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求和
却说谢旌接替陆逊的统帅位置,率军自长江顺流而下,却被蒯焕领兵截住后路,大破之。
最终,谢旌只带着数千残兵,登上长江北岸,沿途抢夺百姓粮食,才最终逃回江东。
无独有偶。
徐盛、虞翻眼见吕蒙、孙皎被擒以后,不敢继续逗留江州,也担心庞德自公安断掉己方后路,最终没有走水路,居然直接向东跨越山林沼泽,沿途劫掠百姓,自华容道返回江夏郡,才得以幸免。
饶是如此,徐盛、虞翻麾下所统率的兵马,也在途中丢失不少。
待抵达江夏郡以后,狼狈不堪的虞翻叹道:“今日我等为求活命,沿途劫掠南郡百姓,已然惹得民怨沸腾,以后再想夺取荆州恐怕难如登天!”
由于粮道被断,徐盛、虞翻为求活命,只得沿途劫掠,勉强维持生计。
这样做固然能解一时之需,却也使得南郡百姓对东吴恨之入骨。
历史上吕蒙能够如此轻易拿下南郡,除了傅士仁与糜芳的投降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南郡百姓秋毫无犯,甚至厚待跟随关羽的士卒,这才能够安抚人心。
现在,两支吴军的举动,已经彻底结怨于沿途百姓,要不了多长时间,吴军的恶行就会传遍荆州。
得不到人心,东吴再想攻取南郡,可能性极低。
此番南郡之战,吴国折损了韩当这员大将,大都督吕蒙、征虏将军孙皎,副都督陆逊以及将军李异,全都被生擒活捉。
此战吴军战死者总共超过三千,被俘者高达两万余人,四散而逃者也有数千之众,徐盛、虞翻、谢旌所带回的兵马不足半数。
除此之外,庞德还缴获了钱粮、军械无数,可谓大获全胜。
话分两头。
就在南郡之战爆发的同时,屯兵宛城的徐晃也隐约察觉到了不对。
他与关羽不仅乃是同乡,当初关羽在曹营的时候,二者之间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是以非常熟悉关羽的性格。
可是关羽围困宛城许久,每日只是装模作样地派兵攻城一会儿,稍微遇到挫折就鸣金收兵。
这种行为,绝非关羽所能做出来之事。
才开始,徐晃还担心这是关羽设下的计策,可随着援军距离宛城越来越近,徐晃也有些坐不住了。
他乃曹操麾下大将,如果城外果真乃是疑兵,等到援军抵达才能识破,徐晃丢脸可就丢大了。
为了稳妥起见,徐晃多次派兵试探,终于能够确定关羽并不在城外,而且那些荆州军中也混入了许多老弱,根本不是关羽麾下精锐。
他心中又惊又怒,当即主动引兵出城作战。
猝不及防之下,关平被徐晃所破,好在徐晃麾下只有少量新征召之兵,虽然获胜却也没能取得太大战果。
关平牢记蒯焕叮嘱,一旦被识破计谋,当即撤退。
关平亲自断后,麾下士卒焚烧粮草辎重,日夜兼程撤入了樊城。
关平撤离宛城没多久,十二路援兵也都先后抵达,而后张辽更是亲自领兵前来。
如果关平晚几天再走,再想安然撤退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关平撤回樊城的举动,也让孙权心中惊疑,最后还是徐晃送来确切消息,言关羽并未围困宛城,所派只是疑兵。
关羽本人,极有可能仍旧屯兵襄阳。
孙权心中大骇,不敢继续往前进兵,反而派遣甘宁带着少量先锋前去试探。
关羽设下埋伏,亲自登船迎战甘宁,大破吴军,重创甘宁。
甘宁拼死返回孙权军中,没过多久便伤口迸裂而亡,东吴再次损失一员大将(按照时间线,甘宁差不多也是这段时间去世,除了甘宁还有吕蒙与孙皎,东吴老一辈基本死的都差不多了)。
孙权痛失甘宁,又知晓关羽亲自坐镇襄阳,当即不敢继续进兵,反而引兵撤回江夏郡,一面就地结寨以图长久之计,一面派人探听南郡战况。
孙权隐约有种非常不好的感觉,令其日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没过多久,韩当战死、吕蒙、孙皎、陆逊、李异被俘,吴军大败的消息就已经传到了江夏,孙权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只觉气血上涌,直接喷出一口鲜血而后昏厥了过去。
这一战,可以说是让东吴伤筋动骨,以后纵然面对蜀汉,都没有了优势可言。
要知道,后期的东吴底蕴之所以那么深厚,与占据荆州并且收编了关羽麾下数万士卒脱不开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于禁麾下的三万魏军俘虏都被安置在江陵,最后都成了送给东吴的礼物。
