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祖辈们:隔着时空看后世山河 > 第533 章 生育补贴

第533 章 生育补贴


{育儿补贴出来之后,生育率会提升吗}

育儿补贴这事刘晓希倒是不清楚,干脆搜索起来相关新闻。

祖辈们也跟着看,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但要说生育率会不会因此提高,大家可不好说。

不过多了点补贴,对后世人倒是好事。

然而随着看到后世人的讨论后,各朝人士才发现他们想当然了。

{网友一:补贴刚出来,很多母婴商家都涨价了。

他们把孩子当作父母的软肋。

我上个月买的一罐一段奶粉,价格191元,现在已经涨到269元,吃相太难看。

这些商家都在明里暗里的涨价。}

历朝历代的老百姓脸色都不好看。

大家都是普通人,后世的百姓和他们也一样,没有谁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原本大家还感慨补贴很不错,结果转头这笔钱就被商人惦记上。

正直的读书人气愤的说道:“这是连脸都不要了啊,按后世一个婴儿一个月至少也是五六罐奶粉,一罐奶粉涨价几十块钱,算下来利润不会少。”

抱着孩子的妇人气鼓鼓的,“按他们之前卖的价格,说明就有利润,现在又涨价那么多,合着好处全是商人得到了。”

大娘气得不行,“一定要狠狠的惩罚这些丧天良的人。”

......

百姓们的愤怒不消反涨,很多经商的小商小贩此刻都缩了起来,就怕人们对后世无良商人的怒气转嫁到他们身上。

帝王们此刻都是统一的厌恶。

作为一个帝国的掌舵人,他们自然也是要从全局考虑,后世从补贴上想要尽可能减轻父母的育儿成本,这点他们是赞成的,毕竟生育率持续走低不是什么好事。

但这些商人的做法,是真的让他们气得不轻,商人在这种事情上拖后腿,这是帝王们不能容忍的。

历朝历代,人口都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

民国

先辈们的表情都泛着冷意,这事简直触怒了他们。

父老乡亲们更是毫无顾忌的骂,养孩子和家家户户相关,大家怎么可能不生气。

{这种事情不只是这一件,只要是咱妈推出补贴,商家都会偷偷涨价。

最终补贴没有让百姓兜里的钱变多,反而会因为消费者在采购必需品时,全数流向商家或是卖方。

补贴的初衷是让百姓们敢花钱,但是商家都会想方设法将这些钱揣进自己的口袋。

最终结果就是补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百姓的钱没有增多,东西没多买,消费没增加,商家的利润却是实打实增加了,钱还是进入到少部分人手里,这就是死局}

知道这件事的结果就是,历朝历代对商人依旧是保持着原本的态度,甚至因为此事,很多商人都不受百姓待见。

小商小贩们也挺苦的,本来看后世对商人没有轻视,渐渐的他们的日子也稍微比以前好一点,但现在这一番事爆出来,直接回归原点。

这一想,古代的这些商人也不满了,要不是后世无良商人太过自私贪婪,现在也不会影响到自己,这下,朝廷对商人的态度可能又会严格起来。

帝王们想得很清楚,如果他们朝代的商人也敢学后世商人这套,别怪他们翻脸无情。

可以说,历朝历代的人们,不管什么职业,对无良商贩都没什么好脸色。

能在各时空犯众怒、让祖辈们都产生不满,不得不说这些无良商家有点本事。

秦朝

朝堂上

已经从西域回来的李斯站上前说道:“陛下,某些商人为了利益,连国都可以不顾,大秦对他们不可太过宽松。”

冯去疾也附和道:“微臣也赞同。”

商人无国界,虽说不是每个商人都坏,但真到时候,谁能保证。

嬴政眼里冷光一闪,闭了闭眼,再次睁开时已经恢复平静,他对商人可以稍微宽松点,但也绝不可能向后世那般宽松,一些政策终究要有个度。

元光年间

刘彻也在总结后世的经验教训,商家要涨价,可以,根据原材料的涨幅来定,涨价也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不是看到补贴后,连脸都不要了。

“终究不能太宽容啊。”

贞观年间

李世民气笑了,如果是自己朝代,谁要敢这样做,他绝对剁了对方的爪子。

开宝年间

赵匡胤拧着眉,大宋的商业其实挺宽松的,不过如今看来,该宽松的宽松,但该严格的时候也要严格才行,尤其是后世这种情况,不做出一定处罚,以后会有其他商人有样学样。

洪武年间

朱元璋厉声怒斥,“按老子说,就是将这些蠢货全宰了,什么利益都想贪,给他们脸了。”

