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780章 打工仔的逆袭(上)

第780章 打工仔的逆袭(上)


三年前的高考刚结束,李光明就知道他完蛋了,理综几乎交白卷,全是乱写一通。

    但是李光明心里倒也落个轻松,终于可以摆脱这无聊枯燥的读书生活,终于可以奔向社会,奔向自由了。

    高考结束后,李光明倔强的拒绝了父母老师们的提议——再去复习一年。

    因此换来了一顿“混合双打”加“竹笋炒肉”。

    他父亲扬言:“你个瘪犊子,不想继续考大学也可以,但是家里不养闲人,从今天你就给我出去打工挣钱去……”

    李光明揉了揉火辣辣的胳膊,头也不回地摔门而出。

    七月的阳光毒辣地炙烤着柏油马路,他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在社会上游荡了十几天,口袋里只最终只剩下皱巴巴的十块钱。

    路过网吧时,玻璃门上贴着的招工启事吸引了李光明的注意:“网管包吃住,月薪400”。

    一天后,李光明就穿着不合身的网管制服站在了收银台前。

    深夜值班时,油腻的键盘和此起彼伏的“网管加钱”喊声让他昏昏欲睡。

    好不容易熬到第二个月的发薪日,李光明攥着被400元钱蹲在消防通道里。

    烟头明灭间,他忽然想起班主任对他们说过的话:“读书时觉得教室是牢笼,等真正进了社会才知道,那里其实是最后的避风港。”

    远处传来早读课的铃声,原来这家网吧的对面就是李光明曾经就读过的县一中。

    “我的人生不应该这样啊……”李光明心中暗暗下了个决定。

    拿着网吧打工赚来几百元钱,李光明坐上南下的火车。

    路上的风温润中透着清冽,树叶摇曳,像翩翩起舞的少女。

    阳光淅淅沥沥地洒着,一路泼墨,留下满地金黄色的印迹,很美很美。

    到了燕京站下车,李光明坐上通向刘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大巴,心情雀跃地奔向他表姐。

    大巴司机说目的地到了,就把李光明赶下了车。

    下车后李光明就大开了眼界,这里跟想象中一样,高楼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人群,像潮水,霓虹刺眼,灯光恍惚,亦幻亦真。

    不过有繁华也有阴暗的地方,每座城市都不是那么十全十美。

    李光明打车来到文庄电子产业园,从名字上就能听出来这里是城市的郊区。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天桥,天桥底下昏暗且潮湿,还闻到了一股发霉的味道。

    不过依旧是车水马龙,街上的电动车、摩托车到处跑。

    表姐带李光明兜兜转转走了好多路,终于到了一家宾馆,然后表姐交待几句就走了。

    宾馆房间用的是铁门,关上门之后还得拉栓,那个栓很细,感觉稍微一用力就会断了。

    隔音效果很差,李光明听到了走廊里各种男人的嬉笑打骂,隔壁房间露水鸳鸯打情骂俏,以及别的地方的猜拳喝酒声。

    李光明当时就崩溃了,当晚没有睡觉,把床头柜和桌子都挪去抵住门,然后就这样坐到了天亮。

    李光明打工的这家工厂是给诺基亚手机代加工屏幕的,算是一个大厂。

    一天上班12个小时,必须站立工作,上厕所要打报告且不允许超过5分钟,这5分钟还包括了换无尘工衣,来回返程的时间,真的是可以用打仗来形容。

    中午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但是除掉排队打卡,换衣服以及通勤时间,吃饭都要狼吞虎咽才行。

    工作对李光明来说更是酷刑,不许说话,反复重复一样的事情,如果出错更是被拉长骂得毫无尊严,各种脏话和恶毒的话都用尽。

    李光明真的很不理解,为何世上会有如此恶毒之人?

    久站工作让李光明腰痛,背痛,脚底痛,加上害怕被拉长骂,精神总是紧绷,让他一天工作结束之后,头也炸裂痛!

