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第202章

如果朱闲这番话传出去,恐怕马上就会被叱骂为不懂礼数的黄毛小儿。

“大儒?你要知道,处世学问和处世道理可不同,那些大儒虽说学问不错,但真正让他们处理起地方政务,可就不够用了。”

朱闲轻笑着,口气中略含嘲讽之意。

明朝的大儒学者,治学方面还可以,但是在处理政务上,简直是一代不如一代。

就好比如今负有盛名的宋濂,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定礼制的修元史。

在具体的政务处理上,却没有什么真正的功绩,治理地方时也只是担任了一任知县罢了。

至于后面涌现的大坑比方孝孺,就更不必提了。

信他们的大道理,都不如信鬼的!

“确实如此。”

朱棣闻言,也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这么多年,他也认为这其中有些不合理,那些大儒虽然博学广闻,但是并不会处理政务,整日教自己些大道理有何用?

只是自己并不敢在这方面发表意见。

因为这可是千年传承的儒道学问,历朝历代都概莫能外。

自己如果反对,必定会被天下儒生口诛笔伐。

要知道千夫所指,真的可以无疾而终的。

说一句儒学不好,就像掘了那些儒生祖坟似的,发疯一样群起而攻之。

属实没必要招惹那些笔杆子。

“但是如今仍然是儒子治天下,他们只论学问高低,不通政务世情,苦的是黎民百姓啊,堂弟,你可有能让这些儒子卸下自傲,去接地气的办法?”

朱棣不禁皱眉。

“呵呵,那还不简单。”

朱闲轻笑道:“只要改变如今官场的晋升制度,让中枢官员,必须先去州县地方历练,从底层一步步晋升上来就好了。”

“然后让朝廷制定一套考评制度,审核治下地方的失地农民,变多还是变少,劝农水利的事情,又管理的如何。”

“这样定下一个导向以后,官员们自然会群起而向。”

“要知道,可以考中进士的官员,没有一个脑子愚笨的,只是先前没有把自己的聪慧用在实事上,他们即便是现学现卖,也能做的不错。”

“这样一来,也就能弥补缺漏了。”

明朝的官场晋升制度,一直是个大问题。

进士们在考中以后,会择优选为庶吉士。

继而以翰林院为起点,在六部历职,最后步入入阁之路。

大多数内阁大佬,居然都没有过任职地方的经历!

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那便是从未有过地方工作经验的官员,居然在内阁中执掌大权,拟定地方政策。

因此导致政策不接地气,还极易被那些地方官员糊弄,致使政令不畅。

“说的没错!”

听完这话,朱棣瞬间眼前一亮。

旋即他看向朱闲的眼神,变得无比敬佩起来。

这番话,可是一针见血的点明了现在大明官制的漏洞!

朝廷大事,的确是不能依托儒子学者,而是要让真正就职过地方的官员参与其中。

这样才可以确保地方政策的准确性。

“堂弟,这全部是你自己想的吗?”

这时,朱棣不禁问道。

要知道此等官制问题,只有非常了解朝廷情况之人才会知道,朱闲一个乡间少年,又从未有过朝堂经历,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我只是瞎想的罢了,瞎想。”

朱闲耸了耸肩,轻笑道。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4/4844477/4379713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