面对这些事情,这些铁血帝王可不会就这样算了。

后世讲律法、讲道理,但在封建时代,皇帝有的是办法。

民国

对后世的情况,先辈们虽然有心无力,但至少给他们打了预防针,等以后到了和平时期,他们只怕也有了应对之法。

这一楼,针对奶粉涨价一事,讨论的网友不少。

【终于理解老祖宗重农抑商了】

看到这条评论,除了古代商人无奈外,其他人纷纷赞同。

别说大家不待见商人,而是这个涨价事件一出来,真的让人如鲠在喉,跟吞了苍蝇一样恶心。

古代商人现在也都老老实实的,即便是不老实的,现在也都先安分下来,心中对后世的无良商家也大为不满,很多人嘴里都在“问候”。

【有些表面上没涨价,但原本的重量是900克,现在变成了850克,暗戳戳把每罐奶粉重量降低了】

祖辈们木着脸,连话都不想说了。

真是足够把人气死的。

老百姓们怒气冲冲,简直是把逐利表现得淋漓尽致。

很多人难免会想到大灾面前,某些商人趁机哄抬物价,古代不会没有,百姓们的愤怒可想而知。

先辈们生气也没办法,说这些商人违法了吗,也没有,只能说是无良,最好还是约谈一番。

大家心里也清楚,如今后世的婚恋市场下行是必然趋势,为了保住利润,这些商家的想法很容易理解,那就是能捞一笔是一笔。

【吃相太难看,这笔钱被资本家拿走,工厂里面生产奶粉的工人,工资也不会上涨】

厌恶资本家的同时,古代的老百姓们也没办法,只能建议后世人多用母乳喂养孩子。

大娘表情不太好,“母乳健康安全,唉,至少少让那些黑心商人赚钱。”

老妇人想了想说道:“后世人生活条件好,平时吃的好,喂母乳也不错。”

......

【想生孩子的还会生,不想生的也不会为此去生】

祖辈们是相信这话的,很多人一开始就想到了,只是被奶粉涨价这事气昏了头。

普通百姓都知道后世养娃的成本有多高,虽然有些补贴,但不想生孩子的人,依旧不会生。

看完这个,刘晓希难免想到明末晋商的事情。

“...关于晋商是否通敌,现在也还存在争议,虽然有记载晋商给后金售卖火药、粮食等军需物资,但商业行为的可能更大,至于政治立场倒是不清楚的。”

各朝的正义人士,眼中都有不耻和厌恶,不管如何,和敌人交易,这屁股就是歪的。

明朝皇帝和百姓生气吗,自然是气愤的,心里恨不得把这些混球剁吧剁吧。

朱元璋就不用说了,恨不得将这些狗屁商人抓来紧紧皮。

朱棣的脸色也黑成了炭,咬紧的牙关可见有多愤怒。

朱由检现在要不是理智还在,恨不得立刻就将那些商人抓来抄家灭族。

“朕不急、到时候总要新账旧账一起算。”

......

明末的晋商们面如死灰,他们完了。

魏忠贤嘴角勾了勾,大概皇上又要给他下派任务了。

刘晓希提醒完晋商的事后,换了新帖子刷。

{近代军事史上的传奇}

传奇?原本还在议论明末晋商的祖辈们,都被这个新帖子吸引了。

军事史上的传奇,这几个词连在一起,别的先不说,还是很有看头的。

至少历朝历代的将士们都很关注。

{在近代军事史上,有一个传奇军人,他的一生算得上是一部近代史。

老爷子姓蒋,名维平,是河北人。

1878年,即光绪四年,他出生在房山一个农民家庭。

因为家境贫寒,他七岁时就会捡柴,15岁就当起了裁缝铺的学徒,16岁又当了长工,一干就是4年。

其中,1895年,甲午海战战败,九州大地上的爱国青年们,救国热情高涨,其中就有他。}

清末的年轻人们,眼中都亮晶晶的。

如今也有很多人投入到救亡图存中,他们当中也有很多出自普通家庭,甚至是穷苦人家,也许以后,他们也会活成后世人嘴里的榜样,成为后世人佩服的先辈,就像这个蒋姓年轻人一样。

不得不说,这个激励效果杠杠的。

至于历代的房山蒋姓人家,还在猜测这会不会是他们的后人。

民国

药房内,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看着光幕有些失神。

连家里人叫他都没注意。

{1897年,19岁的老爷子就去参了军。

一直到北洋时代,老爷子都尽责尽职,一路干到了副团长。

结果因为看不惯上司打骂士兵,他将团长绑在树上抽了一顿,无疑被开除北洋军军籍。

之后,老爷子回到了家乡,边干农活、边学医术。

他的医术好,很快在十里八乡出了名,就开始了悬壶济世,给穷苦百姓免费看病。}

各时空,夸赞的人不少。

百姓们对这种心善的医者很有好感,古代看病不容易,还要花很多钱,不收钱免费治病,在百姓们心里可不就是大好人嘛,而且他还阻止上级打骂士兵哩。

古代军营,将领打骂士兵家常便饭,但官高一级压死人,士兵们也是敢怒不敢言。

“这人心地真好,唉,可惜我们遇不到。”

“他真厉害,不仅能当兵,还能学医,这脑袋瓜看着就比咱好使。”

......

