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诸葛亮为门生,刘备谋青州(求追订
除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三兄弟外,诸葛珪还有两个女儿,长女梦雪、次女若雪,皆比诸葛瑾小且比诸葛亮年长。
屋内行礼的正是诸葛珪的长女诸葛梦雪。
虽是女郎,但刘备并未因此就有所怠慢,亦是回礼。
此番来阳都,刘备不仅仅要带走诸葛亮,还要将诸葛珪的遗孀及子女尽数带走。
阳都虽然偏远不是兵家必争之地,但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群孤儿寡母想要生存并不容易。
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
刘备的谦和,令诸葛瑾诸葛亮兄弟又是惊讶又是感动。
入屋叙礼之后,刘备遂徐徐道明与诸葛珪的渊源和此番来意:
“昔日我在恩师卢公门下求学时,曾有琅琊学子提及君贡兄忠孝之名,恩师亦曾赞君贡兄才识不凡,那时我便有了结交之意。”
“又逢黄巾乱起,我为冀州中山国的安喜县尉,君贡兄为兖州泰山郡的梁父县尉,再闻其名,更生结交之心。”
“后来我入洛阳,偶闻君贡兄患病归乡,我便委托盖刺史入徐州后能照拂一二,不曾想尚未与君贡兄一会,又闻君贡兄病逝,心甚哀哉。”
“眼下叛军虽平,但动乱未止,青徐之间又多有黄巾肆虐。琅琊诸葛氏虽然是大族,但也难护尔等周全。故而我轻骑入琅琊,便是想将尔等接入洛阳,以免今后枉受刀兵之祸。”
以刘备如今的身份、地位、名望、才识,本身就足以令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仰望,而今刘备又有心以诸葛亮为门生并庇护诸葛珪遗孀及子女,这份流露在外的真切情谊是瞒不住诸葛兄弟的。
若诸葛珪尚在,受刘备如此恩遇的诸葛亮必然会果断答应,然而诸葛珪去岁才去世,这个时候就为了富贵前程去洛阳,有违孝义。
琅琊诸葛氏以法儒传家,又注重忠孝,这令诸葛亮难以抉择。
“皇叔恕罪,先父去岁病逝,孝期未满,我不便离去。”
诸葛亮低下头,面有歉意,不敢与刘备的目光对视。
自洛阳入阳都,两千里之遥。
正常情况下只需要给徐州发征辟文书,自有州吏入阳都让诸葛亮去洛阳报到,然而刘备却专程跑到阳都来寻诸葛亮,这放在任何年代都是极为罕见的。
想他诸葛亮不过一介村夫少年,何德何能,能有如此待遇?即便是文王拉车,也不过如此了。
偏偏这份恩遇又与孝义冲突,让诸葛亮难以抉择:去洛阳,是违背孝义;不去洛阳,是摈弃恩遇。
见诸葛亮为难,刘备亦不由暗暗叹息。
出于诸葛亮的安全考虑,刘备想将诸葛亮带入洛阳。
然而刘备也不能不考虑诸葛亮的为难之处,若强行让诸葛亮放弃守孝,即便诸葛亮去了洛阳也难以安心求学,亦非刘备所愿。
刘备敬重诸葛亮。
即便诸葛亮还只是少年形态,刘备也会给予足够的尊重。
若诸葛亮最终决定留在阳都,刘备也只会退而求其次,在阳都部署猛士暗中保护诸葛亮一家而不会强行要求诸葛亮背弃孝义。
只有真心待真心,才能真正让诸葛亮真心相随。
诸葛瑾的目光,则是来回在刘备和诸葛亮之间扫视。
刘备的真情流露,诸葛瑾看在心里,甚为感动;诸葛亮的心思,诸葛瑾亦能看明白。
【皇叔如此中意阿亮,阿亮亦有此意,我岂能耽误阿亮的前程?】暗暗一思,诸葛瑾心下遂有了决定。
长兄如父,诸葛珪病逝后,即便诸葛瑾尚未及冠也是家中的顶梁柱。
但凡家中大事,如今皆是由诸葛瑾在决断。
笑声响起,诸葛瑾将刘备和诸葛亮的注意力都吸引。
