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第117章
收成越好,能分到的粮食就越多,这直接关系到一家人能不能吃饱。
未来一年不饿肚子,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
看到叶舒来了,热情的村民纷纷上前打招呼:
“叶知青,来啦!”
“叶知青,早啊!”
“叶知青,早饭吃了吗?”
“我这有刚蒸好的大饼子,热乎着呢,要不要尝尝?”
“叶知青,渴不渴?我这儿有早上冲的糖醋水,来两口不?”
叶舒也一一回应大家的问候,对村民的好意,他只能笑着婉拒,表示已经吃过饭,也不渴。
村民们之所以这么热情,和叶舒平时大方爽快的性格分不开。
毕竟他是那个愿意用肉换柴火的人,在大家眼里,这简直大方得有点“败家”。
柴火对村民来说不值钱,林子里就能捡到,虽然费点力气,但和肉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一斤肉换十斤柴,大家都觉得赚了。
面对这样慷慨的人,村民们自然格外热情。
叶舒自己倒不觉得吃亏。
那些肉是他随手打的,放着也吃不完,不如拿来换些实用的东西。
从他家仓库里快两万斤的柴火就能看出来——这个冬天,他再也不用为取暖发愁了。
外面再冷,屋里也能烧得像夏天一样暖和。
而这些,不过是他几枪换来的。
不亏,一点也不亏。
就在此时,老支书站上一个高坡,举起铁皮喇叭,朝底下的人群喊:“安静,大家都安静!”
“经过咱们一年不懈的努力,今天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日子!”
“这是咱们白家寨的胜利,是全村人的胜利!”
“现在我宣布,秋收正式开始!”
……………………
秋收是什么?
就是把地里熟透的粮食全部收割归仓。
在现代,有了大型全自动机械的帮忙,秋收已经变得轻松不少。
可在这儿,一切还得靠人力完成。
这意味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每一粒粮食都浸透着村民们的汗水。
接下来,叶舒夫妻俩都被安排了各自的活儿。
张雨真的任务相对简单,负责给大家记工分。
工作不算太重。
可叶舒就不一样了。
他被分配去运送麦子。
得把地里割下来的麦子捆好,用扁担从田间挑到晒谷场。
这活儿不光要些技巧,还特别耗力气。
是大家最不愿意干的。
可再不愿意,也得有人做。
叶舒是出了名的大力士,自然逃不掉。
虽然任务辛苦,报酬却相当丰厚。
别人干一天,也就挣十到二十个工分。
可他每挑一趟麦子,就能拿两个工分。
挑十趟,就抵别人一天的收入。
挑得越多,挣得越多。
到分粮食的时候,自然也分得更多。
多劳多得,算是难得的“计件工分”。
地头上,叶舒手里握着扁担,把村民们割下的麦子一捆一捆用绳子绑牢。
然后挂上扁担,稍稍一使劲,就挑了起来。
这里要格外小心,不管是捆扎还是搬运,都得轻手轻脚。
万一麦穗掉一地,捡都捡不回来。
所以说,这活儿除了力气,还得有点技术。
这点技术,就用在这地方。
晒谷场和地头之间有两里左右的路。
一般人肩挑一百多斤、近两百斤的麦子,走这么一段,没一会儿就满头大汗。
但对叶舒而言,这简直不值一提!
他扛着这些东西,虽不至于飞奔,但也算大步流星!
不仅速度快,还特别稳当!
别人跑一趟来回要半小时,累得半死不活;
他二十分钟就能跑个来回,脸不红气不喘!
起初几趟还有几个小伙子不服,想和叶舒比试比试。
可来回三五趟后,那些人已经累得腿软气喘,叶舒却依然精神抖擞。
仿佛他拎的不是麦子,而是棉花!
小伙子们一个个垂头丧气,觉得自己被彻底比下去了。
之后,再没人敢跟叶舒较劲,都低头默默干自己的活。
他们全都明白了一件事——叶知青这么厉害,不是没道理的。
能娶到村里最漂亮的姑娘,也不是没来由的。
就凭他那怪物般的体力,哪怕没别的本事,日子也能过得比别人红火。
比?怎么比?
根本没法比!
还是老老实实干自己的活、过自己的日子吧!
————————————————————
当叶舒第十趟跑到晒谷场时,连记工分的张雨真都看不下去了。
她跑上前,一边给叶舒擦汗,一边埋怨:“当家的,你干这么猛干啥?”
“快坐下喝口水歇会儿,别累着了!”
叶舒接过水囊喝了一口,摆摆手说:“没事,这连热身都算不上。”
“我体力你还不知道吗?放心,累不着。”
说完,他捏捏张雨真的脸,转身又干活去了。
“小真,叶知青体力这么好,干活这么猛,那他晚上是不是也特别厉害呀?”
