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三国:舅父诸葛亮 > 第五十六章 庞德箭射傅士仁

第五十六章 庞德箭射傅士仁


公安,战俘营。

这里名义上乃是庞德修建起来关押战俘之用,实际上早就已经被改造成了军营,五千荆州军与八千魏国降卒,全都听从庞德调遣。

“将军,根据斥候来报,吴军已经拔除所有烽火台,大军直扑公安而来。”

庞德闻言,眼中战意澎湃。

这一天,他已经等待了许久,也期待了许久。

按理来讲,庞德身为降将,想要得到重用非常困难,可是蒯焕对其非常信任,甚至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这才给了庞德独自领军的机会。

这份恩情,庞德铭记于心,终身难忘。

须知,就连曹操都没有给庞德单独领军之权,只是命其为副将辅佐曹仁罢了。

真要算起来,蒯焕、关羽对于庞德的信任,甚至要远超曹操。

历史上,庞德宁愿丢掉性命也要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现在更是将生死置之度外,决心为关羽守好公安。

此事对于庞德而言,不仅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若能守住公安,甚至是有所斩获,不仅能够证明自己的忠诚与价值,未来也必然会得到刘备的信任与器重。

信任说起来简单,可是对于降将而言,却要花费很大精力与心思才能获取。

念及于此,庞德当即从怀中掏出了一个锦囊,只见锦囊上面写着:贼至乃启。

“这是我临行之前蒯司马所赠予,如今吴军已经即将兵临城下,是时候打开看看里面有何妙计了。”

锦囊被打开,只见里面写到:傅士仁智不足以守城,勇不足以破敌,忠不足以死节,义不足以殉国。彼若不知将军麾下俘虏皆乃可用之兵,一旦吴军兵临城下,必然开城投降,将军当提前做好准备。

若其欲降东吴,将军可先斩后奏,代领公安防守之责,再隐藏真实兵力,给予东吴能够攻破城池,却又需要耗费些许时日之假象。

吕蒙知晓兵贵神速,必然会分兵攻取江陵与宜都郡。吴军势大,唯有分兵方能破之,待其分兵以后,将军或是寻机破敌,或是断其后路皆可。

庞德看完锦囊里面的内容以后,当即挑选了百人精锐心腹,又命令麾下副将紧守营寨,让三军将士尽皆披甲,准备大战。

与此同时,傅士仁得知东吴兵临城下以后,不由大惊失色,道:“烽火台为何没有提前预警?”

麾下众人皆不知晓原因。

就在此时,庞德已经披甲执锐,带着百余人前来,拜道:“末将已经探听到消息,乃吴军假扮商人拔除了沿江烽火台内守军,才没有提前通知。”

傅士仁惊慌失措,道:“此前关将军从公安抽调士卒,如今城内守军只有千余,如何挡得住东吴大军?”

庞德沉声说道:“将军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昔年张文远能够率领八百悍卒大破十万吴军,险些生擒孙权,如今城中不仅有千余守军,还可以征召民夫协助守城,何惧吴军?”

傅士仁闻言,不由斥道:“张文远何等勇武?其麾下八百人皆为军中精锐,反观公安城中,不过千余新征召之人,如何御敌?”

“汝不过一降将,有何资格在本将面前指手画脚?”

庞德闻言,眼中闪过恼怒之色,却也不再言语,反而退到旁边。

等待吴军抵达城下以后,虞翻走到城门口,对着守城士卒喊话:“吾乃东吴骑都尉虞翻,想要与尔等将军一叙,还请代为传话。”

这些守城士卒都是新兵,看到城下密密麻麻的吴军也都吓得瑟瑟发抖,倒也不敢放箭射杀虞翻,反而乖乖跑去向傅士仁传话。

傅士仁闻言,知晓虞翻必为东吴说客。

他虽然心中畏惧,可是跟随刘备许久,又被委以重任,终究抹不开面子直接开城投降,于是推脱不见。

当虞翻得知傅士仁不肯面见自己以后,当即返回军中向吕蒙禀报此事。

吕蒙不由眉头微皱,道:“虽说公安城中守军不多,可若傅士仁执意死守不降,想要短期内将之攻克,恐怕也不容易。”

陆逊道:“兵贵神速,若公安不能速破,待消息传至将领以后,糜芳必会提前做好防备,不利于吾等攻克江陵。”

“依我之见,不如都督先在此地围困江陵,吾自领一路兵马绕过公安奔袭宜都郡。糜芳、傅士仁皆非死节之士,得知通往益州的后路被断,再加上城中兵少,必然投降。”

吕蒙轻捋胡须,认为陆逊之言颇有道理,就准备答应下来。

未曾想,虞翻却是说道:“公安、江陵未克,若就此分兵奔袭宜都郡,一旦事情有所变故,岂非陷三军于险地?”

陆逊反驳道:“关羽远在宛城,有至尊亲率大军自汉水逆流而上断其后路。如今南郡,所依仗者只有益州援军。”

“若能攻下宜都郡,占据峡口,切断南郡与益州之间的联系,南郡各地必然望风而降。”

“至于糜芳、傅士仁之流,守城尚且不足,又怎敢断我后路?”

虞翻见自己争辩不过陆逊,当即对着吕蒙说道:“如今分兵为时尚早,我观那傅士仁已然有心投降,只是碍于脸面,这才不肯相见罢了。”

吕蒙问道:“何出此言?”

