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买完房子,买家具
说到房价时,老王忽然搓了搓手,蓝布衫的下摆被他揉出褶皱:“铭树说现在行情三四万,可这院子……”
他抬头望着天井下垂的吊兰,“1953年搬进来时,我才二十岁,如今墙根的丁香都换了三茬。”
陆敏舒看见周桥的手指轻轻叩了叩石桌,那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王叔,我给您十万。”周桥的话让老王猛地抬头,陆敏舒也有些惊讶,却在他镜片后看到了坚定的光,“您这院子位置好,离雍和宫就隔着两道墙,房契又干净。”
他从帆布包掏出银行存折,“今天就能去办过户,您看行不?”
老王的嘴唇微微发抖,陈铭树也愣住了。
周桥继续说道:“我知道您舍不得,”他指了指正北房的条案,“但温哥华的冬天冷,您去了能帮孩子们带带孙子,比在这儿孤孤单单强。”
陆敏舒忽然想起在广城张鹏家,周桥也是这样,用最直接的方式传递温暖。
“十万……”老王重复着,忽然笑了,眼角泛着水光,“上个月房管所的人说,这院子要是修缮好了,能评‘历史保护院落’。”
他颤巍巍地握住周桥的手,“小伙子,你是个厚道人。我这就把樟木箱里的房契拿给你,还有我亲手刻的门环——铜制的,敲起来特别响。”
交易在胡同口的便民服务站完成。老王攥着存折,反复抚摸上面的烫金字,仿佛在确认这不是梦。
周桥看着他往口袋里塞了颗陆敏舒递的水果糖,忽然说:“王叔,您走之前,我想请您给院子留幅字。”
老王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好!就写‘耕读传家’,这是我父亲当年给影壁题的词。”
暮色漫进胡同时,周桥站在新院子的天井里,听着老王在西厢房收拾行李的响动。陆敏舒正在给紫藤架系红绳,说这样冬天就不会被雪压断。
陈铭树蹲在地上研究砖雕,忽然抬头:“周兄弟,你知道这院子最值钱的是什么吗?”
他指了指影壁下的青石槽,“是人气。老王头把一辈子的光阴都埋在这砖缝里了。”
周桥摸着口袋里的铜钥匙,钥匙环上还系着老王送的平安符。远处,雍和宫的钟声隐约传来,惊起几只栖息在槐树上的麻雀。
他忽然明白,自己买下的何止是座四合院——那是一个老人半生的牵挂,是时光在青砖灰瓦上刻下的故事,更是他和陆敏舒在京城落地生根的开始。
当老王的板车碾过胡同里的落叶时,周桥和陆敏舒站在垂花门前目送。
老人回头挥了挥手,车把上的搪瓷缸晃出清脆的响。
陆敏舒忽然指着板车上的樟木箱:“桥哥,你说老王叔到了温哥华,还能在院子里种丁香吗?”
周桥望着渐渐消失的板车,想起老王在影壁前写的“耕读传家”,墨迹未干的宣纸在暮色中泛着温润的光。“会的,”他轻声说,“只要心里有根,在哪儿都能种出春天。”
夜风掠过紫藤架,捎来远处胡同里的童谣,像极了丰邑县老家的夏夜,却多了份京城特有的厚重与绵长。
1985年7月的京城暑气蒸腾,蝉鸣像被晒化的糖稀,黏在五道营胡同的槐树枝上。周桥戴着草帽,推着二八自行车穿过潘家园的土路,车筐里的搪瓷缸晃出细碎的水花。陆敏舒的的确良衬衫后背洇出汗印,却仍兴致勃勃地盯着路两边摆着的旧书摊,忽然拽住他的胳膊:“桥哥,你看那个铜香炉!”
潘家园的跳蚤市场像幅流动的市井画。退伍军人摆着军用水壶和望远镜,老太太守着玻璃罐卖酸梅汤,几个戴蛤蟆镜的年轻人蹲在地上鼓捣电子表。周桥领着陆敏舒拐进西侧的木器街,扑面而来的是混合着尘土与樟脑的气息,数十张老旧桌椅在槐树下排成阵列,桌面的包浆被阳光晒得发亮。
“您二位是新搬来的吧?”一个穿跨栏背心的中年男人迎上来,手里攥着块擦桌布,“瞧这姑娘的身段,住四合院就得配老家具!”他指着一套红榉木八仙桌,“这套清末的,去年刚从颐和园东墙根儿的老宅里搬出来。”
周桥蹲下身,指尖划过桌腿的雕花。缠枝莲纹虽已模糊,却仍能看出刀法利落,桌角的铜包边磨出温润的弧度。“多少钱?”他抬头时,注意到男人身后的梧桐树下,还堆着半套黄花梨圈椅,椅背上的麒麟纹隐约可见。
“实诚价,八百!”男人用擦桌布抹了把汗,“要是全要,给您打个折——三千五,再送您两盏煤油灯!”陆敏舒刚要开口砍价,周桥却轻轻摇了摇头,目光落在那套黄花梨圈椅上。1985年的潘家园,大多数人还分不清黄花梨与普通硬木,这几套老家具在懂行眼里,堪称璞玉蒙尘。
“我们要了。”周桥掏出帆布包里的现金,三叠十元大钞在掌心焐得发烫,“另外,那套黄……”他顿了顿,“那套圈椅和博古架,一起算。”男人的眼睛突然亮了,迅速扫过周围,压低声音:“您是内行!圈椅加博古架,两千五,给您包送货!”
陆敏舒看着周桥数钱的手,忽然想起在丰邑县时,他为了给村小添桌椅,把准备买新自行车的钱都垫了进去。“这些家具这么旧,真的值吗?”她小声问,指尖划过八仙桌的木纹,摸到某处凹痕里嵌着的陈年茶渍。
“值。”周桥把收据折好塞进她口袋,“十年后,这些老物件能换套新四合院。”
他望着远处几个外国人在瓷器摊前比划手势,忽然想起陈铭树说过的话:“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到潘家园了,再过几年,这儿会变成全中国最热闹的古董市场。”
家具送到四合院时,日头正毒。四个壮汉抬着黄花梨圈椅跨过门槛,陆敏舒慌忙掀开竹帘,生怕雕花蹭到门框。
“轻点儿!”周桥在旁指挥,“那博古架的抽屉里还有老文书呢!”老王留下的樟木箱被挪到西厢房,周桥特意在箱底垫了从广城带来的防潮炭包。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5/5035/1111079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