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1935
10月底的一个夜晚,李宇轩独自站在办公室的窗前。远处传来隐约的雷声,一场秋雨即将来临。
他想起多年前与委员长在齐鲁的誓言,想起共同北伐的岁月,想起中原大战时的并肩作战。然而,如今的他们,却在这场关乎华夏命运的大转移中各怀心思。
“少东家,不是我要违背你的命令,我不怕死。”李宇轩轻声自语,“只是我生于那里啊。”
窗外,雨点开始敲打玻璃。
时间飞逝,很快就到了1935年,此时,另一边1935年1月的遵义,寒风凛冽。在一座二层小楼里,华夏共和正在召开决定命运的会议。泳之披着旧军大衣,手指间夹着烟卷,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同志们,”他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回荡,“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是战士们不够勇敢,而是我们的战略出了问题。”
博姑想要反驳,但看着与会者沉重的表情,最终选择了沉默。师爷站起身,语气坚定:“我完全同意泳之同志的分析。现在赤军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必须改变过去的错误路线。”
会议进行了三天。在这三天里,赤军的前途命运被重新书写。当此会议最终确立泳之在党中央和赤军的领导地位时,外面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老李,”会议结束后,玉接与泳之并肩站在窗前,“接下来的路,恐怕更难走。”
泳之深吸一口烟:“再难,也比在原地等死强。”
同年5月大渡河畔,河水咆哮。赤一军团的先头部队站在岸边,望着对岸敌军密布的工事。
“军团长,水流太急,渡船都被敌人控制了。”参谋长忧心忡忡地向林虎三报告。
林虎三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对岸:“告诉战士们,就是游也要游过去。”
与此同时,泳之和师爷正在临时指挥部里研究地图。
“泸定桥是唯一的出路。”师爷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但是守军已经拆除了大部分桥板。”
泳之沉思片刻:“让赤四团去。告诉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泸定桥。”
5月29日,泸定桥上空硝烟弥漫。二十二名赤军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索向对岸爬去。子弹在身边呼啸,不断有人中弹坠入汹涌的大渡河,但活着的人仍在前进。
“为了革命,冲啊!”突击队长嘶吼着,第一个跃上对岸的桥头堡。
当赤旗终于在泸定桥对岸升起时,在场的许多赤军战士都流下了热泪。
同年6月四川懋功,赤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消息让整个赤军队伍欢欣鼓舞。然而,喜悦很快被战略分歧所取代。
张锅涛的指挥部里,气氛紧张。
“北上?”张锅涛冷笑,“北上是死路一条。我们应该南下成都,那里物产丰富,适合建立根据地。”
泳之耐心解释:“锅涛同志,北上是为了抗日。现在全国人民都在看着我们,我们应该承担起抗日救国的责任。”
但张锅涛不为所动。
同年8月在赤军内部争论不休的同时,中共中央发表了《八一宣言》。这份宣言很快传遍全国。
在燕京的一所大学里,学生们秘密传阅着这份文件。
“共和说得对!”一个戴眼镜的学生激动地说,“现在最要紧的是抗日!”
在魔都,周树人在日记中写道:“闻共和发《八一宣言》,其言恳切,其情真挚。若真能停止内战,实乃民族之幸。”
这份宣言甚至传到了金陵。委员长看完后,重重地将文件摔在桌上:“赤匪这是要收买人心!”
同年9月腊子口,这个位于甘南的天险,成为赤军北上的最后一道障碍。赤四团再次承担起攻坚任务。
“同志们!”团长站在阵地前做最后动员,“突破腊子口,我们就能北上抗日了!”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黄昏。赤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用生命开辟着前进的道路。当最后一个敌军火力点被拔除时,夕阳正好照在战士们疲惫而坚毅的脸上。
与此同时,张锅涛率领的赤四方面军开始南下。分别时,玉接与张锅涛紧紧握手。
“锅涛同志,希望我们还能再见面。”玉接语气沉重。
张锅涛沉默不语,转身走向南下的队伍。
1935年10月,中央赤军终于抵达陕北吴起镇。
“我们到了!我们终于到了!”战士们相拥而泣。
泳之站在一个小土坡上,望着这支历经千辛万苦保存下来的革命火种,眼中也闪烁着泪光。
“主席,”徐嗨动走过来,“陕北赤军欢迎中央赤军的到来。”
泳之紧紧握住徐嗨动的手:“谢谢你们,谢谢陕北的同志们。”
当晚,赤军举行了简单的会师庆祝会。战士们围着篝火,唱起了赤军歌曲。这一年零两天的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画上了句号。
12月9日的燕京,寒风刺骨。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
“华夏人民团结起来!”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军警用高压水枪驱散游行队伍,但学生们毫不退缩。这场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席卷全国。
与此同时,在陕北的瓦窑堡,中共中央正在召开重要会议。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泳之在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
而在金陵,委员长却在与日本方面签订《何梅协定》。消息传出,举国哗然。
“委座这是要做什么?”连国民党内部都出现了质疑的声音。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6/4846647/4221027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