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另辟蹊径
再迈过那道宫门,沈蕙笙的心态又不同了——这次,她也是有编制的人了。
她到崇文院时,诸司重臣正纷纷入座,她则立于外廊的东侧回廊下。
按照礼制,她虽然微末,但作为今日的主讲,却得最后入场,倒有几分压轴的意味,怎么不算主角呢?
想到这里,她先前攥着的那点拘谨和不安,也跟着散了些。
崇文院内静雅清幽,架上典籍堆叠如丘。上首明黄御座空设,左侧储君次席覆着绯缎,案上早已备好素笺与墨锭。两侧重臣依品分列,几案整肃,砚台、札子次第铺陈。
不远处,记注官正在调试笔墨与案牍,崇文院的侍吏将水盂添满,帘影浮动,堂内寂静得仿佛能听见墨在砚中化开声。
而她的讲席则设在中轴偏东,正对诸司之列,与储君席成一斜角。席案既不高也不矮,砚台、笔筒、律简俱在,摆放得一丝不乱,四周却留出尺余空位,独立于众席之外,宛如一座孤岛。
等会,她便要独自立在这座孤岛上,迎面而来的是四面八方的目光与浪潮。
沈蕙笙一眼掠过堂内之人,几乎当朝半个中枢都坐在这了。
他们皆衣袍整肃、神情肃穆,目不斜视,甚至无一人同席交谈,沉得就像几方老砚台,分毫不露声色。
可这里面,究竟藏着多少和贺乐章有关的裙带关系、门生故旧?又有多少人真的能置身事外?
她脑海里只有一个信号——危!
正思及此,一道内侍唱道:“东宫殿下——驾到。”
一阵沉稳的脚步声由远而近,自宫门正中缓缓踏来,脚步未至,众臣已起身行礼。
她立在回廊阴影里,看着那道身影步入正席,不缓不急,步步笃定,玄衣曳地,腰束绛带,那张面容清隽端正,眼神却沉着如镜水,仿佛再大的风浪,都难掀他眉梢半寸。
她总觉得,若说自己是要立在风眼之中的人,那萧子行,便是这场风浪的定海之石。
她心中竟有一丝妄想闪过——萧子行,会护她。
但下一瞬,她又自嘲地摇了摇头,也许是谣言传多了,连她自己也快信了,她是东宫派系的人了。
可,她不是。
她也不敢,把自己当作是。
等她将思绪骤然拉回时,萧子行已然入座。
无须他开口,诸司诸部已一齐坐定,侍吏上前,斟茶、铺笺、研墨,一应动作井然有序、利落无声。
这一刻,沈蕙笙忽而意识到——她的脚步声,马上就会成为全场唯一的声响。
她深吸一口气,抬眸望向讲席,前方那座小案,仍孤独地立在堂中,如一枚无声的落子。
她心中微紧,知道要轮到自己登场了。
与此同时,堂内传来一声清准如线的唱引——“请沈讲席入堂。”
沈蕙笙挺直背脊,应声前行,笔直地向着那座孤岛走去。
萧子行正端坐案后,神情未变,目光亦未动,只轻轻拈起一本卷宗,像是未察觉众目之落,可却又正好在她入堂那刻,翻到了第一页。
沈蕙笙站定,微微抬眸,在那一瞬,正对上了萧子行垂落的目光。
半息之后,萧子行启唇:“是案久议未决,今日,请沈讲席启讲。”
沈蕙笙略一颔首,像在对萧子行,也像在对自己说——我准备好了。
须臾,她翻开一本自己带来的旧卷,扬声道:“启讲之前,臣——愿先引一桩旧案。”
她的话音方落,几案后便有老臣眉心微动,像是没料到她一上来便点了这等敏感话头;堂中的记注官执笔微顿,也不知是否应该落笔,墨点在纸上微微晕开,仿佛空气也随之一紧。
其实,话虽说出口,可就连她自己,也拿不准东宫的态度。
这样人证俱在的案子,东宫钦点她来讲,无论怎么讲,都定免不了得罪权臣;可若回避,又与她心中的律理相悖。
所以她三思之下,最终决定另辟蹊径——借一桩相似的前朝旧案,避名而讲。这样便既可以讲清原由,又无需断明主责。
只是,这讲法虽巧,她也是出于自保,却也难掩几分投机的意味。
于是她顿了顿,悄悄看向了斜角。
却见萧子行并未抬头,只是指腹轻覆纸页,又将卷宗翻过了一页,他的眼眸微垂,长睫恰好掩住了眼底那一点点、一闪而过的、近乎笑意的眸光。
那笑意未落至唇,便已收敛在指尖纸页之间,仿佛从未出现过。
沈蕙笙一瞬竟不知是否看错了——可那一眼,像落水的星光,虽短促,却在水底缓缓摇曳,微光不熄。
他——是笑了吗?
是在笑她吗?笑她耍那点自以为聪明的巧劲;还是笑她明知无退路,还要垂死挣扎?
可无论是哪一种,萧子行都未开口阻止,他的不动声色,便等同于是一种默认。
那记注官见状,笔尖终于落下,大家复又长舒了一口气,马上又齐齐正襟,等着看她究竟要怎么开口。
沈蕙笙定了定神,清了清嗓:“此案名为‘伪籍案’,载于讲律院所藏《旧事疑录》,彼时有一学子以府城第八书院应届生员身份报名赴试,乡试、会试、殿试三榜连捷,皆中一甲。”
“然,报榜之后,诸乡举子哗然,质疑其出身可疑。”她扫过众人道:“因风声过盛,礼部致函其原籍州县与就读书院,欲调册核查。”
她又翻开案卷下一页,道:“据旧案所载,此人原籍晋州,从未在该书院受教,亦无学籍记录。然后续查验中发现,其虽无明册在籍,却常年出入第八书院,且所持引荐之文,印鉴属实,字迹亦确系书院掌籍之手。”
她一顿,语声转缓:“案中另记,此人曾以‘筹办书舍修缮’为由,向书院捐资千金。其父虽早亡,却为某权臣旧识;而主考官中,亦有一人与其家书往来频密。”
堂内忽然有人低咳起来,她稍作停顿,续道:“然而,此人所持文书手续完备,保荐盖章皆有存底。礼部查其流程,无违章;吏部调其卷宗,无失档;御史台三度复核,皆称‘疑点虽存,然人证不足,物证不明’。”
“于是此案,便以‘程序合规、证据不足’收结。”她唇边轻轻一挑:“此人最终顺利入仕,光风霁月,光耀门楣。”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5/4845919/1111106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