    有段时间排李光明夜班,他几乎连续半个月都没见过黑夜。

    回到宿舍,更是鸡犬升宁,宿舍的人有的是白班,有的是夜班,生活作息完全颠倒,搞得大家都无法休息,怨气很重。

    也许是因为一切都太紧绷了,大家的火气都很大,所以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里,到处都有纠纷。

    走路的时候不小心踩了你一脚,或者宿舍里谁说话稍微大声一点,就会引发战争,甚至开打。

    李光明望着窗外闪烁的霓虹灯,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这与他想象中的打工生活截然不同!

    虽然每天的工作强度不小,但好在收入稳定有保障。

    刘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严格执行最低收入保障制度,每月15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就像一道坚实的防护网,让工人们的权益得到了基本保障。

    即便遇到再吝啬的老板,这项政策也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商管局的监管力度相当严格,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就会开出高额罚单,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

    对李光明来说,每月2500元的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和加班费)在九十年代末两千年初的物价水平下,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待遇了。

    这笔钱不仅能满足日常开销,还能让他偶尔犒劳一下自己,这在当时可是让不少同龄人羡慕的收入水平。

    李光明在厂里认识了不少同龄工友,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都是从外地前来燕京打工的。

    这些年轻工友学历不高,大部分都是初中学历,像李光明这样的高中毕业的不多。

    不过也有例外。

    其中有个叫王梅的姐姐比李光明年长3岁,是个在读大学生,她冒充辍学人士,混进了工厂,打算做两个月就辞职回学校。

    王梅跟同李光明一个班次。

    王梅说,她也是村里出来的姑娘,父母重男轻女,初中毕业就让她出去打厂工,给哥哥挣彩礼钱。

    幸好王梅中考考得特别好,被区里最好的高中录取且免去一切学杂费,并且每个月可以领取助学金,她靠着这些助学金撑完了整个高中。

    王梅说她其实不聪明,甚至有点不开窍,完全是靠着勤奋的精神才能考到那么好的成绩。

    高考王梅没考上二本,三本又读不起,但是她从未想过放弃学业。

    王梅没有选择读二本,而是报了刘家庄大学城的一家大专院校。

    她说大专学费便宜,自己家的情况可以申请到助学金,大专的学生不大爱学习,她虽然不聪明但勤能补拙,她连续三年都能拿到奖学金,平时周末从来不做兼职,而是学习。

    学习专业知识,每科都几乎拿到优,老师布置的作业,王梅总是认真对待,学校的比赛她也会勇敢参加。

    三年了,寒暑假都不回家,而是出去兼职。

    王梅选择进厂,因为进厂包吃包住工资高,攒到的钱可以支撑她的学业和生活。

    王梅还说她一边读大专,还一边自考本科,大专毕业后她就能拿到本科以及学士学位了。

    她接下来还要考研,研究生毕业后就要考公务员,她不但要考公务员,还要考刘家庄地区的公务员!

    王梅讲这些的时候,眼睛望着远方,似乎真的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她跟李光明说,脱离学校和学习的自由是暂时的,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以及拿到的文凭,可以让你终生自由。

    那天他们聊了很多,李光明很庆幸可以遇到她。

    李光明决定回去再复读一年,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去年高考成绩出来了,李光明跟王梅一样,没能上二本,家里也没经济能力可以支持他读三本。

    李光明毫不犹豫地选择读了刘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专科院校。

    王梅对李光明的影响很大,再加上打工生活的劳累,枯燥,以及不适应,让他更加坚定了他要读书的决心。

    李光明就读的刘家庄农学院虽然是一所专科院校,却有着令人称道的办学实力。

    这所拥有三十年办学历史的院校,以其扎实的教学质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当地享有盛誉。

    最让学子们安心的是,学院与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人才输送渠道。

    只要在校期间勤奋学习,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能直接进入赫赫有名的刘家庄农垦集团工作。

    这家农牧业巨头可不是等闲之辈,它在全球农业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排名前五的大型农业集团,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李光明背着简单的行囊走进校园时,阳光正好洒在教学楼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校园里绿树成荫,三三两两的学生抱着书本匆匆走过,远处传来图书馆悠扬的闭馆音乐。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既陌生又亲切。

