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民国北平旧事 > 第144章前门野味市场

第144章前门野味市场


南横街已被渐凉的秋风染上了几分萧瑟。

旺盛车行门前,几辆黄包车静静停靠。

车身的铜件在斜阳下泛着微光,却难掩岁月的斑驳。

屋檐下,六爷坐在青石台阶上,五大三粗的身形像座小山。

锃亮的光头在阳光下中格外醒目。

板寸头的和尚,脸上一个五指印,坐在六爷身边。

六爷深吸一口烟,烟圈在空气中缓缓散开。

他的眼神却透着几分沧桑。

“这世道,好人的骨头早就烂在泥里。”

六爷说完这句话,侧头看向和尚。

“想要发善心,你踏马就要有本事。”

“人心是这个世上最难琢磨的玩意,烂好人死的最难看~”

和尚从口袋里掏出烟,他点燃一根,口吐烟雾。

抬头看天的他,看着一团烟雾消散在天地间。

“怎么没瞧见咱们二爷?”

六爷逗弄着三只小狼狗的同时,不忘回话。

“二爷,人在香江~”

回了一句话的六爷,不再言语,半支烟过后,他拍了拍屁股起身。

“搞不好哪天,咱们爷俩都得离开这片土地。”

坐在台阶上的和尚,对于这句话他是真没听懂。

站起身的六爷,居高临下,看着一脸疑惑表情的和尚。

“你小子都知道,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何况~”

和尚闻听六爷的大白话,瞬间便洞悉了其中的深意。

像李家这种世家,宛如赌场中久经沙场的老狐狸,深谙多方押宝的门道。

无论谁输谁赢,至少都能有东山再起的契机,不至于输得一败涂地。

那种势力的赌局对他而言,犹如镜中花、水中月,遥不可及。

他目送着转身进屋的六爷,旋即如饿虎扑食般一把捞起地上的一只小狼狗,塞进自己衣服里。

和尚趁着六爷进屋的间隙,怀中揣着呜呜哀鸣的小狼狗,如离弦之箭般骑着摩托车疾驰而去。

待他消失得无影无踪后,六爷气定神闲地拿着紫砂壶踱出屋。

他聆听着摩托车的轰鸣声渐行渐远,轻声嘟囔了一句。

“狗东西,脚底抹油,也不打声招呼。”

发完牢骚的六爷,犹如泄了气的皮球,无精打采地低头看着院子里那两只小狼狗,他的心里猛地咯噔一下。

塔拉着布鞋的六爷,风风火火地赶紧走到院子里。

秋阳如血,斜照在柿子树上,两辆破车歪七扭八地倒在那里,轱辘早已干瘪,仿佛是两个泄了气的皮球。

墙角堆积的瓦片,散发着阵阵霉味,与青苔的味道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一阵恶心。

六爷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他虎背熊腰,蓝布褂子紧紧地束在腰上,麻绳勒得死紧,仿佛要把他的腰勒断。

嘴里念念叨叨的六爷,一会儿像只无头苍蝇似的走到大通铺里寻找丢失的狗儿子,一会儿又像长颈鹿一样探头往井里瞧,水影映出他那鼓瞪得如同铜铃一般的眼睛。六爷压根就没往和尚身上想。

主要是和尚对养狗和种花完全不感兴趣,就如同他对吃斋念佛一样,提不起半点兴趣。

急匆匆的六爷正打算叫人帮他找狗儿子,脸上顶着五根手指印的和尚,骑着车风驰电掣般地来到前门大街。

北平前门大街,是城中最繁华的闹市之一,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秋日的阳光穿过五牌楼的飞檐,如碎金般洒在青石板路上。

在这个物资无比匮乏的年代,自然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一说。

深山里的猎户,赶山人,一到季节,就如同一群饿狼,迫不及待地冲进深山打猎采药。

然后带着自己的猎物,进城售卖自己的货物,或者直接卖给收购商。

北平附近大小山更是不缺,海坨山、雾灵山、百花山、云蒙山、妙峰山、香山、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蟒山、鹫峰和百望山‌。

