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辽河岸边
不多久,本营中的弩兵上来了。
秦军的兵种配合在营一级建制中完成,一营作战部队有五百人,两百弩兵,三百戟兵,队一级则纯为戟兵或弩兵。弩兵缺乏自卫能力,不适合担任前卫,故前卫五百人中,有从别营调来的二百戟兵,后方的五百人中,则有四百弩兵,现在调上来二百弩兵,随弩兵同时上前的,还有前卫营的官大夫,他并不在前卫之中,而是跟着别营前进。
秦军对燕军的战车有些畏惧,官大夫上来后,立即约束各部间隔十步排好阵势,给战车留出足够的通道。他将各大夫召集起来,详细说明将要采用的战术。只可惜,这些士卒并非当初与燕军战车作战过的秦卒,而是刚刚从燕国招募的燕人。他们只接受了基本的队列训练和战术训练,对付车兵的战术,他们还从未演练过,甚至没有听说过。
刘季似乎是听懂了,但感觉执行起来很有难度,除非经过反复演练,在战场上要能做出这么复杂的战术动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刘季回来后告诉部下道:“若车至,视吾所之而避之,惟不可逆,逆则必死!吾左,汝皆左,右者死;吾右,汝皆右,左者死。志之乎?”
众人回答道:“志之!”
但敌军并没有发起冲锋,前面的那股敌军似乎就停在那里,等待秦军上前。一直到前军前部五千人都赶到,列好阵势,燕军也没有发起冲锋。
随前部行动的五大夫,一面催促后部加快行军速度,一面令前部继续前进,准备接敌。
刘季发现敌军时,就已经交午时了,前部列好阵势又过了两个时辰,已经是晡时了。由于是战阵之中,大小便都是不允许出列的。好在官大夫见敌军不动,下令全营原地坐下休息,这才有可能就地解决大小便的问题。
饥渴和寒冷是又一个问题。晨起是行军还好,坐两个时辰,连汗都冷了,汗湿的衣裳极不保暖,虽然没有大风,但还是感觉到飕飕凉意,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
就在刘季感到饥寒交迫时,鼓声响了。全营起立,以战斗姿态向前推进。公大夫到达后,两营混编成一个方阵,前方的四排弩兵,后面跟着六排戟兵,共有一百列,每列间隔十步。
要在进行中维持这样的队列,行进速度自然不可能太快,而且每行进一里左右就要重新整队。如此又行进了一个时辰,对面的敌军越来越清晰。刘季见对面敌军旗帜混乱,阵型不整,有些放心了,感觉应该只需要一两阵冲锋就能击溃对方。
由于这个方阵是两个营混编,最前面的大旗是公大夫的旗号,走在全阵的最前面,本阵的大鼓则位于阵后,公大夫立于鼓旁。
当能够看清对方的外形时,鼓声停止,全军停止前进。
现在已经可以看清,对方阵中没有战车。公大夫们被叫到五大夫和公乘那里,接受最后的战术指令。
公大夫们回阵后,各阵在旗鼓的指引下,每列的间隔缩小至一步,同时拉开了各营之间的间隔。
本军的后部还没有跟上来,目前秦军只有五千人,而且经过了一天的行军,已经十分疲乏。公大夫对士卒们道:“大夫令,灭彼虏,食彼粟也。”
虽然有些不情愿,刘季还是跟着全军一起高声呼喊:“万岁!万岁!万岁!”
