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640章皇子皇孙迟到,齐泰朱允炆借机生事

第640章皇子皇孙迟到,齐泰朱允炆借机生事


  朱小宝踏进国子监时,时间还早,里面冷冷清清的,只有朱允炆在看书。

  朱允炆像没看见朱小宝一样,依旧在埋头苦读。

  朱小宝也没打扰他,径自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奇怪的是,都半个时辰过去了,唐王、郢王和沈王那三个小家伙,始终都没出现。

  就在这时,齐泰板着脸,神情威严地走进了学堂,准备上课。

  他环顾一番后,顿时双眉紧蹙,怒道。

  “皇孙殿下,沈王他们人呢?”

  朱允炆朝四周张望一番后,摇摇头说。

  “回老师,学生不知。”

  “不过,想必大哥应当知道,昨晚几位皇叔好像都去大哥那儿听故事了。”

  朱允炆又补上一句。

  朱小宝看了看朱允炆的背影,也没吱声。

  齐泰看着朱小宝,沉声道。

  “‘教不严,师之惰’,老夫自认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都尚且年幼,正是明辨是非、端正德行的最佳年纪,你这简直是在毁坏老夫的名誉!”

  说完,他又看向朱允炆,说道。

  “皇孙殿下,今日之事非同小可,这些皇子原本都老实本分,如今却集体逃课,恐怕会给皇室带来羞辱,你速速去请陛下前来决断!”

  朱小宝见状,起身抱拳道。

  “齐夫子,这算不得大事吧?有必要惊动皇爷爷吗?”

  “我想他们应该只是睡过了头,待会儿来了,责罚一番便是。”

  迟到而已,哪能是什么大事?

  齐泰这般小题大做,要是被老爷子知道了,那些小屁孩少不了得挨顿打。

  可齐泰根本就不理会朱小宝,又对朱允炆道:

  “还请皇孙殿下速去速回!”

  朱允炆点了点头,起身匆匆离去。

  看着学堂内稀稀拉拉的皇子皇孙,齐泰冷哼一声道。

  “都给我接着读!”

  “大学之道……”

  朗朗的读书声,在国子监皇室学堂中回荡。

  朱小宝漫不经心地朝外望去,依旧不见几个小家伙的身影。

  完了!

  等老爷子来了,这些小屁孩们恐怕真要挨揍了!

  朱元璋虽出身乡野,却绝非见识短浅之人,对子孙的教育尤为看重,且要求严苛。

  当年他聘请大儒宋濂教导朱标,即便对朱标疼爱有加,朱标仍免不了接受严苛的教导。

  老爷子对朱标尚且如此,对唐王那几个小家伙又怎会手软?

  怕是屁股都得被抽得开花!

  朱小宝正微微有些同情,就见学堂外,老朱背着手,面色冷峻地走来。

  朱允炆则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

  很快,两人就进入了学堂。

  一众皇子皇孙见到朱元璋,顿时吓得心惊胆战,个个低垂着头,不敢与朱元璋对视。

  由此可见,朱元璋在后代眼中,威慑力十足。

  等朱允炆回位坐下后,朱元璋冷冷扫视了一眼学堂内的皇子皇孙,向齐泰发问。

  “还没来?”

  齐泰赶忙抱拳行礼。

  “回陛下,自上课起已过了半个时辰,三名皇子仍集体未到!”

  闻言,朱元璋紧盯着朱小宝,沉声道。  :

  “你来!”

  这事儿跟我有啥关系啊!

  朱小宝心里暗自嘀咕,转而一想,刚才是朱允炆去请的老爷子,想来是这小子添油加醋的说了些什么。

  朱小宝实在难以理解朱允炆的心思,这点小伎俩能起什么作用?

  为何他总是乐此不疲呢?

  朱小宝起身,慢吞吞地朝老爷子走了过去。

  “皇爷爷叫孙儿何事?”

  朱元璋板着脸质问道。

  “你还好意思问咱何事?”

  “昨晚你与你那几个皇叔都说了什么?你这个大的胡作非为、德行不端,把你皇叔们都带坏了!”

  “你可知错!?”

  朱小宝挠了挠头。

  “这?他们是我皇叔,应当是他们大,孙儿小……”

  朱元璋又好气又好笑,却仍绷着脸。

  “你……”

  齐泰见皇帝态度有些缓和,赶忙进言。

  “陛下,此事干系重大,关乎德行,不可轻忽!”

  朱小宝微微瞥了齐泰一眼。

  老爷子冷哼一声。

  “咱问你,可知错?”

  朱小宝摇了摇头。

  “皇爷爷,说不定他们是因为昨夜发奋苦读,这才误了课,这算啥大事?”

  “再说了,皇叔们年纪尚小,课业太重会把他们培养成书呆子,孙儿倒是觉得,课业、私德、兴趣需一同培养才是,偶尔放个假也无妨。”

  听到“放假”二字,小皇子们猛地瞪大眼睛,激动地看向了朱小宝!

  齐泰直接怒了,大声呵斥道。  :

  “皇长孙,够了!简直是放肆!”

  朱允炆也道。

  “还望大哥慎言!我们年纪稍长,理应做好表率,怎能说出这般轻率的话来?”

  “皇爷爷,大哥在外多年,才接触教学国本之事不久,还请您不要怪罪大哥失言!”

  朱允炆看似是在替朱小宝求情,言外之意,却坐实了朱小宝的过错。

  朱小宝经历过的风浪不少,朱元璋也并非糊涂之人,这点小计谋,除了彰显你格局狭隘,还能有何用?

  身为大丈夫,却像妇人一样耍心眼,如何能成就大业?

  不过,朱允炆确实也难以成就大业。

  通观洪武、建文两朝史料可知,朱允炆生性柔弱善良,为人宽厚仁爱,表面上看具备君主应有的所有美德。

  若在太平盛世,这样的皇帝即便政绩平平,也会被后世史学家着重记载。

  但当下并非太平之时,北疆有枭雄正虎视眈眈地觊觎着江南的繁华富庶。

  掀开朱允炆美德的表象,便能发现他性格中存在优柔寡断、多疑懦弱,且目光短浅的弊端。

  在建文朝削藩一事上,他原本打算从强藩朱棣入手,却多次听信齐泰等人的建议,改为由弱到强、温水煮青蛙的策略。

  如此一来,不仅未能有效推进削藩进程,反而给朱棣等强藩留下了更多筹备时间,毫无益处。

  朱允炆执政期间,对文臣信任至极,对武将却防备过甚。

  这导致建文朝像徐允恭这样的虎将不被重用,而李景隆等纸上谈兵之辈却深受赏识。

  铁铉、盛庸等人多次击败朱棣,却屡屡被文臣弹劾,最终失去朱允炆的信任,君臣离心。

  耿炳文、平安等将领更是被朱允炆推向朱棣一方,使得朝廷武将势力日益式微。

  不过当下的局势,对朱小宝而言却是个机会。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6/6405/2542081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