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的绝色小姨小说阅读 > 第九百二十八章 非遗里的中国

第九百二十八章 非遗里的中国


随着“工艺融合”系列和“古艺新生”系列产品的逐渐成型,“古艺新境”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仅苏州本地的媒体纷纷前来采访报道,就连中央电视台的《非遗里的中国》栏目也关注到了这个项目,专程来到苏州,拍摄了一期关于“苏州记忆”文创项目的专题节目。

节目录制当天,“古艺新境”的庭院里格外热闹。

周师傅现场演示竹编工艺,手指翻飞间,一个精美的竹编小篮就成型了。

沈师傅演示缂丝工艺,梭子穿梭,兰草纹图案逐渐显现;张师傅演示榫卯结构,几块木材在他手中很快就拼接成一个稳固的灯架。

姨婆则坐在绣架前,演示“盘金绣”针法,金线在她手中灵活地游走,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赞叹。

徐佳莹和周慧向观众介绍了“苏州记忆”项目的理念和产品,当“古艺新生”系列的缂丝围巾、苏绣手帕等产品展示出来时,现场观众都露出了惊艳的表情。

“这些产品太精美了!”一位观众感慨道,“不仅好看,还蕴含着这么深厚的文化内涵,买回家不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一件收藏品。”

节目播出后,“苏州记忆”文创项目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关注,线上电商店铺的订单量激增,线下文创商店的产品也供不应求。

王丽忙着对接生产、发货,虽然累得脚不沾地,但脸上却始终带着笑容:“没想到节目影响力这么大,咱们的产品一下子就火了!这说明传统工艺只要创新得当,就一定能被市场认可。”

邢梦洁则忙着应对媒体采访和网红探店,她的手机每天都被各种合作邀请打爆了:“现在每天都有很多网红、博主想来‘古艺新境’探店,还有很多品牌想和我们合作,咱们的‘苏州记忆’真的成了苏州的文化名片了!”

苏木和徐佳莹则保持着冷静,他们知道,产品的火爆只是一个开始,传承传统工艺的路还很长。

他们计划扩大“工艺青苗计划”的规模,招收更多对传统工艺感兴趣的年轻人,邀请更多手艺人担任讲师,培养更多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同时,他们还计划与苏州的高校合作,设立传统工艺设计专业,将“苏州记忆”项目作为实践基地,让更多年轻人接触、了解传统工艺。

江南的春天渐渐深了,“古艺新境”庭院里的玉兰花完全绽放了,洁白的花瓣在阳光下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联合团队的设计师们正在对“工艺融合”系列和“古艺新生”系列产品进行最后的优化,准备举办一场盛大的新品发布会。

徐佳莹的《苏州古艺:那些即将消失的老手艺》书稿也已经完成,正在联系出版社。

“工艺青苗计划”的第二期培训也即将开班,已经有上百位年轻人报名申请。

王丽站在庭院里,看着眼前忙碌而充满活力的景象,心中满是骄傲和感慨。

她想起当初投资“苏州记忆”项目时的犹豫,现在看来,那真是她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她参与到了一项有意义的事业中,为传统工艺的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邢梦洁抱着呆胶布,看着院子里来来往往的游客和学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呆胶布已经成了“古艺新境”的明星,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来和它合影,它也总是温顺地配合着,仿佛知道自己是在为传统工艺的传播做贡献。

周慧看着自己和团队的设计成果,心中满是成就感。

她计划将“苏州记忆”的模式带回乌镇,结合乌镇的水乡文化,打造属于乌镇的非遗文创品牌,让更多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生机。

徐佳莹和苏木并肩站在玉兰树下,看着庭院里的一切,相视而笑。

姨婆拄着拐杖,慢慢走到他们身边,看着满院的年轻人,看着那些蕴含着传统工艺精髓的产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她知道,这些老手艺不会再消失了,它们会在这些年轻人的手中,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继续传承下去,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阳光透过玉兰树的枝叶,洒在每个人的身上,温暖而明亮。

这份美好与热烈,并没有局限在钮家巷的一方庭院里。

随着《非遗里的中国》专题节目的热播,“苏州记忆”文创项目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苏州乃至全国掀起了层层涟漪。

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一早,徐佳莹还在和周慧团队讨论“古艺新生”系列的包装细节,庭院门口就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

邢梦洁抱着呆胶布跑去开门,门外站着两位背着相机、拿着笔记本的年轻人,脸上带着礼貌的笑容。“您好,请问这里是‘古艺新境’吗?我们是《苏州日报》的记者,我叫李敏,这位是摄影记者张强。”

领头的女记者递上名片,语气诚恳,“我们看了《非遗里的中国》的节目,对‘苏州记忆’项目特别感兴趣,想过来采访一下,不知道你们方便吗?”

邢梦洁连忙回头喊徐佳莹和苏木,声音里难掩兴奋:“佳莹姐、苏木哥,有记者朋友来采访啦!”

正在工作室讨论工作的众人闻言,纷纷停下手中的事情走了出来。

徐佳莹快步迎上前,接过名片笑着说:“李记者、张记者,你们好!欢迎欢迎,快里面请!”

苏木也跟着招呼:“没想到节目刚播完,你们就找过来了,真是太效率了。快坐,我给你们泡杯碧螺春。”

李敏和张强跟着众人走进庭院,目光立刻被眼前的景致吸引。

白墙黛瓦下,玉兰花开得正盛,桂花树下的缂丝织机旁,沈师傅正在指导学员编织。

竹编体验区里,周师傅带着几位年轻人在编收纳篮,竹丝在他们手中灵活翻飞。

不远处的展示架上,“工艺融合”系列和“古艺新生”系列的样品整齐陈列,缂丝竹编收纳篮、苏绣榫卯台灯、晕色绣云纹围巾,每一件产品都透着匠心与美感。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096/4096342/5025223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