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805章好你个朱小宝,挖我北平府的根

第805章好你个朱小宝,挖我北平府的根


  等农作物介绍完,户部和工部的人早拿本子记好了,这些可都是要推广到民间的,不然光让宫里人享福,对老百姓没啥好处,那费这么多口舌干嘛?

  接着,朱小宝又说了不少带回来的植被和动物,末了总结道。

  “这次下西洋,不光给咱们带来了这些宝贝,更重要的是开辟了航线,咱们得往前看,给子孙后代造福!”

  “以后他们提到这些东西,能想起咱们,那就是给历史做了大贡献。”

  众人神情肃穆,朱小宝又道。

  “这下皇爷爷亲自迎接郑和他们,你们还觉得不合礼仪吗?”

  听了这话,大家都挺不好意思的,赶紧给朱元璋道歉。

  朱元璋很是大度的摆了摆手。

  朱小宝接着说。

  “不过也得吸取教训,出海两千多人,回来才一半,海上确实太凶险了。”

  “但咱们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知道了别的国家都在发展,咱们大明可不能停下脚步,要是一直闭关锁国,哪能知道海外有这么多的好东西?”

  “兵部得把航线记好,礼部给各宗国回礼要得体,朝贡贸易能让咱们经济更强大,开海的事不能停,外面的世界大着呢!”

  朱小宝这一番话,说得在场的人都挺佩服。

  眼看时候不早,朱元璋准备散场,詹徽突然凑了上来。

  “皇爷,能不能赏臣一个木瓜?”

  傅友文也跟着喊。

  “臣也想要!”

  朱元璋没好气地挥了挥手。

  “滚蛋!等种出来再说!”

  这趟西洋回来的宝贝,可真是让谨身殿热闹了一整天!

  晚饭,桌上摆着农家小炒肉和麻辣烫,老爷子吃得鼻尖冒汗却直呼过瘾。

  饭后,他趁着没人注意,偷偷揣了几个木瓜就往后宫溜,也不知道要琢磨啥新鲜名堂。

  朱小宝则留在了谨身殿,对着小山似的奏疏发愁。

  没一会儿,郑和端着一壶热气腾腾的浓茶轻手轻脚的进来了。

  虽说快一年没见,这主仆俩却熟稔得很,就像昨天刚见过面似的。

  朱小宝呷了口茶,上下打量着郑和,忽然笑出声来。

  “瞧瞧,当年那个小叫花子,如今也长成稳重的大人了。”

  这话刚落,郑和的眼圈就唰地红了,积压许久的情绪一下子涌了上来。

  “扑通”一声,跪在了朱小宝的面前。

  “少爷,奴婢对不住您!”

  朱小宝愣住了。

  “好端端的认什么错?”

  郑和声音带着哭腔。

  “出海前奴婢就知道太爷是陛下,可一直没敢告诉您……”

  “嗐,这点小事算啥!”

  朱小宝摆摆手。

  “我现在不也在谨身殿待着嘛!”

  “我知道你夹在中间难办,谷大用早前把你在宫里的事都跟我说了。”

  他顿了顿,看着跪在地上的郑和,语气柔和下来。

  “快起来吧,能在宫里熬出头不容易,又漂洋过海历练一年,更是辛苦。”

  郑和心里一暖,哽咽着说。

  “都是少爷的栽培,奴婢不敢给您丢脸。”

  朱小宝点点头,眼神却有些复杂。

  “这次出海只是个开头,以后恐怕还得让你往更远的地方去。”

  郑和挺直腰板,声音洪亮。

  “奴婢遵旨!”

  看着郑和坚毅的模样,朱小宝心里泛起一丝不舍。

  他知道,这小子往后怕是要一辈子在海上漂泊了。

  海上的日子多孤单啊,未来的三宝太监就得在无边无际的风浪里熬着,直到哪天把命也丢在海里。

  可也正是这份敢闯敢拼的劲头,才能让大明的航海史在历史长卷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到这儿,朱小宝忽然想起什么,轻声问。

  “你爷爷他老人家还好吗?”

  郑和脸上掠过一丝哀伤,低声道。

  “走了,出海后半段就没了……”

  朱小宝叹了口气。

  “节哀吧。”

  他挥挥手。

  “快去歇着,刚回来别累着。”

  郑和却摇头。

  “奴婢不累。”

  可朱小宝已经埋头看起了奏疏,他只好默默退下。

  这段时间,婉儿的孕吐反应越发厉害了。

  赵惠妃掐指一算,说是怀了男丁,把老爷子乐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要说这阵子最时髦的东西,非木瓜莫属,不过追捧它的可不是老爷们,而是后宅里的夫人们。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转眼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夏天。

  新政在北方推行了三个月,北平府这边却炸开了锅。

  要说这北平王府,原是元朝皇宫,亭台楼阁、假山湖泊,气派得一点不输应天的紫禁城。

  眼下正是六月,池塘里的荷花全开了,绿汪汪的叶子铺了满满一池子,真像是把天边的云彩扯下来铺在了水面上。

  可凉亭里的气氛却跟这美景截然相反。

  朱棣穿着件薄丝绸衫,两道浓眉拧成了疙瘩,脸色也难看的很。

  旁边坐着的朱高炽和道衍和尚,也是一脸愁容。

  “才三个月!”

  “永不加赋刚推行不到三个月,北平的青壮就往大同、宣府、山西跑了好几千!”

  朱棣猛地一拍桌子。

  “好个朱小宝!故意先在北平外围搞新政,这下好了,人都跑完了,我上哪儿征兵去?”

  “他这是要从根儿上挖我的墙角,拿经济当刀子捅我啊!”

  他越说越气,声音压得很低却透着一股狠劲。

  “父皇年纪大了,还能管几年事?等老爷子一走,那小子怕是立刻就要跟我翻脸!”

  连一向沉着的道衍和尚都坐不住了。

  想当初,都是北平府压着应天打,唐赛儿那事差点就让朱小宝丢了储君之位。

  可这才半年,风向就变了。

  朱小宝开始反击,还专挑北平府的痛处下手。

  最绝的是,人家占着为民谋福的大义,打得北平府有火没处发。

  随着新政在北平周边试点,好多藏着的人口都往外跑,别的州府敞开大门接纳,人丁和耕地一下子就充实起来。

  再加上红薯、番茄、辣椒这些新作物一推广,北方农业跟雨后春笋似的疯长。

  其他地方越壮实,北平府的威胁就越大。

  以前北方的中心是北平,贸易兴旺,铁器、棉花这些军需物资也跟流水似的产出。

  可这半年,北平的经济被挤兑得一天不如一天。

  照这么下去,不用动刀动枪,朱小宝就能拿经济把北平府慢慢耗死。

  “王爷。”道衍沉吟半天,终于开口,“心不狠,坐不稳江山啊!”

  “贫僧建议,得引狼入室。”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6/6405/2393182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