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重生六零:从废品站走出的军工大佬 > 第一百四十七章 没有公章的合同最硬

第一百四十七章 没有公章的合同最硬


电话铃声在雨夜里炸得人心慌。

我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冲过去,老张把听筒往我怀里一塞,电话线在他手里绷得笔直:"说是北方904所的王工,口音硬得能硌掉牙。"

"林同志?"听筒里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我们所里刚收到西南厂的转运报告,你们做的抗震舱在终南山暴雨里扛了十二小时颠簸,设备零损伤。"我捏着听筒的手紧了紧,后颈的雨水顺着工装领口往下淌——这通电话,来得比我预想的还快。

"我们需要十二套同类装置,用于导弹测试设备转运。"对方突然放低声音,"但有个条件:必须签正式技术合同,附带图纸和质检报告。"

我喉头动了动:"合同......"

"你们厂子没公章?"对方像是早料到,"我们问过了,第七协作组是临时技术小组,没法人资格,连银行账户都没有。"

我捏着听筒的指节发白。

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林小川抱着半摞图纸冲进来,工装裤腿还滴着水:"钧哥!

刚才听见北方所三个字——"他突然噤声,看我脸色不对,搓了搓手凑过来,"咋了?"

"要合同。"我把听筒递给他,"自己听。"

林小川的脸当场涨成猪肝色,听筒差点砸在地上:"啥合同?

咱们给西南厂做舱体都没签过!

他们当咱们是个体户呢?"他踹了脚旁边的工具箱,铁皮箱"哐当"撞在墙上,"大不了私下接活,收粮票也行!"

"小川。"我按住他肩膀,指尖能摸到他工装下绷紧的肌肉,"越是见不得光的事儿,越要做得堂堂正正。"车间外的雨还在下,铁皮顶的滴水声像敲在人神经上,"你记不记得上次李厂长说的?

咱们要让外头知道,没公章的手艺,也能立规矩。"

苏晚晴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我这儿有《技术协作备忘录》的模板。"她抱着一摞文件挤进来,发梢还沾着档案室的灰尘,"不盖红头,不敲公章,只让双方负责人签字。

条款写清楚成果归属使用单位,改进经验共享——这样责任能追溯,又不越红线。"

我望着她眼镜片上的雨珠,突然笑了:"晚晴,你该去当法律顾问。"

林小川抓了抓后脑勺的乱发:"那材料咋办?

上次用的铝板是库房积压的,这回要十二套......"

"去后勤库房翻边角料。"我抄起安全帽往头上扣,"每块铝板都要登记来源,每个螺栓孔位都要建档——咱们要让他们知道,土作坊的规矩,比本子上的还严。"

三天后,北方所派来的两个技术员站在车间门口。

高个子戴眼镜,抱臂挑眉;矮个子扛着工具箱,嘴角往下撇。

林小川凑过去递热水,被高个子侧着身躲开:"我们是来监工的,不是来喝糖水的。"

"行。"我把图纸拍在桌上,"先看设计。"

矮个子技术员翻图纸的动作很用力,纸页哗哗响:"蜂窝夹层结构?

这在苏联手册里是航天器用的。"他突然抬头,"你们有热处理炉?

有超声波探伤仪?"

"没有。"我指了指墙角的乙炔焊机,"但我们有朱师傅。"

朱卫东从焊机后面直起腰,护目镜推到额头上,脸上还沾着焊渣:"小同志,我焊过十年坦克装甲。"他抄起块刚焊好的舱板,"这道焊缝,我磨了七遍。"他把舱板递过去,"摸摸看,有没有夹渣。"

矮个子技术员伸手摸了摸,指尖在焊缝上顿住,抬头时眼里没了傲气:"确实......平滑。"

高个子技术员突然蹲下,用游标卡尺量螺栓孔位:"公差要求正负0.2毫米——"他的声音突然变了调,"你们这孔位误差0.15?"

老罗从工具箱里摸出自制的量规,木柄磨得发亮:"我用旧卡尺改的,每个孔位都卡三遍。"他蹲下来,量规往孔里一插,"您看,紧得能夹断头发丝。"

高个子技术员的喉结动了动,掏出笔记本唰唰记。

林小川抱着震动测试仪凑过来:"减震系数我们做了三轮实验,用卡车拉着铁块颠了八十公里——"他翻开实验记录,"您看,数据都在这儿。"

矮个子技术员突然笑了:"我之前在信里说"土作坊肯定偷工减料",现在......"他挠了挠头,"是我眼拙了。"

生产第七天,矮个子技术员蹲在装减震垫的工作台边,帮林小川数弹簧圈数:"你们图什么?

又没奖金。"

林小川把最后一个弹簧按进卡槽,抬头时脸上沾着机油:"图下次见面时,您能喊我一声"师傅"。"

车间里突然静了一瞬。

高个子技术员的钢笔尖在笔记本上戳出个洞,他清了清嗓子:"小林同志,我姓周,周明远。"他伸出手,"以后您喊我老周就行。"

交付那天,太阳终于从云缝里钻出来。

十二台运输舱在厂门口排得整整齐齐,铝壳被擦得发亮,蜂窝纹路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

北方所的验收组长老陈蹲在车厢里,拿小锤子敲了敲舱体,又趴下去看底部的胶皮垫:"这厚度......"

"半厘米,能扛半米高的颠簸。"我蹲在他旁边,"每个胶皮垫都做了老化测试,在太阳底下晒了三天没开裂。"

老陈突然直起腰,从口袋里摸出钢笔:"我要在备忘录上补一句。"他在空白处写下:"本批产品性能超预期,建议列入所内优选供应商名录。"然后签了名,递给我,"我知道你们没编制,但这纸,比公章还重。"

回程的卡车发动时,周明远扒着车窗冲我们挥手。

我望着车屁股扬起的尘土,听见他对老陈说:"原来真正的标准,是人立的。"

消息传回厂里,李厂长把我叫到办公室。

他抽着烟,烟灰落在桌上的文件上:"有人提议成立"特种包装车间",你咋看?"

我指了指他身后的中国地图:"厂长,咱们不做车间。"我掏出红笔,在地图上圈了七个点,"终南山、904所、西北光学仪器厂......这些地方都发了合作意向。"笔尖在地图上顿了顿,"咱们要做一张网——能接住全国技术难题的网。"

李厂长盯着地图看了半天,突然笑出了声:"你这小子,野心比我当年还大。"他把红笔往我手里一塞,"圈吧,圈到哪儿,厂子里给你兜底。"

当晚,苏晚晴抱着个硬壳文件夹敲开我宿舍门。

文件夹封面上用钢笔写着:"无名者联盟·试行版"。

她翻到第一页,是904所的备忘录复印件,老陈的签名还带着墨水的光泽:"我把所有合作记录都整理了,按地区、需求类型分类......"

我翻着文件,指尖划过周明远记的实验数据,突然听见窗外的电话铃又响了。

老张的大嗓门顺着风飘进来:"林工!

北方904所的电话,说有急事......"

雨不知什么时候又下起来了。

我摸了摸工装口袋里的自动焊机设计稿,雨水顺着屋檐滴在脚边,溅起细小的水花——但我知道,这张网,要收第一波鱼了。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5/4845923/1111101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