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丞相的“大明宝钞”!给朱棣设局!
朱棣的嘴角,慢慢地,勾起一抹冰冷森然的弧度。
父皇的圣旨……
那张代表着帝国最高意志,能决定无数人生死的明黄丝绸,此刻在他指尖,竟显得有些轻飘。
他松开了手。
那道圣旨,连同那句“原地待命”,被他随意地塞回了怀中。
动作干脆,没有半分留恋。
“高翔!”
一声暴喝,不带任何情绪,却蕴含着山崩地裂般的力量。
“臣……臣在!”
站在朱棣身侧的北平府府丞高翔,整个身体猛地一颤,几乎是凭着本能应答。
“开城!”
朱棣的声音,如同惊雷,在高翔的耳膜深处轰然炸响。
高翔的脸“唰”地一下变得惨白,双腿一软,险些直接跪倒在地。
“王爷!不可啊!”
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恐惧而变调,尖锐得刺耳。
开城?
圣旨上“闭门思过”的墨迹未干,王爷这是要公然抗旨!这和谋反何异!
朱棣没有理会他的哀嚎,更无视了那所谓的抗旨之罪。他猛地转身,一把揪住了高翔的衣领,将他整个人都提了起来。
一股骇人的气息扑面而来。
高翔对上了一双燃烧着火焰的眼睛,那里面没有愤怒,没有疯狂,只有一种能将钢铁融化的、绝对的意志。
“本王说,开城!”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高翔的胸口。
他补充了一句。
“但,不是开西门!”
朱棣松开手,高翔瘫软在地,剧烈地喘息着,却再也不敢说一个“不”字。
这位燕王,已经做出了决定。
一个足以将整个北平,甚至他自己都拖入万丈深渊的决定!
朱棣不再看他,他已经启动了脑海中那个名为“方舟”的疯狂计划。他的声音变得冰冷而清晰,一道道命令从他口中急速吐出,精准地射向每一个人。
“第一!”
他看向身后的亲卫。
“立刻动用本王的所有储备,拿出……本王早就备下的【神药】和【应急帐篷】!”
他口中说着早就备下,意识却在瞬间沉入系统。
那数千点刚刚积攒的积分,在他一个念头下,化作一道数据流,瞬间清空!
【兑换:初级抗生素(青霉素)*100000人份!】
【兑换:军用级应急帐篷*20000顶!】
一道只有朱棣自己能看见的微光,在他脑海中一闪而逝。
“第二!”
他的目光,重新锁定在刚刚爬起来,依旧魂不附体的高翔身上。
“以‘身份牌’制度为蓝本,立刻在城外十里处,设立巨型‘检疫隔离区’!”
“所有流民,不经验证,不得靠近北平城墙五里之内!
想要活命,必须先‘以工代赈’!让他们自己在隔离区外围修建围栏,换取第一份食物!同时,进行严格的检疫与身份登记!”
“第三!”
他的视线,越过众人,投向两名虎背熊腰的悍将。
张玉!朱能!
“从流民中,甄别、挑选所有青壮!无论男女!直接编入‘北平建设兵团’!本王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用最快的速度,把‘神仙居’给我盖满整个城南新区!”
那不是请求,是命令。
是用饥饿与生存的欲望,去锻造一支前所未有的建设大军!
最后,朱棣的目光落在了全场唯一一个身穿朝服,气度沉稳的老者身上。
大明军神,魏国公,徐达。
他的岳父。
朱棣收敛起全身的锋芒,对着徐达,深深地,弯腰作揖。
“岳父大人……”
徐达眉头紧锁,他本该立刻动身,返回应天府,将北平之事原原本本奏报给朱元璋。可此刻,他从自己这个女婿的身上,嗅到了一股让他都感到心惊的决绝。
“岳父,流民之中,鱼龙混杂,恐有北元奸细,甚至探子混入其中,煽动暴乱。北平防务千头万绪,小婿一人实在难以支撑。”
朱棣的声音诚恳,姿态谦卑。
“北平数十万军民的安危,离不开您这尊军神坐镇!”
