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雾声之内
林砚秋的指尖在素胚的“亭”字上反复摩挲,忽然抬头看向梅毓亭,眼里带着一丝迫切:“我祖父的笔记里,有一页画着和这素胚相似的图案,只是旁边还画了个奇怪的符号,像半个残缺的铃铛。”
他转身走进书店内间,很快拿着一本泛黄的牛皮笔记本出来,小心翼翼地翻开。笔记本的纸页脆得像枯叶,其中一页上,果然有幅简笔画:一枚素胚,上面刻着“亭”字,旁边是个月牙状的符号,线条潦草,像是仓促间画下的。
“就是这个。”林砚秋指着符号,“祖父失踪前三天,一直对着这页发呆,嘴里念叨着‘铃铛响,故人归’。”
梅毓亭的指尖轻轻点在那个符号上,“瓷语”技能无意识触发,指尖传来一阵细微的震颤——这是物品残留的强烈情绪反应,带着焦急与期待。他想起谢砚留在山城的那只银质铃铛,是谢砚祖母的遗物,据说摇动时会发出极清越的声响。
“这个符号,像半个铃铛。”梅毓亭轻声说,“你祖父有没有留下什么铃铛之类的物件?”
林砚秋愣了一下,随即起身在柜台下翻找起来,半晌,拿出一个蒙着布的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只青铜铃铛,铃身布满铜绿,一侧果然缺了半片,恰好与笔记上的符号吻合。
“这是祖父放在保险柜里的,说是什么‘钥匙’。”林砚秋拿起铃铛,轻轻一晃,却没发出声音,“早就锈死了。”
梅毓亭接过铃铛,指尖拂过铜绿覆盖的表面,忽然发力,将铃铛的缺口对准素胚上的“亭”字。奇妙的是,缺口与刻字的笔画竟严丝合缝地拼在了一起,像一把钥匙插进了锁孔。
“咔哒”一声轻响,铃铛内部似乎有什么东西松动了。梅毓亭晃了晃,这次,铃铛发出一阵清越的颤音,不像青铜锈蚀的沉闷,反而带着点玉石相击的脆响。
随着铃声,书店深处的墙壁忽然发出“吱呀”的响动,一道暗门缓缓打开,露出里面幽深的通道,墙壁上挂着几幅褪色的字画,落款处隐约能看到“砚秋”二字。
林砚秋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我从没知道书店里还有这种地方!”
梅毓亭拿着素胚和铃铛,率先走进通道。通道尽头是间小小的书房,书架上摆满了关于古瓷修复的书籍,书桌上摊着一张未完成的画,画的是一座瓷窑,窑火正旺,窑边站着两个少年,一个举着画笔,一个捧着素胚,笑得灿烂。
“这是……”林砚秋的声音有些发颤,“画里的人,好像我祖父年轻时的样子!”
梅毓亭的目光落在书桌的抽屉上,抽屉的锁孔形状与那只青铜铃铛完全一致。他将铃铛插入锁孔,轻轻一转,抽屉弹开了,里面放着一封信和一个小巧的瓷瓶。
信是林砚秋祖父写的:“吾孙砚秋,见字如面。若你看到这封信,想必已与‘亭’字素胚的主人相遇。当年我与挚友谢亭约定,共同复原宋代官窑的釉色秘方,然世事无常,他为护秘方葬身窑火,我亦只能将线索分藏各处——素胚为钥,铃铛为引,缺一不可。今我寻他当年留下的最后一块窑变瓷片而去,若不归,望你与‘亭’的后人携手,完成我们未竟的心愿。”
林砚秋捧着信纸,眼眶泛红:“原来祖父不是失踪,他是去完成和朋友的约定了。”
梅毓亭拿起那个瓷瓶,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小块青灰色的瓷片,釉色如雨过天青,正是宋代官窑特有的“雨过天青”色。他指尖抚过瓷片,“瓷语”技能再次触发,眼前闪过模糊的画面:两个中年人在窑边举杯,一个说“这釉色,终有一天会重现世间”,另一个笑着回应“到时候,让咱们的小辈接着烧”。
“谢亭……”梅毓亭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忽然明白谢砚的名字为何带个“砚”字,想来也是祖辈的约定。
通道外传来风铃的响声,林砚秋的手机忽然响起,是警察局打来的,说在邻市的古窑遗址发现了一位昏迷的老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着林砚秋的名字。
“是祖父!”林砚秋又惊又喜,抓起外套就往外跑,“谢谢你,毓亭!我……我先去接祖父,回来再跟你细说!”
梅毓亭笑着点头,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素胚和那小块窑变瓷片。阳光透过通道的气窗照进来,在瓷片上折射出温润的光泽,像极了谢砚烧出的第一窑青瓷的颜色。
他将素胚和瓷片小心收好,转身走出暗门。书店里,那杯加了蜂蜜的野茶还冒着热气,山茶花茶杯底的“砚”字在光线下渐渐清晰,仿佛被时光重新擦亮。
梅毓亭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甜味在舌尖蔓延开来,带着点熟悉的暖意——像山城的雾,像窑边的光,像谢砚总爱偷偷塞给他的那颗糖。
他知道,这副本的任务还没完成,但心里某个空缺的角落,却被这突如其来的联结填得满满的。或许系统从不是在安排任务,而是在借着一个个故事,让那些散落的牵挂,慢慢找到彼此的轨迹。
窗外的暮色更浓了,街角的路灯次第亮起,给旧书店的木牌镀上一层暖黄。梅毓亭坐在书桌前,拿起林砚秋祖父的笔记,翻开新的一页,提笔写下:“雨过天青,窑火未熄。”
笔尖落下的瞬间,他仿佛听到远处传来熟悉的铃铛声,清越悠长,像在说:“等你回来。”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6/4846840/1111112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