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刘伯温的恐惧
而朱标出了皇宫后,并未乘坐任何车马,就像寻常百姓一般,步行向着城门走去。
沿途百姓认出他身上的太子常服,纷纷自觉地静立在道路两侧,屏息凝神,无人敢上前打扰,这位刚遭逢大变的太子,此刻身上的威仪,竟让人心生敬畏,不敢亵渎。
朱标踏出城门,便见距离城门三百米的官道正中,已按他的吩咐架起了陈设,一张案几、一张卧榻,案几上静静摆放着一壶清茶,旁侧并列扣着六个精致茶杯。
见状,朱标大步流星走上前,一屁股坐在卧榻上,随手翻起一个茶杯,提起茶壶为自己斟了一杯。
轻抿一口后,他竟真如闲时品茶一般,暗自点了点头,
随后放下茶杯,目光望向远方官道尽头,静静等候,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与此同时,奉天殿内早已一片嘈杂,朝臣们交头接耳、议论不休,乱得如同菜市场。
龙椅上的朱元璋眉头越皱越深,看着这群心思全在争名夺利上的臣子,他终于幡然醒悟,自己一味玩弄权谋,平衡党争,竟让这些人忘了为官之本,治理百姓、守护大明,反倒满脑子都是保全自身、谋取私利,为家族与党羽争抢更多好处。
这一刻,朱元璋心中苦涩不已,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呢喃:
“看来,那逆子对咱的评价,确实没说错。
被小农思想束缚的帝王,
呵呵,真是一针见血啊。”
深吸一口气,他再度恢复了帝王的威严,猛地一巴掌拍在案几上,
砰!嘈杂声瞬间戛然而止,殿内鸦雀无声。
朱元璋目光锐利地扫视下方,缓缓开口:
“今日之事,想必尔等都已知晓,咱不想与你们多废话。”
说着,他站起身,走出龙案,站在台阶之上,语气冰冷刺骨:
“尔等天天想着争名夺利,这些咱都记着。
既然你们无心大明百姓、无意大明天下,那咱今日便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恐惧!”
话音落,他大手一挥:
“走!
随咱去城楼!”
说罢,朱元璋大步流星地径直离开了奉天殿。
朝臣们一个个惶恐至极,他们比谁都清楚眼下的局势,要去面对暴怒的秦王,怎能不害怕?
但君命难违,只能硬着头皮跟在身后,与朱元璋保持着老远的距离,三三两两地窃窃私语、暗自商议。
不过,朝中的武将与淮西勋贵们倒无太多担忧,真正惶惶不可终日的,是江南士族的官员。
虽说,其中许多人并不知情、不明所以,但以江南士族为首的几人,却对前因后果一清二楚。
此时炎热的天气,根本驱散不了他们心中的寒意,有的人甚至吓得腿都软了,全靠身旁之人搀扶着,才勉强向城楼走去。
这一日,应天府的百姓们见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先是太子身着常服,如寻常百姓般步行至城外官道静坐,紧接着,大明皇帝朱元璋身着朝服,带着文武百官浩浩荡荡赶往城门。
街道上原本琳琅满目的摊贩,早已尽数散去,百姓们纷纷窝在角落、窗边、门后,探着脑袋偷偷张望,想看看这大明的天,究竟要发生什么变故。
朱元璋一行携文武百官抵达应天城门时,并未像朱标那般出城,而是径直向着城楼走去。
文武百官见状,心头顿时松了口气,不用直面暴怒的秦王,总归少了几分凶险,当即急忙紧随朱元璋身后,一同登上城楼。
城楼之上,守卫早已备好座椅。
朱元璋没有半分犹豫,一屁股坐了下来,目光沉沉地望向城外官道。
文武百官不敢造次,纷纷肃立在城楼两侧,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城外空地上,蓝玉已带着五万城防营将士严阵驻守,而三百米外的官道正中,朱标独自一人坐在卧榻上,身影孤绝,与城外的军阵形成鲜明对比。
与此同时,毛骧已携圣旨与金令赶到蓝田大营,找到主将后,当即宣读旨意、出示金令。
军令如山,加之金令之下如朕亲临,整整二十万蓝田大营的将士不敢有片刻耽搁,即刻拔营启程,以最快的速度向着应天城奔袭而来,烟尘滚滚,声势震天。
城楼上的文武百官,望着城外渐渐集结的大军,再想到正疾驰而来的秦王铁骑,一个个面色愈发凝重,一边是势如破竹的秦王,一边是布防严密、兵力雄厚的京畿大军,
这场对峙,不知要以何种方式收场。
百官前列,刘伯温如一座孤臣般静静屹立。
他在朝中本无亲信,即便昔日一手提拔之人,与他也无甚亲近。
此刻,他脸上却爬满了惊恐,目光死死盯着远方天空,仿佛看到了与众人截然不同的景象,那惊恐之色愈发浓郁,藏在袖中的手竟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唯有刘伯温知晓,他眼中的天空与旁人截然不同。
极远处,一团遮天蔽日的黑云正缓缓向京城压来,那股磅礴的威压让他心生深深的无力之感,连一丝反抗的念头都无法升起。
而京城上空原本浓郁至极的金光,随着乌云逼近,正一点点崩碎、缩小。
见状,刘伯温的脸色愈发苍白如纸。
人群之中,李善长率先察觉到他的异样。
他不动声色地挪到刘伯温身旁,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这才将他从失神中唤醒。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6/4846880/4219105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