诸葛瑾佯装驳斥:“阿亮此言差矣。”
“我为兄,你为弟。为先父守孝,虽为人子本分,但均弟及二妹年幼,诸母又孤苦无依。我兄弟若同时守孝,便难以置办家业。”
“让诸母受苦,不孝也;让弟妹受难,不悌也。你我兄弟一母同胞,理当和衷共济。”
“阿亮若入皇叔门下,便可在洛阳置办家业,助我奉养诸母、照顾均弟及二妹,此举亦是为了孝悌;而我本就受盖刺史征辟,可留在阳都守孝,待我孝期满后,便可入州府为吏。”
“如此,既可全我兄弟孝悌之义,又可全我忠孝之名,更不负先父教诲。世道纷乱,诸事皆可相机而变,不可因循守旧。阿亮不可再推辞。”
诸葛瑾这番话,有理有据,一时之间竟让诸葛亮难以反驳。
马超本来还在想怎么劝诸葛亮,一听诸葛瑾这理由,对诸葛瑾的印象蹭蹭蹭的上升,遂呼道:
“师弟,你兄长说得没错!若你二人同时守孝,谁来置办家业?这兵荒马乱的,家中女眷若是抛头露面去置办家业那也太危险了。”
“守孝有你兄长就足够了,你带上家眷跟我们去洛阳,我再送你田宅金银,你就可以安心读书习武,不用劳心家事了。”
“别跟我客气。家父为左冯翊,家事不用我劳心,我如今好歹也是凌烟军校尉了,那俸禄我一个人也用不完。”
马超的脑子基本都长肌肉了,没太多的弯弯绕绕,也不懂什么边界感。
只知道诸葛亮要当刘备的门生,而刘备又要求门生不可相争要亲如兄弟。
现在的马超也才十来岁,不仅家境好,还能赚钱,又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对钱财没多少概念。
只要诸葛亮肯入洛阳,金银田宅说给就给,俸禄说分就分,马超都不会皱眉。
诸葛亮不由心生感动。
不论是诸葛瑾的两全之法还是马超的热情相助,都是兄对弟的关怀和爱护。
孝悌为行仁开源,行仁为达道之本。
不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皆应如此。
话都说到这份上,若还纠结就显得迂腐了。
诸葛亮整肃心情,躬身向诸葛瑾一拜,含泪道:“有劳兄长了。”
诸葛瑾大笑:“兄弟之间,本该如此。”
刘备亦是惊叹诸葛瑾的担当。
虽然在名望和才能上,诸葛瑾不如诸葛亮,但诸葛瑾身为长兄的这份担当,亦足以令刘备礼敬。
没了后顾之忧,诸葛亮再无迟疑,遂当场拜道:“如蒙不弃,愿为恩师奔走。”
刘备大喜,扶起诸葛亮,道:“今日能再得俊秀为门生,亦是我之幸也!”
认了诸葛亮为门生,刘备心情喜悦不已,在征得诸葛瑾同意后,又去吊祭了诸葛珪,诸葛瑾又引诸母及二妹参拜。
不论是诸葛亮诸葛均还是诸葛珪的遗孀,都是妇孺无法策马而行,自阳都到洛阳又有两千里之遥,有马车代步,亦能减少劳累,故而刘备又让马超去村中将最好的马车买下代步。
歇息一夜后,次日一早刘备便带上诸葛亮等人离开。
临行前,刘备又赠了诸葛瑾一套软甲和一柄利剑防身,又仔细叮嘱道:“倘若来日徐州有变,切不可逞强,当以保全性命为先。臧霸、糜竺、陈登、孙乾、张辽,皆可信任。”
诸葛瑾铭记在心。
看着远去的众人,又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院落,诸葛瑾心头也不由生出几分孤寂。
然而乱世之中,能保全性命已经极为不易。
想要求取更多,就必须耗费比常人更大的精力去卷。
只有卷死别人,才不会被人卷死。
很快,诸葛瑾又励志自勉:“虽只有一人,但亦可读书习武,固我才识,以报皇叔之恩。”
官道上。
马车徐行,刘备则与诸葛亮同乘一骑。
说心里话,若不是刘备现在身份地位特殊,刘备都想收诸葛亮为子而非门生了。
即便抛去历史滤镜,诸葛亮也是刘备迄今为止见过的最有天赋的少年!
