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民间邪物商人免费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刀马人物

第二百三十七章 刀马人物


还指不定谁照顾谁呢,我微不可见地摇了摇头,“好了好了,到时候别给我添麻烦就谢天谢地了。”

“嘁,你就知道损我。”听她这埋怨的语气我都能想象得到她在那边翘着嘴的样子。

“好了,你继续置办东西吧,记得别买太多。”

“知道啦,我买东西去了。”

挂了电话,我拖着行李箱往回走。

我没有陈意兰那么兴奋,心里平静得很,该怎么样怎么样,顺其自然地发展。只是心里想着去了之后应该从哪找起。

看了眼时间,才两点不到,还早得很。明天下午才出发,不着急,今天该开店开店。没必要为了明天的事打乱今天的节奏。

走到商业街街口,我想起来屋里没茶了,张敬陵不太爱出门,我得给他预先多备点,顶好能喝上十天半月,等我回来的量。

先把那只二十四寸的行李箱放进车里,我关上车门,空着两手往旁边的一条老街走。

商业街的旁边是一条老街,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冷冷清清,一个热闹非凡。

这老街铺的还是青石板路。我就特别爱来这。青石板冒出的丝丝凉气可比空调里的舒服不知多少倍。

还是之前那间茶叶铺子,上次买云雾芽青不成的那家,之后我就常来着,老板和我也逐渐熟络。

此刻老板正捧个小茶壶,坐在一张竹椅上悠悠闲闲地喝着茶,打量着来往的,稀稀落落地几个行人。

看见我,老板一抬下巴,从竹椅上直起身,“来啦。”

我略一点头,冲他露出个和善的笑。

“还是上好的铁观音?”边问,老板边扶着椅子边缘起来。

“诶,是,这次多拿点,够喝上大半个月的那种。”

“好勒。”老板应了一声,耷拉着一双深蓝色拖鞋往里走。

“这次怎么一口气买这么多。”老板扯下一只袋子,将茶叶装好递给我。

我回答说这次得出趟远门,家里人爱喝这茶,得多备点放家里,“多少钱?”

“这一共一斤二两,六百。”

“行。”我抽出六张红票子递过去,钱包立马瘪下去一半。

做了笔生意,老板兴致挺高,数过钱后便问我去什么地方,得这么久。

我回答说是去双鸭山。

“双鸭山呐。”老板的两道白眉抬了抬,“那是个好地方。”

“您去过?那边地理环境如何。”正好向老板打听打听,提前了解一下情况。毕竟我对于双鸭山,仅知道那个传说。

老板两边的皱纹往上提,“哎呀,这真不好意思,我没去过,是我女儿去哪里旅过游,说那边风景不错,是个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没事,我也就顺口一打听。”我这回可不是去旅游,“好,您忙着,我就先回去了。”朝老板摆一摆手,我提着茶叶往外走。

外边的太阳毒辣,我就挑着屋檐下走,边走边朝里边打量,看看还有什么需要置办的没有。

走着走着,目光停留在一块木制招牌上,上头写着聚宝斋古玩店。

前几回来也没见着有这么个古玩店,看来是新开的。

外头搁着两盆景观黑松,店面不大,门是那种掉了漆的老木门。它这样子若不是我经常来,还真以为是开了十来年的老店。

我这人有个毛病,也算是职业病,看见这种古玩店古董店就想进屋去瞧瞧,即使不买东西,也看看人屋里的宝贝,顺带着学习学习。

想着下午也没什么太要紧的事,出发时间还在明天,我就坦然地跨步进去。

店里生意还不错,好几个人在里边打量东西,老板,一个面容白净,下巴因为刮了胡子而显得有些发青的中年人,正在和两个人谈价钱,眼看着就要谈拢。

见我进来,老板脸上挂着笑招呼一声,让我自己随便看看。

我笑了笑表示理解,人家正忙着我就自个看看。

别说,古玩店开在这条老街倒是个不错的选择,更凸现得有年代,有味道。

就算里面搁的不是真品,在这种氛围下也会觉得东西有些年头。这老板挺有想法。

忽然觉得奇货居开在那老城区也不错,虽说是偏了点,但只要名声出去了也不怕没生意。

这两个月单子虽接得不多,但都挺大,就拿西装男这件事来说,先不谈找不找得到,酬劳是少不了你的。

只不过……为了青姨的线索,我会使出浑身解数去找那只土碗。

四下一扫,我看见地上有一个方形大花盆,造型挺普通,但上头画的东西可不普通,是刀马人物。

我一下子来了兴趣,刀马人物啊,这花瓶有点东西。

刀马人物上可有大学问。

在康熙前期的瓷器上看不到歌舞升平的场面,比如#34;百子龙灯#34;、#34;狮子绣球#34;,画的都是战争场面。

等康熙那时候的生活充满阳光了,才在瓷器上画#34;狮子绣球#34;之类的喜庆纹饰,一开始绝对不画,这是政治对艺术的直接影响。

西方则不太一样。西方人非常喜欢#34;刀马人#34;这种瓷器,究其原因,有下边两点。

一是对题材的认知。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整个欧洲也处在一个战争时期,也是骑马打仗。过去都是骑马打仗,冷兵器时代。

二来呢,是对工艺的认知。当时瓷器绘画受徽派版画的影响,画得非常精致。

明明上边没画几个人,但场面非常宏大,笔法潇洒生动,成品令人叹为观止。

基于这两点原因,西方人非常重视这类瓷器。

目前已知的重要的康熙#34;刀马人#34;瓷器,国外特别多,国内反而很少。因为在近一百多年来,它不停地流向西方。

所以在国内遇见这么个东西,实属稀罕。

这个花盆很大很重,四平八稳地搁在地上。

我便附着身子从上往下打量。正看得起劲,后边响起一道浑厚的男音,“这花盆不错。”

回头一看,是个五十来岁的老伯,理个小平头,斑白的头发,脸上一道道的皱纹往下耷拉。

看他这样子,在这方面有些研究。

“确实不错。”我点点头。

“小伙子,你要买?”老伯眯缝起眼睛,使我看不见他眼里的神情。

“先看着,还没个论断。”

听见我这话,老伯上下打量我一眼,“行,那咱们一起看看。”

看样子,他也瞧上了这件东西。我倒没什么意见,看就看吧。

老伯背起两手绕着大花盆转悠一圈,嘴里喃喃开口,“东西不错,就是包浆差了些。不够莹润。”

末了,老伯抬起头,照旧眯缝起眼睛,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问我,“小伙子,刚入这行吧,知道什么是好包浆不?”

看着他那自得的神情与姿态,我微微扯动下嘴角,“不知道。”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593/4593458/1111092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