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750章老祖宗的手艺,在十四世纪就是世界顶流

第750章老祖宗的手艺,在十四世纪就是世界顶流


  清晨的雪地上,朱小宝和张霞蹲在门口刷牙,“呸呸”声引得路过的邻居直乐。

  农村的牙刷是猪鬃毛做的,刷一次牙龈就出血,但两人也不讲究,洗完脸就蹲在门槛上吸溜面条。

  张霞手艺真好,普通的挂面加了咸菜,吃得朱小宝浑身冒汗。

  她洗碗时手冻得通红,却跟没事人似的,擦干手就凑到堂屋。

  “郎君,去哪?”

  “去村里工坊看看。”

  朱小宝站起身来。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踩在雪地里,远远就听见工坊里的叫喊声。

  推门进去,一股热浪裹着棉絮味扑面而来。

  男人女人连孩子都在忙活,张老汉冲他们招手。

  “快来这边搭把手!”

  王大娘指着一台轧车,脸上全是自豪。

  “这是宋朝黄道婆发明的,以前剥棉籽得一个个抠,现在俩人转轮子,一人喂棉桃,唰唰就把籽儿挤出来了!”

  朱小宝凑近了看,见铁轴和木轴“吱呀”转着,棉籽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就这玩意儿,四百年后美洲黑奴干一天都剥不出一磅棉花!

  “剥完籽就得弹棉花。”

  王大娘接着说。

  “老早用小竹弓,现在改成四尺长的大弓,拿檀木槌敲,效率高多了,到了咱大明朝更厉害,发明了赶车,一个人踩踏板就能弹,右手转曲柄,左手喂棉花,全能顾得过来!”

  说到纺纱,王大娘嗓门都高了不少。

  “最牛的是咱这三锭脚踏纺车!”

  朱小宝想起《资本论》里说的,英国人发明珍妮机前,找个纺两根纱的工人比找双头人还难,心里顿时一阵骄傲。

  老祖宗的手艺,在十四世纪就是世界顶流!

  最后织棉布就看妇女们的手艺了。

  朱小宝看着满屋子飞转的纺车和织机,突然觉得胸口发烫,老祖宗这么聪明,要是不闭关锁国,咱华夏哪会被人甩在后面?

  张霞拽了拽朱小宝的袖子。

  “咱也不会别的,就帮着剥棉籽吧。”

  两人蹲在轧车旁,学着别人的样儿往轴缝里塞棉桃。

  朱小宝手生,好几次差点夹到手指,张霞却做得麻利,还时不时抬头笑他。

  工坊里热气腾腾的,混着汗味和棉絮香。

  听着王大娘唠嗑,朱小宝忽然觉得这比坐在皇宫里批奏折实在多了,至少能亲眼看看,自己下的政策到底让百姓过得咋样。

  这天在工坊干到傍晚,镇江府的李典吏来了,朱小宝和张霞才停下手里的活。

  两人累得腰酸背痛,刚开始剥棉籽时笨手笨脚,干了一下午才顺溜些。

  李典吏在村里可是“大人物”,农民们见了都躲着走。

  他刚视察完工序,朱小宝就背着手走过去行了个礼。

  “洪武二十五年辛卯科秀才朱小宝,见过李大人。”

  这一礼把李典吏吓了一跳,村里没读书人,眼前这年轻人张口就是“洪武二十五年辛卯科秀才朱小宝”,淡定的气势还真把他给唬住了。

  朱小宝把李典吏拉到一边,村民们全看傻了眼。

  这穷小子咋还跟凶神恶煞的李典吏搭上话了?

  张霞却偷偷得意,看乡亲们投来敬畏的眼神,心里像灌了蜜似的。

  朱小宝开口就拽了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李典吏听得云里雾里的,更觉得这“秀才”不简单了。

  朱小宝接着挑明。

  “皇太孙婚期早延后了,你们咋还拿这借口逼张村交三千匹布?”

  李典吏心里咯噔一下。

  婚期延后的事捂得严严实实的,这秀才咋知道的?

  想着这秀才背后或许有人,他这才叹了口气,交了底。

  “苏杭每年得给宫里交棉布,一部分走国库,一部分得填中宫的内帑,今年大雪耽误了生产,上面催得紧,地方官怕影响政绩考核,只能把压力往下压……”

  朱小宝这才明白,明朝赋税分国库和内帑,苏杭作为纺织重镇,每年得给皇宫送大量棉布。

  地方官为了政绩好看,就把考核时间往前赶,最后苦的还是百姓。

  朱小宝给李典吏使眼色。

  “朝廷正月初一前才考核,镇江离京城近,您就宽限几天呗!”

  “要是把村民们累出人命来,您可得吃不了兜着走啊!”

  李典吏心里的算盘打得飞快。

  这秀才看事这么透,将来必成大器。

  他一拍大腿。

  “行!就给你个面子!但最多宽限三天,就算我交你这个朋友了!”

  “那便多谢李大人了!”

  看着李典吏点头,朱小宝心里却不是滋味。

  地方官层层加码,归根到底是吏治出了问题。

  镇江府还算收敛,偏远地区指不定怎么盘剥百姓呢!

  老祖宗的纺织技术再厉害,怕是也架不住层层叠叠的苛政啊!

  张村的乡亲们围在一旁,看着朱小宝跟李典吏有说有笑的,心中直犯嘀咕。

  这小子啥时候跟阎王似的李典吏攀上了?

  只见朱小宝拍了拍手,随后笑着说道。

  “我跟李大人说了说咱们村的难处,他答应把交布的日子再往后延三天!”

  “真的?”

  王大娘搓着手不敢信。

  见李典吏点头,众人当即大喜,连忙弯腰道谢。

  “多谢李大人!您可真是咱们的青天大老爷啊!”

  李典吏被“青天大老爷”喊得脸都红了,咳嗽了两声。

  “都赶紧干活吧,别辜负了本官的一番心意。”

  等官府的人一走,乡亲们便拍着朱小宝的背直乐。

  “嘿!你小子可真有本事啊!”

  朱小宝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张霞却在一旁偷着傻乐。

  瞧瞧,我男人走到哪儿都是焦点!

  两人刚要接着剥棉籽,就被乡亲们推到了一边。

  “你俩细皮嫩肉的,就别添乱了,赶紧回家歇着去!”

  张老汉摸摸肚子笑道。

  “让你家娘子去给咱弄点热乎饭菜就行。”

  朱小宝哭笑不得,只好牵着张霞往回走。

  背后又传来了乡亲们的嘀咕声。

  “肯定是逃婚来的,咱可得守口如瓶。”

  “上次有人来打听,我一个字都没说!”

  踩在没膝的雪地上,张霞摇着朱小宝的手问。

  “你跟李典吏到底说了啥?”

  朱小宝挤了挤眼,笑道。

  “我就是吓唬他说,要是把人累出人命来,他得吃不了兜着走。”

  “那官府为啥非要逼咱们?”

  张霞又问。

  朱小宝哈着白气解释。

  “这批布是给皇宫内帑的。”

  “宫里的柴火棉布都是这么来,赶上大雪耽误了工期,地方官怕被上头骂,就只能催咱们。”

  张霞似懂非懂。

  “难怪你说‘兴亡百姓苦’呢!”

  朱小宝叹口气。

  “要是能学康瘸子那样永不加税就好了,可咱中原人多地少,难啊……”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6/6405/2443028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