徐达的眼皮微微一跳。
他听懂了朱棣的言外之意。
这是……强行将他也绑上这辆疯狂的战车!
……
应天府。
紫禁城,奉天殿。
与北地的酷寒不同,南国的京师正被一股压抑的暑气笼罩。
丞相胡惟庸,刚刚从焦头烂额的朝会中走出。他的手中,捏着一份来自雍、冀两地的加急奏报。
奏报上的每一个字,都描述着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人间惨剧。
可胡惟庸的脸上,非但没有丝毫忧国忧民的沉重,反而在一丝无人察觉的阴影下,嘴角缓缓勾起。
他坐在返回府邸的轿子中,闭着眼,指节轻轻敲击着扶手。
朱棣。
数十万流民。
被围困的北平。
这些词语在他的脑海中盘旋、碰撞,最终,组合成了一个让他血液都开始微微发烫的词。
天赐良机!
一个能将那个屡次与他作对,甚至毁掉他精心布局的皇子,彻底打入尘埃,永世不得翻身的机会!
他猛地睁开眼,眼底深处,满是毒蛇般的算计。
回到相府,他甚至来不及换下朝服,便立刻提笔,写下了一封奏折。
第二天。
朱元璋正为大旱之事烦躁不堪,彻夜未眠。胡惟庸的奏折,被第一时间呈了上来。
朱元璋打开一看,眉头顿时拧得更紧。
又是弹劾朱棣?
可当他看下去时,神情却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胡惟庸在奏折中,一改往日咄咄逼人的弹劾嘴脸,字里行间,满是“忠臣”的“顾虑”与“大局观”。
他声称,燕王朱棣正被数十万流民围困于北平,城池危在旦夕!此刻,个人的功过荣辱皆是小事,保全北平,安抚流民,才是动摇国本的头等大事!
朝廷,必须立刻“支援”燕王!
他甚至“主动”提议,请陛下“顾全大局”,暂且放下对燕王的偏见,“倾尽国库”以支持燕王救灾!
胡惟庸请求朝廷,立刻拨款“白银五十万两”,火速运往北平,用以安抚流民,稳定大局!
朱元璋看着奏折,眼神变幻不定。
胡惟庸……竟在此刻,表现出如此“不计前嫌”、“以国事为重”的胸襟?
连日来的焦躁与疲惫,让他的判断力出现了一丝松动。
“准奏!”
朱元璋最终拍板。
然而,所有人都没看到,当胡惟庸走出大殿时,他脸上那“为国分忧”的沉重表情,瞬间化为了阴冷至极的笑容。
当夜。
户部的银库被打开。
一箱箱贴着封条的沉重木箱,本该被装车运走。
但在胡惟庸的亲信,户部侍郎的暗中操纵下,一场偷天换日的把戏,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上演。
五十万两,足以堆成一座小山的雪花白银,被悄无声息地留在了库房深处。
取而代之的,是一箱箱几乎没什么分量的……
大明宝钞!
那些在朱元璋的强制意志下推行,却因为朝廷的滥发与毫无信用担保,早在民间沦为废纸的宝钞!
一箱箱的“废纸”,被郑重其事地盖上官印,贴上封条,浩浩荡荡地装船,沿着运河,一路北上,运往那座被饥饿与死亡包围的城市。
相府书房。
胡惟庸凭窗而立,看着远处运河上那支“承载着皇恩浩荡”的船队,缓缓消失在天际线。
他的眼中,翻涌着残忍而快意的光芒。
“朱棣啊朱棣……”
他低声呢喃,声音里带着一种病态的兴奋。
“你不是能耐吗?你不是有神鬼莫测的手段吗?你不是有‘神粮’吗?”
“本相,就用这五十万两‘合法’的废纸,废掉你的权利!”
此刻的胡惟庸不止是为了对付徐达,不止是为了北平的权利,而更多是为了那种神奇的神粮和传闻中的新式炼钢法。
这才是巩固权利的最重要物品!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6/4846570/5023112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