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 第149章 西安事变(完)

第149章 西安事变(完)


1936年12月22日,西安机场笼罩在肃穆的气氛中,戒备格外森严。当那架专机缓缓降落,张雪亮亲自站在舷梯前迎接。他身着戎装,神情复杂。

“夫人,您一路辛苦了。”他恭敬地说道。

“雪亮,”她一下飞机便急切询问,“他一切都好吗?”

“请您放心,总座一切安好。”张雪亮欠身回答。

在前往张公馆的路上,她透过车窗观察着这座古城。

当晚,在张公馆内,她终于见到了多日未见的丈夫。看到他虽然略显疲惫但精神尚好,她不禁红了眼眶。

“你受苦了。”

丈夫却板着脸:“你不该来这里的!这太危险了。”

“正因为危险,我才更要求。”她坚定地说,“何况景行的部队就在城外,他们现在也不敢轻举妄动。”

12月23日,三方会谈在张公馆正式展开。周明代表北方势力,宋氏兄妹代表总座,张雪亮、杨虎成作为东道主参加。

周明首先发言,提出了六项主张。

宋先生皱眉:“这些条件太过苛刻,校长不会同意的。”

“那就请宋先生问问校长,”周明不卑不亢地回应,“是个人的颜面重要,还是国家的存亡重要?”

谈判进行得异常艰难。夫人时而柔声劝说,对多数条件表示了原则上的认同,但在一些具体细节上,如政府改组的程度、北方部队改编后的指挥权等问题上,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12月24日晚,在宋氏兄妹的安排下,周明前往公馆,面见校长。

房间里,校长半靠在床榻上,面色略显苍白。看到周明进来,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惊讶,有戒备,或许还有一丝难以察觉的感慨。

周明神态自若,他向总座微微欠身:“校长,我们有十年未见了,您看起来比从前清瘦了些。”

校长轻轻动了动嘴唇,最终只是叹了口气,示意周明落座。

周明没有纠结于过往的恩怨,而是开门见山,直指当前民族存亡的关键:“校长,当前形势,非抗日无以图存,非团结无以救国。若继续内战,只会加速国家的衰亡。这不仅是我们的看法,也是全国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认识。张杨两位将军此次行动,为的是抗日大业,绝无加害之意。只要校长能够应允停止内战,北方的部队愿意听从统一指挥,开赴抗日前线。"

周明详细阐述了六项主张,分析了日本步步紧逼的危急局势,以及国际社会对此的关注,特别强调了唯有团结抗日,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校长靠在枕头上,闭目聆听着,期间偶尔睁眼看看周明,但大部分时间保持着沉默。周明的话语逻辑清晰,情理兼备,句句都说到了他最为关切的国家命运上。加之宋氏兄妹在一旁也从旁劝说,分析利害关系,指出某些人可能借机揽权的风险。

长时间的沉默后,校长终于缓缓睁开眼睛,目光虽然依旧带着疲惫,但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他做出了口头承诺,虽然措辞谨慎,保留着应有的矜持:

"周明,你说的……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是可以考虑的。……内部的军事行动会下令停止……你们提出的条件,我回到南京后会与各方商讨……日本人的确逼迫太甚……一旦开始抗日,你们的部队必须服从统一指挥……”

尽管没有签署任何书面文件,但这番表态。

几乎在周明与总座会谈结束后,周明也和李宇轩,进行了一次简短而重要的会面。

“景行,”周明开门见山地说,“西安城内的谈判已有进展,校长已原则上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国家民族之幸。我们深知,将军深明大义,以抗日为重。如今和平解决在望,希望将军能继续以大局为重,约束部队,维护当前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

李景轩看着周明,神色平静,但话语间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和警惕:“周明,你们在西安的活动,我有所了解。”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严肃:“我李宇轩的态度,从未改变。抗日,我完全赞同。只要校长安全回到金陵,我麾下各部自当为国效力,绝无二话。至于其他……”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周明一眼,“只要不触及根本原则,我乐见其成。但若最后关头,校长出了任何意外,或者有人想借机另立中央,破坏政令军令统一,那就休怪我履行之前的承诺。”

周明的脸上露出理解的微笑:“景行请放心。和平解决,共同抗日,已是大势所趋,亦是各方共识。将军的立场,我们都明白,张杨二位将军也清楚。我们都希望看到一个团结的华夏,共同面对我们真正的敌人。”

窗外,西安的夜空星光闪烁。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6/4846647/4215496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