虞翻笑道:“若那傅士仁果真准备死守公安,必然不会拒绝见我,反而有可能于城墙之上大骂一番,以鼓舞军心。”

“他今日避而不见,才是真心想要投降,只需我作书一封,命人送往城中,晓以利害关系,傅士仁必然投降!”

吕蒙大喜,道:“若果真能够说降傅士仁,此战算仲翔首功!”

虞翻当即拿来了一些纸张,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明者防患于未然,智者避将来之祸。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吉凶。

今我大军压境,贵军斥候不查,烽火不举,此非天命,盖有内应也。将军既无先见之明,时机到来又不愿顺应,独守萦带(形容城池垣环水抱,形势险要)之城而不降,死战则毁宗灭祀,受天下人讥笑。

虎威将军已经打算直取南郡,断绝两地陆路,彼时将军生路已绝,我军再察公安地形,将军便在我军舌尖之上。彼时,将军纵然想要逃走恐怕也不得幸免,再选择投降又失之于义,窃为将军感到不安,望将军好生思量。

吕蒙、陆逊看到书信内容,全都拍案叫绝,道:“此书至,傅士仁必降矣!”

果不其然。

当虞翻的书信被送到城中,傅士仁看完内容以后,不由吓得脸色苍白,暗道:“公安城破只在早晚之间,我现在投降尚且有功。如果等到陷入绝境再开城投降,反而引人耻笑。”

念及于此,傅士仁当即命人打开城门,亲自出城前去拜见吕蒙,涕泪横流地拜道:“末将不识天威,妄图以微末之兵抵御天兵,还请虎威将军恕罪。”

吕蒙闻言却是大笑数声,亲自上前扶起傅士仁,道:“将军能够迷途知返,打开城门投降,乃是大功一件,吾自会在至尊那里为你请功。”

傅士仁这才暗自松了口气,随后说道:“我虽愿降,然城中还有魏国降将庞德,此人恐怕有抵御东吴之心,还请虎威将军早做应对。”

吕蒙心生警惕,急忙问道:“庞德麾下有多少兵马?”

傅士仁道:“庞德押解俘虏抵达公安之时,手中尚有三千兵马。不过此前关羽攻打宛城失利,不仅从公安抽调了许多兵马,就连看守俘虏的三千兵马也抽走了两千。”

“现如今,庞德手中只有千人左右,还要看守俘虏。”

吕蒙舒了口气,道:“仅仅千人,不足为惧,只要能够进入城中,些许兵马弹指可灭。”

“不过我素闻庞德勇武,其投降关羽不久,未必愿意笑死,若能劝降此人,亦可为东吴增添一员大将。”

“汝且在前带路,我这就领兵入城!”

傅士仁领兵,当即带着数十亲随想要返回公安。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刚刚抵达公安城下,却是听得城中喊声四起,紧接着城门轰然关闭。

“糟糕,城中有变故!”

傅士仁脸色大变,急忙前去禀报吕蒙。

吕蒙也是心中一沉,带着傅士仁来到城墙下,命其上前问话。

傅士仁厉声喝道:“吾之心腹何在,为何关闭城门!”

话音刚落,只见十数个人头被扔了下来,傅士仁定眼望去,却见那些人头正是自己的心腹,不由骇然。

城墙上,庞德持刀而立,对着傅士喝道:“贪生怕死之辈,不思汉中王知遇之恩,反而未战就欲投靠东吴。汝之亲信已经皆被我所斩杀,只要庞德在此,尔等休要踏入城中一步!”

傅士仁破口大骂:“汝先降曹操,后投关羽,自己贪生怕死,还敢在此置喙别人?”

“今东吴大军已至,汝不思投降,反而逆大势而行,杀吾亲信,对抗天兵,实乃取死之道也!”

庞德闻言大怒,悄然取下了身后的强弓,先隐藏在城垛后面弯弓搭箭,而后猛然拿起射向傅士仁。

庞德何等箭术?

历史上就连关羽这种猛将,都被远距离一箭射中额头,若非距离太远箭矢乏力,再加上关羽头盔坚固,恐怕已经一命呜呼。

现如今,庞德以有心算无备,直接一箭射穿了傅士仁咽喉。

PS:关于傅士仁与糜芳投降东吴有两种说法,以《三国志》为首的史书说二人被孙权暗中引诱,主动迎接孙权。《吴书》却是另一种说法,二人并非主动迎接吴军,就像这章写的那样,吴军兵临城下,城中守军又少,被恐吓以后开城投降。《三国志》虽然是正史,但是在记载有关吴国历史的时候,《吴书》应该更具权威性,而且记载的也更详细,因此这里采纳《吴书》里面的说法。

这里顺便再提一下,《三国志》是陈寿在晋国为官的时候所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美化司马氏,这里要辩证的去看。

《吴书》是孙权后期吴国史官所著,对于东吴的记载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比陈寿更具权威性,但也存在可能美化孙权的事情发生。

《魏略》也是一样,是魏国史官所写,总体来讲可信度较高,也会存在美化曹魏的情况发生。

至于蜀国,根据陈寿所说没有设置史官,也或许是史书丢失,所以很多记载都没有了。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4/4844326/4384185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