人衣服上,褐一块、绿一块,孩子却笑着说  “这是真陶土的印记”。

就在这时,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基地门口,陶土矿工人老周从车上跳下来,车厢里装着  50  吨真陶土:“林总,我是老周!这是启星掺假的证据,还有新陶土矿的位置!”  他的手里攥着张欠薪条,“启星欠我  3  个月工资,还让我掺假,我不能干丧良心的事!我爸当年靠你婆婆的制陶手艺活下来,我得报恩!”

张远立刻用艾草灰水检测,真陶土果然显深褐色。“这就是铁证!”  他激动地拍桌子,赶紧帮着搭建  “工艺保密系统”,在纤维加工区装了  “水印摄像头”,电脑旁的草莓味咖啡罐堆了  15  个,罐底沾着没冲开的粉末,他的眼睛红得像布满血丝,却一刻也不敢停。

小糯米的  “芦苇杆陶瓮防伪”  也派上了用场。她把芦苇杆嵌进新烧的陶瓮,举着陶瓮说  “大家看,烧完变黄的是真芦苇,变白的是假的!”  农户们围着陶瓮,看到芦苇杆显焦黄色,都欢呼起来:“咱们的陶瓮是真的!”  她的  “陶土检测小视频”  在海外爆火,#  小糯米的陶土实验  话题登上  10  国热搜,5  亿网友留言  “支持中国非遗,拒绝仿品”。

三天后,好消息接连传来  ——50  吨真陶土烧制的  100  个陶瓮全部合格,欧洲订单重新发货;欧盟消协因  “找到启星掺假证据”  暂停赔偿诉讼,8  家欧洲品牌恢复合作;山西染坊、河北竹编等  5  家品牌发现启星  “仿品  3  个月开裂”,愤怒撕毁协议,带着  “启星欠薪证据”  回归,还联合基地发起  “全球传统手作工艺保护联盟”;土耳其陶瓮作坊、匈牙利芦苇农户主动加入,提供真陶土、真芦苇供应链支持。

基地的陶窑旁,热闹得像过节  ——  婆婆在教农户拉坯留  “活指纹”,小糯米举着  “芦苇杆陶瓮”,教大家  “认焦黄芦苇”;张远在调试  “原料溯源系统”,屏幕上是新陶土矿、芦苇地的实时画面;汉斯通过视频连线,向欧洲品牌展示真陶瓮的  “活指纹”,笑着说  “这就是传统手作的温度”;老秦被农户围着,听他讲  “怎么用艾草灰水找真陶土”。阳光透过陶窑的烟囱洒下来,落在刚烧制好的陶瓮上,真陶土的清香混着艾草味,暖得像春天。

好景没持续多久。周日下午,林薇刚收到土耳其陶瓮作坊的真陶土订单,王大姐就跑进来,脸色惨白:“启星收购了全球最大的陶窑松木柴供应商!说明年起,非合作品牌要么花  30  倍价买柴,要么就没柴烧陶!咱们的  10  座陶窑,再烧  10  天就没柴了!”

汉斯的紧急电话也来了:“启星在  10  国开了‘仿传统手作连锁店’!用合成纤维  +  劣质陶土做仿品,3  折卖,抢了咱们  60%  的海外市场!还有,他们要伪造咱们的‘重金属超标’报告,下周就会发布!”

张远拿着一份匿名快递跑进来,里面是  “启星与海外认证机构的合**议”:“他们要抹黑咱们的手作不安全,让国际市场彻底拒绝咱们!”

林薇站在陶土堆旁,看着小糯米贴在上面的  “芦苇杆陶瓮剪纸”,突然觉得一阵寒意。她知道,启星的终极燃料  -  全球化绞杀来了  ——  从松木柴垄断到全球仿品店,从安全抹黑到原料围剿,他们想彻底掐断传统手作的全球生路。

但她也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她拿起手机,在  “全球传统手作工艺保护联盟”  的群里发了条消息:“启星想垄断燃料、搞全球仿品、抹黑咱们,咱们就联合找新燃料、建真手作连锁店、做安全认证!明天上午  9  点,基地开全球守艺会,想一起扛的,来。”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她看到远处的路上,有辆印着  “启星松木柴”  的卡车驶过,车厢里装满了松木柴,车身上贴着  “启星专属陶窑燃料”  的标签。林薇握紧了婆婆递来的  1930  年陶土筛选陶片(沾着艾草灰,一半深褐一半灰白),指尖触到小糯米剪纸的芦苇杆  ——  只要传统工艺还在,只要匠心还在,只要全球守艺人还在,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只是她不知道,启星已经偷偷在新收购的松木柴里  “添加湿木屑”(燃烧时火力不足,陶瓮烧制会夹生),而基地刚向该供应商预订了  100  吨松木柴,下周就要运到陶窑。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3/4843955/5029219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