仅仅这些俘虏,都有将近五六万人。
要知道,纵然是决定蜀汉与东吴国运的夷陵之战,双方也只出动了四五万人。
这些俘虏,让东吴的底蕴变得深厚许多。
可是现在,没有了南郡之战的获胜,东吴不仅缺少了这些俘虏,还没有拿下南郡之地,而且己方又伤亡惨重。
此消彼长之下,现在的东吴纵然比夷陵之战后的蜀汉强一些,却也强不到哪里去。
好在东吴尚有交州作为后盾,能够源源不断从那里抽血。
不过很快,交州就传来急报,言吴懿、李严引兵攻交州,许多郡县不战而降。
孙权得到交州本就没有多久,而且如今士燮未死,交州虽然名义上归属东吴,实际上仍旧被士燮控制住。
如果东吴在南郡大败的消息传到交州,以士燮的性格,必然会率众投降。
士燮可是非常识时务,谁强就依附谁,最开始不远千里依附曹操。得知赤壁之战曹操兵败以后,短期再无可能染指江南之地,再加上东吴派兵前来征讨,于是就投降孙权,而且把儿子送出去当人质。
直到士燮去世,其子士徽因背叛吴国自立,才彻底为东吴攻灭。
如今蜀汉先在汉中大胜曹操,又有关羽在樊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如今更有蒯焕于南郡设计大破吴军,蜀国声望几乎已经攀升至顶峰。
若刘备铁了心要攻取交州,自己又没派大军前去支援的话,士燮还真有可能投降蜀汉。
念及于此,孙权不由心中惶恐,急忙唤来文武议事,道:“如今荆州未得,若再失交州,吾根基断矣,诸君可有应对之策?”
东吴文武现在也有些不知所措。
南郡之战的惨败已经让众人心气尽丧,甚至有些惶恐不安,担心关羽趁胜征伐东吴。
关羽现在威势正盛,反观东吴却损兵折将,士气低落。
如果这个时候蜀汉以倾国之力伐吴,东吴未必能够挡得住。
当然,这是在不考虑曹魏插手的情况下。
以曹操的性格,绝不会让刘备吞并东吴壮大自身,极有可能坐山观虎斗,而后趁机夺取胜利果实。
眼看众臣皆脸色惨然,孙权只能将目光放在诸葛瑾身上,问道:“子瑜可有应对之策?”
此时的诸葛瑾,内心也是翻江倒海。
自从徐盛、虞翻等人率领残兵返回以后,蒯焕的事迹也无需隐藏,很快就在东吴之中传开。
众人这才知道,原来策划了一切,不仅戏耍了曹魏,还将让东吴损失惨重之人,正是蒯焕这个尚未及冠的年轻人。
相比起别人,诸葛瑾更加震惊。
他身为蒯焕大舅,虽然一直在东吴为官,不似二弟诸葛亮那般与蒯焕亲近,却也了解自己这个外甥,认为对方只算中人之姿。
可自从姐夫蒯琪死去以后,外甥蒯焕就好像变了个人,变得锋芒毕露,令人不可琢磨。
相比起东吴上下的震怖,诸葛瑾反而在心中窃喜。
诸葛三兄弟分别押宝魏蜀吴三国,就算最终蜀汉统一天下,以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也能保证诸葛氏成为当世名门,永昌不衰。
现如今,又出了外甥蒯焕这位才俊,诸葛氏的未来越发有保障了。
这里再讲个冷知识,战场之上诸葛亮与司马懿乃是敌人,若是私下见面,应该还要喊声亲家。
只因诸葛亮堂弟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伷。
简单来说,就是诸葛亮从女嫁给了司马伷,类似于夏侯渊与张飞之间的关系。
司马懿称诸葛亮乃“天下奇才”,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更是对诸葛亮推崇不已,除了司马懿被诸葛亮打得只敢龟缩不出,以致司马氏敬重诸葛亮的才能与品德以外,也未尝没有这份姻亲的关系。
诸葛亮作为司马懿最强大的对手,贬低诸葛亮就是贬低司马懿,只有将诸葛亮抬到一定高度,那么被诸葛亮压制得只敢龟缩不出的司马懿,才会显得没那么不堪。
诸葛瑾虽然心中窃喜,表面却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面对孙权的询问,略微思量以后道:“在下冒昧询问,至尊是准备继续和关羽争夺南郡,乃是打算与刘备议和?”
孙权有些无奈地说道:“我军已然在南郡大败,折了韩当、吕蒙、孙皎、陆逊、李异、甘宁这些大将,如今诸葛亮已然领兵进驻南郡,再想与关羽争夺南郡,岂非痴人说梦?”
诸葛亮逼投陆逊以后,就不再继续停留峡口,反而率军顺流而下前往江州与蒯焕会合。
如今的南郡,有了诸葛亮这尊大神坐镇,东吴的确已经没了任何机会。
诸葛瑾心中了然,问道:“那么至尊是打算与蜀汉议和吗?”