    农学院的宿舍是六人间,虽然简陋但干净整洁。

    李光明的室友们来自天南地北,有像他一样高考失利选择专科的,也有对农业技术充满热情的。

    晚上熄灯后,大家常常躺在床上分享各自的经历和梦想。

    李光明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奋斗故事。

    开学第一周,李光明就感受到了与工厂截然不同的氛围。

    课堂上,老师不会用脏话训斥学生,而是耐心讲解每一个知识点;

    食堂里,同学们可以悠闲地边吃边聊,不用像打仗一样狼吞虎咽。

    最让他惊喜的是,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从农业科技到文学经典应有尽有。

    李光明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

    每天清晨五点起床背诵英语单词,课后留在教室复习笔记,周末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

    他加入了学校的自考辅导班,和王梅一样准备着本科考试。

    虽然学习很辛苦,但每当掌握一个新知识点时,那种成就感是流水线上的重复劳动永远无法给予的。

    在农学院,李光明还遇到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恩师——张教授。

    这位年近六旬的老教授发现李光明对农作物育种特别感兴趣,便经常在课后给他“开小灶”,甚至邀请他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

    在张教授的指导下,李光明第一次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科研的魅力。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王梅特意来到农学院看望李光明。

    她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远远地就看见李光明站在实验室门口向她招手。

    “王梅姐!”李光明快步迎上前,眼中闪烁着欣喜的光芒,“恭喜你成功'上岸'了!”他上下打量着眼前焕然一新的王梅——她将乌黑的长发利落地扎成马尾,一身剪裁得体的藏青色女式西装衬托出她挺拔的身姿,脚上的黑色小高跟在地面上敲出清脆的声响。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鼻梁上那副精致的无框眼镜,镜片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整个人散发着知性而干练的气质,与记忆中那个总是穿着工装的工友判若两人。

    王梅毕业后就参加了高新区的公务员考试,虽然她的笔试成绩不是最好的那几个,但是面试却打动了所有评委。

    如今王梅被分配在东岸区“幸福里”街道办事处工作。

    王梅的人生完全不一样了。

    看着王梅的人生轨迹发生如此积极的转变,李光明在由衷为她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暗自下定决心。

    他紧握拳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王梅姐能做到的,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也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谢谢!喏,我有个礼物给你,快瞅瞅喜不喜欢!”王梅眉眼弯弯,笑盈盈地将一个精致的礼品袋递到李光明面前。

    李光明下意识地接过袋子,指尖触碰到包装时感受到细腻的质感,不禁好奇地问道:“王梅姐,这是.?”

    “打开瞅瞅不就知道了!“”王梅俏皮地眨眨眼,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当李光明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时,一部崭新的华威mate1手机映入眼帘。

    他的瞳孔瞬间放大,声音都提高了八度:“这这是华威手机?王梅姐,这份礼物太贵重了,我不能收!”说着,他连忙将手机连同包装盒一起往回推,脸上写满了惊讶与不安。

    王梅却固执地将手机重新塞回他手中,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傻小子,这是我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

    记得在工厂时,你帮我出头,跟欺负我的人打架,被打得头破血流……”

    李光明的眼眶微微发热,他低头摩挲着光滑的手机外壳,金属的凉意从指尖传来。

    远处传来下课铃声,惊起几只白鸽扑棱棱飞过他们头顶。他终于抬起头,声音有些哽咽:“王梅姐,我将来一定会”

    “打住!”王梅笑着打断他,“我可不是来听你立军令状的。”她指了指校园,“走,带我去你们食堂尝尝特色菜,听说农学院自产的有机蔬菜特别新鲜。”

    两人并肩走在铺满银杏叶的林荫道上,王梅忽然停下脚步,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

    “差点忘了正事,”她翻开密密麻麻的笔记,“这是我备考公务员时整理的资料,包括行测技巧和申论范文。”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在纸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光明如获至宝地接过笔记本,纸张翻动间飘出淡淡的墨香。

    他注意到每页边缘都贴着彩色标签,重要知识点还用荧光笔做了标记,甚至有些页脚还画着加油打气的小漫画。

    这样用心的笔记,不知凝结了王梅姐多少个挑灯夜战的夜晚。

    李光明捧着王梅的笔记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注意到扉页上娟秀的字迹写着:“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与光明共勉。”这行字仿佛有千斤重,让他更加坚定了前行的决心。

    (本章完)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14/14311/1111038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