不仅有过目不忘之能,文武诸事亦是一点就通还能举一反三,每每深思都有独特见解。
就连刘备故意拿给诸葛亮看的《抡注论语》,诸葛亮都能将《抡注论语》和《郑注论语》相比较,不谈是否离经叛道,只谈能否解决问题。
若只论文事,四个门生中:马超卷一年所学,曹昂需要卷三月,法正只需卷十天,而诸葛亮只需卷一天,这就是差距。
诸葛亮又有远超常人的毅力和心性,对刘备要求每日不缀的习文练武更是没有丝毫的不适,反而还认为刘备的作息时刻表还可以再改一改。
卯时太晚,戌时太早。
不过这个提议被刘备否决了。
诸葛亮比刘备也只小上二十岁,刘备可不想诸葛亮因为自小太卷毁了根基届时还没刘备活得久。
卷归卷,那也是要有科学的安排的。
身体才是卷的本钱。
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支撑不了高强度的卷。
没有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也卷不出新高度。
到了开阳。
臧霸、孙观、孙康、吴敦、尹礼的家眷也加入队伍,为避免途中遇上意外,臧霸又再次跟随要将众人送到小沛后再返回开阳。
自小沛入阳都又返回小沛,这一来一去将近一个月,刘备才堪堪返回小沛。
去郯城安排后事的陶谦,也在半个月前就带上家眷抵达了小沛,并没有趁机离去,而是趁着还没抵达洛阳,不断的教家眷亲族今后如何在洛阳为人处世。
原本在谯县养病的法正,亦在数日前回了小沛。
得知刘备专门去琅琊新收了个门生,法正也是兴奋的与曹昂联袂迎接。
刘备目前就四个门生,让四人多交流亦是好事,遂也不多干涉。
对于天才,只需要提供资源和环境,然后在大方向树立一致的人生观,就不需要再亲自去教导太多。
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小沛也恢复了旧日的宁静。
凌烟军那独特的风格,也让小沛士庶对洛阳的朝廷多了几分好感。
汉室的威望是一步步被蚕食而让士庶失望的,想要重塑威望,同样只能一步步的重新建立。
这期间。
因为陶谦被擒,臧霸、曹豹等人又听了陶谦的劝纷纷选择了向刘备投降。
再加上臧霸砍了张超,让盖勋将对徐州的控制权从下邳国延伸到了彭城国、东海国、琅琊国、广陵郡。
虽然境内依旧还存在不服的豪强势力,譬如据城而守要为张超报仇的臧洪,以及面服心不服的昌豨,但整体上来看,盖勋已经能初步掌控徐州。
想要彻底完成对徐州的掌控,尚需时间。
曹操方面,依旧困难。
自从背弃袁绍选择刘备为立场后,曹操遇到的阻力就没小过。
虽然袁逸被擒叛军溃散,但曹操依旧无法顺利执掌山阳郡。
袁绍当初那句“你这兖州刺史当不久”,并非泛泛而谈,兖州的袁氏门生故吏实在是太多了,多到曹操在山阳郡寸步难行。
初平元年,八月七日。
在重新分析了天下局势后,刘备召曹操回小沛,并更改了曹操的任务。
“兖州袁氏势力极多,不论是东郡还是山阳郡,都不适合孟德兄立足。”
刘备取出一份战略规划递给曹操,又道:
“泰山太守孔伷新亡,青州刺史焦和北海国太守孔融又都是空谈虚名之辈。”
“孟德兄可放弃山阳郡,引兵入驻泰山郡的华县和费县,我会让开阳的臧霸协助孟德兄夺取泰山诸郡。”
“孟德兄得了泰山郡后,可再夺北海和东莱,据守险要,屯田养民,以待时机。”
“刘虞和袁绍等人联手攻打公孙瓒,我也不知道公孙瓒能坚持多久,故而留给孟德兄的时间并不多。”
“非常时期,可用非常手段。我的核心要求只有一个,诸事当以‘庶民’为重,不愿臣服的官吏士民世家豪强,不必留手!”
“孟德兄要谨记:这大汉天下,庶民是最多的,只有让庶民过上了安稳日子,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故而,不管是官吏士民还是世家豪强,只要与朝廷法令相悖的,皆可诛!”
兖州的袁氏势力太强,刘备难以突破。
青州黄巾肆虐,刘备而言是个极好的机会。
黄巾肆虐,就意味着豪强势力被削弱,豪强越弱,刘备的法令实施阻碍就越小。
趁着袁绍还没来得及掌控青州,先助曹操取泰山、北海、东莱立足且与徐州连成一片,今后与袁绍争锋,才能有更大的胜算。
(本章完)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7/4847979/1111096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