孙权脸上露出挣扎之色,问道:“当今局势,若与曹魏一同进兵,能否重创蜀汉?”
孙权背盟在先,又吃了这么大亏,自然拉不下脸向刘备求和,反而想要借助曹魏之力重创刘备,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诸葛瑾闻言,苦笑道:“若襄阳、樊城或者汉中尚在曹魏手中,与曹魏联合伐蜀,就算不能将其重创,也能使其不敢造次。”
“只是现在,益州有汉中天险,荆州有襄阳坚城,蜀军只需据险而守,曹军纵有十万又能如何?”
“除非……”
说到这里,诸葛瑾迟疑了一下。
孙权见状还以为找到了救命稻草,急忙问道:“除非什么?”
诸葛瑾叹道:“除非至尊愿意放曹军进入江夏,好绕过襄阳直取江陵。”
听到这里,孙权脸色不由黑如锅底,道:“曹操狼子野心,若放曹军入江夏,恐怕彼会顺势吞并东吴,子瑜岂能说出此等计策?”
眼看孙权脸色不渝,诸葛瑾拜道:“至尊既知曹操狼子野心,就应该抛弃幻想,不该与之结盟。”
诸葛瑾与鲁肃一样,都是希望吴蜀联盟,共抗曹操。
只是诸葛瑾没有鲁肃那样的影响力,再加上弟弟诸葛亮在蜀汉身居要职,也不敢过度发表自己的主张,否则难保不会被人扣上私通蜀汉的罪名。
可是现在,主张偷袭荆州的吕蒙、陆逊都已经成了阶下之囚,东吴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这个时候再主张与蜀汉结盟,孙权非但不会觉得诸葛瑾私通蜀汉,反而会认为对方果真在为东吴着想。
眼看孙权仍旧面露犹豫之色,诸葛瑾忍不住继续说道:“其实我从始至终都不同意偷袭南郡。这么做不仅违背道义,就算成功也会让吴蜀联盟破裂,有悖于前任都督鲁子敬联蜀抗曹的战略方针。”
“至尊信不过瑾,难道还信不过鲁子敬的眼光吗?”
孙权闻言,这才猛然醒悟,那个与自己在塌下抵足而眠,秉烛夜谈的鲁子敬,说出了对于东吴而言不下于《隆中对》的《塌下对》。
鲁肃曾言: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诸葛亮《隆中对》让刘备占据荆、益两州,再联合东吴,伺机北伐。
鲁肃《榻上对》也让孙权占据荆州长江中游,等到天下有变,建号称帝。
二者分别为刘备、孙权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过等到蜀汉、东吴各自占据部分荆州以后,无论诸葛亮还是鲁肃,都并没有想过撕破联盟占据荆州全境,反而都主张以和为贵。
鲁肃更是对孙权说道:“曹操雄踞北方,祸难才刚刚开始,孙刘两家应该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同仇敌忾,不可因利害争夺影响大局。”
只是吕蒙、陆逊、孙权,却不似鲁肃那般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目光始终局限于荆州一地,这才有了南郡之战。
诸葛瑾今日忽然提起了已经病故的鲁肃,再加上吕蒙、陆逊大败被俘,不禁让孙权悔不当初。
他上前拉着诸葛瑾的双手,道:“孤此前为吕蒙所迷惑,这才领兵突袭南郡。今日悔悟,子瑜可愿出使南郡,替孤表达东吴善意,再结盟好!”
诸葛瑾闻言大喜,道:“若南郡仍由关羽管辖,纵然吾去亦难功成!”
“然吾弟诸葛亮已至江陵,孔明素来主张联吴抗曹,必然不愿二者刀兵相向。若至尊愿意让出一些利益,吾有信心能让二者重归于好,甚至让蜀军退出交趾!”
孙权大喜过望,急忙说道:“若能让蜀军退出交趾,孤愿付出一定代价!”
ps:关于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厉害,以后有机会再说,这点网上是有争议的。不过只要是了解司马懿用兵风格的人应该都是知道,司马懿擅长打闪电战,用兵向来侵略如火。第一次与诸葛亮交手,也打得非常激进,最终折了张郃,导致卤城大败。
从那以后,司马懿再也不敢与诸葛亮正面交战,反而一改用兵侵略如火的习惯,变成龟缩不出。
当然,卤城之战也有争议,这里不多说,以后有机会再聊。
我看史书的时候会结合一些其他史料,特别是有争议的内容,会看看史料的出处,大致能够判断某段历史是否被篡改与美化。很显然,陈寿作为西晋史官,对于司马懿是绝对有过度美化倾向的。
这本书大体会尊重史料,不过毕竟是小说,某些地方也会结合野史与演义,只是当我提到历史上这三个字的时候,基本都是按照正史来写,希望大家在看小说的时候,也能学到一点东西。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4/4844326/4384183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