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开局抄家,姐姐抢着去流放 > 第95章 全家都厚颜无耻!

第95章 全家都厚颜无耻!


王娇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已经曝光,她还认定自己是卫国公府的外孙女,是王母最宠爱的孙女儿。

她现在还沉浸在复制王姒荣华路的迷梦之中。

听了大哥与嫂子闲聊时,提到折从诫已经离开边城,王娇顿时呆住了。

“怎么可能?折从诫居然回京了?”

“明明上辈子……”

折从诫没有离开边城,至少在未来的三年里,他都一直镇守折家军。

直到京中的老皇帝死了儿子,在首辅以及诸位老大人的力荐下,老皇帝这才不甘不愿地召回了柴让。

柴让回京,刚刚与柴让成亲的王姒,自然也要一同前往。

只是那时,王姒早已跟王家断绝关系,王家被赦免回京的时候,王姒都不肯与他们一起,而是坚持留在了边城。

上辈子,王姒与王家闹得很僵,具体发生了什么,王娇不知道,她只是听说王姒不孝长辈、不友爱手足。

上至王母、王庸,下至王之礼、王之义兄弟两个,都与她反目成仇。

唯有折从诫和柴让,始终守护着王姒。

王姒更是与柴让私定了终身。

从王母口中听闻了这些“家丑”,王娇便猜测王姒不肯回京的理由:柴让还在边城呢,她作为柴让的未婚妻岂能离开?

那时王娇还曾经嘲笑王姒是个只知道倒贴男人的傻子,不成想很快就被打脸。

柴让不再是被流放的皇家罪人,流放后仅两年的时间,他就被当今圣上召回京城。

柴让回京后,不出一个月,便被过继给圣上,册封为太子。

王姒作为柴让的发妻,也被封为太子妃。

夫妻俩风风光光地住进了东宫,成为了皇宫未来的主人。

王娇听闻消息后,内心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王姒入宫那日,王娇就站在五龙桥边,看着王姒用全套的太子妃仪仗进了承天门,入了皇宫。

王姒高高坐在凤辇上的画面,深深镌刻在王娇的脑海中。

她的手帕都撕烂了,一颗心更是扭曲得可怕。

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想要抢夺王姒人生的想法,便成了王娇的执念。

她无数次地想:若当年在大牢里,选择跟王家一起流放的人是她,那么当太子妃、做皇后,帝后恩爱,还有手握重兵的蓝颜知己痴心相守的人,也是她!

这个想法,仿佛毒蛇一般,紧紧缠绕着王娇的心。

直到她惨死,闭眼的那一刹,她心底还在想:如果我有重活一世的机会,我定要抢走王姒的人生,代替她,成为柴让的发妻,成为折从诫心底挥之不去的白月光。

愿望成真,王娇真的重生了。

天知道,在她睁开眼,看到阴暗潮湿的牢房、憔悴狼狈的祖母时,她的内心有着怎样的狂喜与兴奋。

她要去流放!

她要攻略折从诫,俘获柴让的心。

王娇斗志昂扬,也坚定地做出了选择。

然而,流放后的日子,完全超出了王娇的想象与承受力。

上辈子,没人告诉她,流放会这么的苦、这么的累、这么的受磋磨。

好不容易咬牙坚持着,总算平安抵达边城。

她准备进行攻略折从诫计划的第一步,就折戟沉沙。哦不,更确切的形容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奇怪,都是紫苏泡姜,为什么上辈子王姒成功了,我却被当成了奸细?”

这是王娇被抓后,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她先是问自己,又是问王母、王庸等至亲:“我哪里像奸细了?我只是想帮一帮折从诫,我是在救他的命啊!”

可恨折从诫这莽夫,非但不领情,居然还、还命人对她进行刑讯。

又是挨板子,又是夹手指,王娇的一条命险些丢掉半条。

王母、王庸等王家长辈,不知道王娇还有重生的机缘。

他们也就无从得知王娇哪里来的消息:“阿娇,你要救折少将军?救他什么?折少将军可是威震边境的玉面阎罗王啊。”

而王娇呢,只是个被流放的罪臣之女,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

从小就被宠坏了,干啥啥不会,她能“帮”到折从诫什么?

不说别人了,就是最偏心王娇的王母,都忍不住的皱眉:

“阿娇,我说过多少次了?今时不同往日,我们王家不再是尊贵的侯府门第,我们要低调,要安分,不可乱生事端!更不可招惹折家!”

这边城,折家就是土皇帝。

得罪了折家,他们王家就没有活路了!

“……”

王娇被问及原因,便立刻闭了嘴。

重生是她最大的机缘,也是她最大的秘密。

她不想告诉任何人,包括最宠爱她的祖母。

但,王娇明白,若自己不说出一个理由,不只是眼前这关不好过,就是以后,若还想让家人帮忙,都会很难。

王母只是偏心她,并不是无脑的只为她一个人。

在流放路上,王娇就明白了这个道理:祖母的偏爱,是在确保自己生活无忧的前提下。

若王娇危及到了王母的利益,王母第一个不答应。

想了想,王娇决定再次把卫国公府拉出来背黑锅:“那个,是娘和舅舅他们……我就是听到些许风声,知道折从诫生了病,需要紫苏泡姜做药引,这才跟大嫂一起,好不容易弄到一坛送去折家。”

“祖母!父亲!我们也是为了王家啊。”

“祖母刚才也说了,边城是折家的地盘,唯有攀上折家,我们在边城才能过得好!”

王娇半真半假地狡辩着。

王母、王庸却听了进去。

因为他们知道,赵氏确实割舍不下三个孩子。

王之礼、王之义两兄弟已经有了差使。

王庸母子不像那对兄弟般蠢笨,误以为这是柳氏的功劳。

柳氏确实有些本事,但柳氏却不会大方地将人情用在便宜继子身上。

“定是赵氏以及卫国公府!她倒是一片慈母心肠!可惜啊,生的两个儿子都是蠢货!”

王母背地里跟王庸讨论这事,她对赵氏又是钦佩、又是鄙夷。

王庸也猜到了真相。

不过,母子两个却不约而同地准备隐瞒——

家和万事兴啊!

赵氏已经和离,不再是王家妇。

柳无恙有医术,能够帮助王庸、伺候王母,把赵氏的功劳按到柳无恙的头上,就当做是对她的奖赏了!

这,有利于“母子相亲”、一家和睦!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5/4845891/4332145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