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驾崩
陈海峰在与家人交代完相关事宜后,经过数日的沉淀与思考,决定再次召开朝会。
这次朝会与以往不同,他特意邀请了两位皇后、太子、卫王以及长公主一同参与。
当大臣们齐聚朝堂,依次向陈海峰汇报完各项政务后,陈海峰面色凝重地站起身来,环视着满朝文武。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今日,朕有两件重要之事要与诸位爱卿商议。”
接着,陈海峰将封王和封地的事宜详细地向大臣们阐述了一遍。
他表示,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对一些有功之臣进行封赏,赐予他们相应的爵位和封地。
然而,由于国内土地资源有限,他决定派遣勋贵们的家人前往遥远的美洲,去开拓那片广袤的土地,作为他们的封地。
陈海峰的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对于这个决定,有些大臣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一个拓展国家版图的好机会;而另一些大臣则面露忧虑,担心此举会引发诸多问题。
陈海峰见状,挥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继续说道:“朕知道,此举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但这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同时,为了减轻北方的人口压力,稳定政权,朕决定将长江以北的一半百姓分批送往南洋。”
这个决定无疑在朝堂上引起了更大的波澜。
许多大臣纷纷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会给百姓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陈海峰耐心地解释道:“北方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匮乏,长此以往,必然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将部分百姓迁往南洋,不仅可以缓解北方的压力,还能促进南洋地区的发展,对于江南的百姓,家中有3个男丁以上的,抽一南丁往东北,给予10倍之土地。”
在陈海峰的坚持下,最终大臣们还是勉强接受了这个决定。
紧接着,陈海峰又提出了另一项重要举措——封赏将士。
他表示,北方边疆的土地将被用来赏赐给那些英勇善战的将士们,以激励他们保卫国家的边疆。
与此同时,他毅然决然地下达了一道命令:年龄超过 45 岁的士兵,在自愿的情况下允许退役。
这一决定虽然让许多老兵感到不舍,但军队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以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为了让这些退役士兵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补偿,他还特别下令,对他们的军功进行结算,并发放丰厚的退伍费。
这不仅是对他们多年来为国家付出的肯定,也是一种对他们未来生活的保障。
紧接着,他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将一半的军队派往北方,驻守边疆。
那里是国家的重要防线,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他相信,只有通过这样的部署,才能确保国家的边境不受外敌侵扰。
陈海峰的这一系列决策,无疑引起了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他过于激进,有人则对他的决定表示担忧。
然而,他却坚信这些措施对于国家的长远利益至关重要。
在朝会结束后,他并没有丝毫松懈,而是亲自监督各项事宜的推进。
他与各级官员密切沟通,确保这些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他深知,只有将这些决策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在永乐十五年,陈海峰的病情愈发严重,他深知自己的大限将至。
于是,他决定将皇位传给太子李继中,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延续。
在临终前,陈海峰召见了所有可以就番的王子和公主,嘱咐他们带着自己的母妃和卫队,乘坐船只离开京城,远离宫廷的纷争和权力的漩涡。
陈海峰心中有一个深深的担忧,他不希望老朱家曾经发生过的悲剧再次降临到他的儿女们身上。
他希望他们能够远离宫廷的明争暗斗,过上平静而安宁的生活。
时间来到了永乐十六年,这一年,永乐皇帝陈海峰终于在南京病逝。
他的离去,让整个国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皇帝驾崩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百姓们纷纷哀悼这位伟大的君主。
他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如今,他的离去无疑是国家的一大损失。
举国上下,人们都为陈海峰的离世感到悲痛和惋惜。
他的功绩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后人传颂和敬仰。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5/5997/2237623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