晒谷场上也有女工在打麦子,问话的是个叫王慧的老娘们。
张雨真一听,脸就红了,不禁想到了晚上的事。
“哎呀,王慧姐,你说啥呢!”
张雨真羞得不行,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
另一个女人接过话头说:“我看叶知青肯定特厉害,你没瞧见小真那张脸水嫩得跟能掐出水似的吗?”
“这肯定都是叶知青的功劳!”
“小真真是好福气啊,嫁了这么好的人家!”
“就凭叶知青那模样、那身板,小真日子过得肯定舒坦极了!”
“小真,你跟姐说实话,叶知青到底怎么样?”
“俯卧撑能坚持多久?”
“我猜,少说也得五分钟!”
“毕竟叶知青体力摆在那儿呢!”
“能一口气拉十趟麦子,脸不红心不跳的,肯定能坚持很久!”
“哪像我家那个,刚数到一、二、三就没了!”
“我这头还没开始,他倒先结束了!”
“你这还算好的呢,至少能数到三!”
“我就更惨了,连二都没到,就完了!”
“你们可真不容易,我这边好歹能数到三十!”
“哟,李嫂子,真看不出来啊,李哥这么厉害?都能数到三十啦?”
一群女人凑在一块儿,真是啥话都敢说!
男人听了都得脸红,直呼受不了!
张雨真作为刚过门的新媳妇,脸皮还没那么厚,听得头都抬不起来!
不过她心里也在悄悄比较。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别人家都是一、二、三,四、五、六,怎么到了她这儿,直接一千起步,还没个上限呢?
她们可真轻松,不用日夜劳累。
不像她,白天晚上都有忙不完的活儿。
唉!
真是愁人!
当家的太能干,她这个小媳妇儿可有点吃不消了怎么办?
真怀念当家的去值夜的那几天啊!
要是有人能替我分担一下就好了!
忽然间,张雨真脑海里闪过一张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脸。
又想起早上那一幕……
姐姐是故意的吗?
要是故意的,她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呢?
秋收整整忙活了一个月。
从十月中旬开始,一直到十一月中旬才总算结束。
进入十一月,天气就渐渐冷了。
中间还下了两场雨,一场秋雨一场寒,说话都呵得出白气来了。
林子里变化更明显。
除了松树依旧苍翠,其他树木的叶子都已变黄,纷纷飘落。
秋风吹过,宛如一场金色的雨,带着独特的萧瑟气息。
秋收结束后,迎来了大家期待的分粮时刻。
农民们辛苦劳作一整年,盼的就是这一天。
一大早,村部外就聚满了人。
他们手里拿着麻袋或大盆,尽管冻得直跺脚,脸上却洋溢着喜悦。
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不就是为了今天么!
仓库门口,老支书握着他那杆不离身的老套筒,高声对众人说:
“乡亲们,经过一年的努力,今年咱们迎来了丰收!”
“全村耕地共4000亩,今年总收成60万公斤,也就是600吨。”
“上交40万公斤后,还剩20万公斤。”
“按今年全村的工分和粮食来算,平均五个工分换一斤粮食。”
听到这个消息,人群沸腾了。
“五个工分换一斤粮,我一个人就有2000工分,能换200公斤!”
“一个人就能分200公斤,今年可以过个好年了!”
“真是大丰收啊!”
有人欢喜,也有人发愁。
“唉……去年冬天我进山摔断了腿,养了好久才好转。”
“今年只挣了1300多个工分,只能换130公斤粮食。”
“这点粮食,哪够吃啊?”
“你不是还有你家那口子吗?”
“她为了照顾我,也没挣多少工分,跟我差不多。”
“我俩加起来才300公斤,根本不够吃一年。”
看着下面的情景,老支书不禁感慨。
这年头就是这样,多劳多得,按劳分配。
要是全年无休、勤勤恳恳劳动,年底就能有好收成;
要是因为各种原因耽误了劳动,接下来一年就得精打细算、紧巴巴过日子。
“好了好了,大家安静!”老支书喊道。
“现在开始分粮,都排好队,别争别抢。”
“念到名字的,进来领粮。”
“王二狗,工分1950,换粮195公斤!”
“刘老蔫,工分2100,换粮210公斤!”
“张狗蛋,工分1500,换粮150公斤!”
“赵黑子,工分2500,换粮250公斤!”
“孙大拿,工分……!”
“张雨真,工分2900,换粮290公斤!”
听见自家媳妇的名字,叶舒心里有点意外。
没想到她这么能干,工分比别人高出不少,眼看就要突破三千了。
略一想,叶舒就明白了。
平时村里人干活,一天十个工分是保底。去掉猫冬和农闲,一年能干两百多天就不错,剩下时间都闲着。所以大伙平均工分差不多两千左右。
张雨真家情况特殊,三口人只有她一个挣工分。老支书照顾她,农闲时让她到村部帮忙记账、做后勤,照样算工分。这才让她比别人多挣不少。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8/4848017/4194254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