像卫青、岳飞、辛弃疾他们,也是不赞同打骂士兵的,但不是每个将领都这样为人考虑。

李靖眼里还带着欣赏的目光,能从新兵到副团长,就说明此人的能力不低,还有一颗善心,甚至出了军队后,又能成为一个大夫,一看就勤奋好学。

民国

中年男子已经确定了,光幕上说的是自己。

心里不可避免有些激动,这代表着他以后不会一直留在家乡,依旧会是一个军人。

住在附近的邻里邻居们也回过味来了,纷纷上门的上门。

{可惜老爷子安静的生活,很快就被战争打破。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他的家乡也沦陷了。

倭寇走了,他自发组织幸存者救援。

然而溃败的国派残兵来了,老爷子被劫走,充当对方的军医。

虽然莫名其妙,但一开始,老爷子也是存着好好当军医的想法的。

可是看到这些残兵的残暴,老爷子当即决定跑路。

成功跑掉后,他和家人在云霞岭避难}

各朝人士不得不感慨这老爷子当真是老当益壮。

很多人很容易算出他的年纪,59岁还能摆脱溃兵,这能力不叫人佩服都不行。

华佗倒是能理解,他们当大夫的,一般身体都会太差,况且还要经常上山采药,即便自己现在年纪也不小了,但身体素质,华佗是不虚的。

民国

宛平城的百姓们笑容都淡了下来,虽然倭寇的炮火还没袭来,但也足够大家生气和紧张的。

不过这一世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数,历史可不一定按着原本的轨迹走。

即便真的按历史进行,但大家也不会坐以待毙。

{1938年,赤兔军来到云霞岭附近,要准备弄一个根据地。

老爷子得知后,立刻让女儿给自己写了参军申请。

此时的他已经60岁了,绕过倭、伪军封锁线,日夜赶路总算是来到了根据地。

被他的抗日热情打动,组织同意了。

他的胡子一直留着,参军后也没剪掉,很有标志性。

如今的他总算是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队伍}

看到60岁还能参军,各朝百姓都诧异极了。

主要是谁都没想到,这老爷子年纪那么大了,对参军还抱有那么大的热情。

一想,老祖宗们都很受感动,大概是国破山河在,想为国家尽一份力量吧。

帝王们还很赞许,可不是谁都这样。

李世民语气里都是敬重,“在民族的危急关头,人家还能站出来保家卫国,当真是老当益壮啊。”

朱棣低声笑了,“怪不得是传奇军人,就是有这样一帮人在,九州大地才没落入豺狼们之手。”

崇祯年间

朱由检有些讽刺的说道:“六旬老人为国参军,偏偏现在却有一群商人为了利益连国家都出卖,数典忘祖之辈。”

王承恩低着头,“皇上,那这事。”

“让魏忠贤去查,吴三桂和卢象升他们多留意边境的情况。

”朱由检眼里划过一抹暗色,“等朕拿到证据,就是他们的死期。”

民国

知道了后续发生的事情,留着长胡子的男子笑了。

街坊邻居都围了过来。

“蒋大夫,你真厉害,没想到六十岁了还去参军了。”

“可不是嘛,咱蒋大夫,那可是咱这里的骄傲。”

......

{参军后,老爷子被调往延安当军医。

当时的药品急缺,他四处寻访,到处找药材、配药方。

1942年,响应号召,老爷子又来到南泥湾垦荒,他成了农场负责人。

在他的带领下,粮食丰收,不光满足当地的需要,还能上交一部分。

东大建起来后,因为缺乏专业人才,老爷子又干回老本行,担任起258医院的副院长。

和鹰酱打起来的时候,他还申请去前线,但老爷子年纪太大了,没被批准。

一直到86岁高龄,他都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将这一生奉献给了九州大地}

各朝人士不光是佩服这老爷子的精神,这老爷子的事迹,还给不少古代年轻人有了动员心。

特别是在清末,可以说凭一己之力,强化了大家的目标。

民国的父老乡亲们也一点不落后,别人能以60岁高龄参军,他们也可以。

不服输的大爷大娘们,都积极的很,即便上不了前线,但后方有他们守着。

这事极大的推动大家的革命热情,万一也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这可是无比光荣的事呢。

乡亲们还希望,有一天和祖宗联系上的时候,可以自豪的告诉自家祖宗一声,咱家后代不是孬种,也要告诉后人,咱就是这么牛逼。

尤其是看到刘晓希提到自己的爷爷,参过军、打过鬼子、还跨过鸭绿江,语气里满是自豪。

民国的乡亲们更热情了,他们也希望有一天后代提到他们的时候,也能是这般的自豪。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2/2085/2328033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