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60:开局双系统,财色兼收 > 第213章 三蒸三晒,专访!

第213章 三蒸三晒,专访!


“你四哥很差吗?”

“你小莲姐喜欢你四哥不正常吗?”

“不过你四哥现在可没想这么早成家,”

曹安民没有正面回答,

范小莲长得是不错,评分也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昨天他看了,这才一个月不到就又涨了一分,和曹安雪一样,

这也说明系统的队女神的评分的确不是固定的。

不过三不原则他还是要坚持下去的。

“说的是哦,”

“上个月你不在家都有好多婶子明里暗里的找奶奶和我娘打听你成家的事呢,”

曹安雪听曹安民这么一说也是很认同的点点头,

不仅是村里的小闺女,就是那些外嫁进来的婶子和嫂子都想把家里人介绍嫁到到王桥来,

最理想的结婚对象除了她四哥还能有谁?

她也是纠结,

苗苗姐从小就对她好,

小莲姐也很可怜,  人也很不错,

可是四哥只有一个啊!

倒是老太太眼含深意的看着曹安民,

这小子真和他爷爷还有死鬼老爹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点花花肠子她哪里看不出来?

算了,毕竟建军建业也都还没成家,

过个两三年看看,希望这小子到时候能收收心吧。

三人忙活了一阵,红薯总算是切完了,

现在人可没后世那么讲究,根本不喜,也不在乎口感和干不干净,

没有条件都是直接倒地上或田里晒,

只要能易于存放,能填饱肚子就行。

不过曹安民哪能让奶奶就这么办?

家里现在又不是没那个条件,

不用水泡一下,红薯干又黑又硬,能填饱肚子,但口感也差很多,

不过晒红薯干的方法又很多,

曹安民想起来那个三蒸三晒的法子,

这种红薯干同样能保存很很久,虽说麻烦了一些,但口感要好许多,

还最大限度的释放出红薯原有的甜味,

曹安民跟老太太说了一下,

“还有这么晒红薯的?”

刘秀兰听到曹安民的方法脸上有些狐疑,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么个晒法,

都蒸熟了还能放那么久吗?

宝贝孙子都这么说了,她也只能将信将疑的试试。

三人把红薯抬到屋子里,曹安雪立马占着灶膛烧火的岗位,

这大冬天的,烧火的确是个馋人的活。

“就你最聪明!”

老太太看到曹安雪占着灶膛抓着一把干稻草就去拿火柴准备点上,脸上也是笑着。

曹安民倒是成了闲人,

家里人口比较多,土灶里外有两个。

不过两个人也忙得过来,曹安民也插不上手,

常威来福看到灶膛那边的火光也是屁颠屁颠的钻到曹安雪的腿边取暖。

看着太阳已经晒进院子里,曹安民摸出香烟走了出去。

刚走进院子,就听到门外有动静,抬头看去,门外顿时涌进来几个人。

“丁玉兰同志,这就是曹安民同志的家了,”

“安民!”

“丁玉兰同志我给你带过来了,  ”

“人家要求在你家做采访,好好配合人家!”

李为民等人带着丁玉兰进院子看到曹安民脸上的笑容也是更浓郁了,

他身后生产队的几个干部都在,也频频朝着曹安民打招呼,还没等曹安民说话呢,李为民就带着大队部的人走了,

“不应该在公社采访吗?”

“还有他们走了干嘛?”

曹安民一脑子疑问,他也是头一次接受采访,搞不清楚是个什么样的形式,

毕竟是人报,未来正部级的单位,在他看来应该是严肃的。

没想到会这么随意。

“我们昨天在县里就已经藏旁观者的角度采访了纺织厂和县委公安局三方和你有过接触的领导,”

“今天上午来我们也是先去的网桥生产队大队部,对李书记他们单独采访了你的事迹,也询问了他们对你的评价,”

“这次就是对你做个专访,有没有其他人已经不重要了,”

丁玉兰甜甜一笑,要不是曹安民见过她泼辣的一面还真以为她是温柔型的知心大姐姐呢。

“专访啊?”

“你等下,”

曹安民倒是没想到丁玉兰动作这么快,仅仅一天就把她接触的三个单位都采访了,

早上来还从各个角度来了解他的为人,听她这么一说曹安民也算是理解了,

转头看见老太太正有着不知所措的站在堂屋内看着三人,

“奶奶,这是人报的记者丁玉兰同志,”

“这是李安文同志,”

曹安民走到刘秀兰身边介绍着两人。

“你们好啊!”

“快进来坐坐,我去给你们倒茶!”

老太太激动的招呼两人进来,家里有专门给客人准备的搪瓷缸,还有热水壶,唯一可惜的就是没有茶叶。

别说!

曹安民在京城的百货商场里还真见过很多名茶,散茶都没有,

询问后得知有的要工业卷,有的要购物票才能购买,而这些曹安民都没有,只能作罢。

苏北又不是产茶地区,现在老百姓嘴里说的茶水基本就是白开水了。

“谢谢奶奶!”

丁玉兰连忙感谢,抿着嘴微笑,

老李也是感谢了一番,走到桌子旁开始给相机换胶卷,

只见他把相机里的原胶卷小心翼翼的收进了包里。

这胶卷可是记录着王桥生产队繁华的见证,

所谓的新农村他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他们这些当记者连战场都去过,更何况是乡下了,

在县委派车送两人过来的时候,他也看到整整齐齐的王桥花园,清一色的三层建筑。

不仅好看美观,

就是把居民都集中起来也能省下不少的土地。

数百座统一的三层楼就算是他们这些从首都来的都有些震惊。

随后去了大队部,采访后也去了振兴蜂窝煤厂,

当他们得知厂里的销售额也是吃惊不已,

一个生产队集体创办的厂,每天的收益都不比一般的千人国营单位差!

难怪王桥生产队有建设新农村的资本,人家凭自己的双手创造效益,改变自己的生活,

这些照片和事迹他和丁玉兰用笔记本和相机清清楚楚的记录了下来,

到时候真登报报道了此事,

那是对全国数万公社、数十万生产队起到多大的鼓舞啊!

而现在,他们两人就要采访改变王桥生产队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发起人,也是两次沉重打击敌特分子的功臣曹安民同志!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6/4846718/4193985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