五千秦军结成五个方阵,前方三阵,后方两阵。各阵在鼓声下,向敌军挺进。
对方的阵势更加混乱了,这令秦军的士气大涨。
对面射过来无数的箭矢,由于时机过早,箭矢都落在秦军阵地的前方,反而指引出燕军弓箭的射程。到达箭矢边沿,鼓声停止,前排的四百弩兵集体向前一步,射出自己的弩箭。明显可以看到对面有敌军倒下。第一排射出箭后,第二排前进到最前面,射出第二箭。然后是第三排、第四排。四箭前进了四步。这四步中,对方只是单方面挨打,没有能射出一箭。
第二声口令下,各排又依次前进一步,再密集地射出四百支箭。对面又有不少士卒倒下,阵型更加混乱。
第三声口令发下,弩兵又射出了第三批箭。燕军的阵型动摇了。
秦军鼓声大作,戟兵呐喊着冲杀出来,向对方已经动摇的阵势发起冲锋。
在惊天动地的呐喊声中,对方已经完全混乱了。刘季大喜,这场大胜已经在握了。
刘季所在队位于第三排。第一排是全军最精锐的士卒,他们奋不顾身地冲入敌阵。大部分敌军不战而逃,但仍然有不少士卒奋力抵抗。
前排的士卒奋力冲杀,他们并不与对面的敌军士卒多作纠缠,而是向敌军的纵深突破,遗留在身后的敌军士卒则交给身后的秦军负责清剿。第三排刘季所部更多地清剿遗留下的敌军士卒,不使他们从后背杀伤冲过去的秦军,但他们也很少停下来与敌军纠缠,只将有威胁的士卒杀死。被前两排秦卒冲过去,后面还有源源的敌军冲过来,一般的士卒被分隔在敌后,已经胆寒,多数曳兵而逃。
刘季呼喊着“杀呀!,挺着长戟往前冲,如果有敌军挡道,就手起一戟将对方刺倒,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挡。如果发现旁边有士卒被敌军绊住,他就上前协助将敌军刺倒,将同伴解救出来,继续往前冲。
三个秦军方阵迅速杀透燕军阵型,前出到敌军阵势的后方。第一阵的燕军纷纷后退,也冲乱了后阵的燕军。各阵的秦军并不停留,凶猛地尾随溃散的燕人冲入敌阵。后阵的燕军阵型大乱,虽然后方鼓声大作,催促他们冲锋,但前进的道路上到处都是前阵的溃兵,燕军无法组织起有组织的抵抗,也迅速崩溃。
连续突破了燕军两道战阵后,刘季已经感到气喘吁吁,他听到后面的鼓声停了下来,前面的大旗也已经停了下来,刘季也就停下脚步,拼命地大口喘气。
落在后面的弩兵和两个方阵的预备队顶了上来。弩兵一边前进,一边向已经混乱了燕军射击。由于燕军已经不成行列,人员都挤在一团,这种密集的射击杀伤力很大。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士卒被射杀,燕军更混乱了,并且拼命地向后退却,而秦军则保持着一步一停的速度,以维持阵型不乱。不多久,燕军就逃出了弩兵的射程之外。
五大夫下令停止射击,指挥部队追踪敌军前进。过不多久,前面出现了大批人群堆集,叫喊、咒骂、哭泣声乱成一团。突然有人大叫道:”秦军至矣!“那片人群更加混乱。
五大夫命全军大呼:”降者免死!“前面的两千多人齐声高叫:”降者免死!降者免死!降者免死!“边走边喊,这声音渐渐压倒了人群中的混乱。
五大夫在两个方阵之间竖起一个戟门。那群人群你推我看了一会儿,开始有人高举着双手快步走向戟门。有了人带头,一个又一个人高举着双手走向戟门。穿过戟门的士卒并不停留,接着穿过后面的秦军阵地,直接消失在视野中。——只要放弃抵抗,他们就可以直接回家。
这群人很多,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举手投降,那些原本三心二意的人也都放下武器,全部投降。当受降工作完成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五大夫一面下令收缴遗留下的兵器、器械、旗帜等物,一面指挥士卒设营。在设营的时候,刘季发现,眼前竟然是一道大河。营地就设在距离河岸大约三里的地方。
秦军大获全胜,燕军遗弃下的物资堆积如山。安下营栅后,各营果然飘起了粟粥的香气。闻着这股香气,刘季心里竟然升起一股隐隐的悸动。这是他幼年熟悉的气味,当他离开家乡,到达寿春后,每天吃的都是大米饭,粟已经很少吃了。到了燕国后,他基本上是饥一顿饱一顿,基本没有烹煮粟粥的经历。参加秦军作战后,他才重新开始闻到粟粥的香气,但以前从来没有产生过这样的悸动:他似乎是思乡了。刚刚经历了一场严酷的作战,却想到归乡,这是什么意思?
燕军遗留下的物资很丰富,不仅有粟,还有盐梅,令这顿晚餐的滋味犹为香美。
五大夫派出军使向李信告捷。
第二天,后军终于赶了上来,他们已经错过了那一场大胜。他们在河流的上游继续筑营。
李信的军使于午后到达河边。随即,各部公大夫被叫到五大夫的大帐。五大夫神色严厉给他们下达了一个任务:立即寻找尽可能多的船只!
秦军已经占领了辽河岸边很大一片河岸,事实上,只有位于最上游和最下游的营前往搜寻才有意义,其他各营搜寻到船只的可能性较低。但五大夫不听解释,严令各部必须立即找到船只。
完全摸不着头脑的公大夫回到营中后,派出一队前往河边、一队前往营后寻找船只。自然是毫无结果。几天后,就连往上下游分别搜寻的两个营也毫无结果。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0/602/5044694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