所以一到秋季,捕猎的季节,前门楼子这一片,卖山货的摊位热闹非凡。

沿街两侧,摊贩的货架与地摊鳞次栉比。

其中一处粗木搭成的摊位尤为醒目。—一位身着磨毛皮坎肩、脚踩山靴的猎户,正将山野的馈赠陈列于市井之间。

摊位左侧横着几张硝制好的兽皮,灰褐色的狼皮泛着冷硬的光泽。

旁边叠放着蓬松的狐皮,皮毛间还沾着未掸净的松针。

三只山鸡被藤条捆住脚爪倒挂在竹竿上,锦缎似的尾羽随风轻颤,喉间凝结的血珠在阳光下如同红玛瑙。

一只黄羊被铁钩穿过后腿悬在梁下,脖颈仍保持着奔跃时昂起的姿态,暗红的筋肉在秋风中微微收缩。

猎户握着一柄解腕尖刀,正为问价的妇人割取羊腿,刀锋划过筋骨时发出细密的沙沙声。‌

右侧的苇席上铺陈着山中采集的药材。油纸包着的黄芪根须虬结,晒干的金银花蜷成细弯,枸杞如碎朱砂般盛在陶瓮里。

最里侧摆着几株珍贵的野山参,参体用红绒线仔细固定,芦头密布的铁线纹记载着年岁。

偶尔有穿长衫的老者驻足,拈起参须对着光端详,猎户便用粗粝的掌心托起参体,低声解释采参时系红绳的规矩。

摊位角落堆着各式山货:用柳条筐装着的榛蘑还带着潮润的泥土。

编织紧密的竹篮里码着核桃,青皮已褪成浅褐。

一捆捆用草绳扎起的柴胡堆成小丘,干燥的根茎散发着苦涩的清香。

过路的车夫常在此停下,买包祛湿的艾草;梳髻的妇人则会挑两把枣仁,预备回去熬安神汤。

猎户不时抬头望向街面,目光掠过对面茶庄金字招牌下来往的车马,手中仍不停用草纸为顾客包裹选好的山货。‌

像这样的摊位仍然有不少,各式各样的野味,山货摊子,沿着街边一字排开。

铁笼中关押着多种野生动物,包括蜷缩在角落的猕猴。

成年猴子的售价约为每只两枚大洋,而幼猴价格更为低廉。

这些灵长类动物通常被用作食材,很多老中医认为猴头,具有治疗头昏的药用价值。‌

禽类摊位陈列着已被宰杀的白鹇,旁边摆放着已被分割的豪猪和麂子肉块。

体型较小的穿山甲则被捆扎成堆待售,它们的鳞片在阳光下偶尔反射出微弱光芒。

被分解的蟒蛇段,每斤售价三十个大子。‌

相邻的木盆里,饲养着活体甲鱼。

而油炸蜘蛛与蜈蟣则被整齐串在竹签上,每串价格仅为数枚大子。‌

啮齿类动物摊位较为活跃,烤制田鼠散发出焦香气味,每日销量可达上百只。‌

商贩熟练地将鼠肉切成均匀块状,如同处理普通肉类般自然。‌

山货摊子上,各种珍稀药材屡见不鲜,人参、野生蘑菇、蛹虫草、马粪包、蛋黄蘑,灵芝,桦树茸,秋耳。

此时沿街不少店铺,出售美军生活物资。

骑着摩托车,抱着狗崽子的和尚,停在一家铺子门口,看着一群老农,在买咖啡。

咖啡这玩意,和尚还是知道的。

可踏马的,一群养牛的,喂马的,还有牵驴的主,居然跑来买咖啡。

通过老农们的对话,他总算搞清楚了。

这年头,北平老百姓,从上到下基本上喝的都是茶叶,没谁说喝咖啡的。

那些买下美军咖啡物资的主,见到自己货物卖不出去,只能另类推销咖啡。

他们把咖啡当成一种兽药,来卖给农民。

在艰难岁月里,农民们为了维持生计,有时会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方法,来提升牲口的劳动效率。

其中一种做法是购买咖啡喂养牛和驴子。

目的是让这些牲畜在劳作时保持清醒和精力充沛,减少休息和睡眠的时间。‌

这种做法源于对咖啡提神作用的朴素认知。

在农忙时节,特别是在春耕秋收的关键时期。

农民们发现给牲口喂食少量咖啡后,它们似乎更能耐受长时间的劳作。

驴子在拉磨时会加快脚步,耕牛在犁地时也能持续更久。

人们将咖啡渣混入饲料中,或者用冷却的咖啡液代替部分饮水,期望通过这些方式激发牲畜的工作潜能。‌

抱着狗崽子的和尚,单手推着摩托车,开始沿街逛市场。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7/4847542/4206805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