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突出一个快准狠
赛道上的简森·巴顿,看到后视镜里面出现的13号HRT赛车,内心里面的凝重情绪不输于迈凯轮车队管理层。
他跟陈向北早在ROC国际杯就有过交手,并且身为前布朗GP车手,简森·巴顿看过这位中国新人的试训数据,清楚对方展现出来的赛车天赋跟潜力。
早在陈向北还是一名雷诺新人的阶段,领队罗斯·布朗就动过签约的心思,碍于当时的布朗GP车队正处于争冠的关键时期,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
别人的眼光或许会有问题,罗斯·布朗绝对不会!
法拉利跃马王朝的铁三角成员,亲手打造出布朗GP这支新秀赛季夺冠的传奇车队,谁还能比罗斯·布朗目光长远?
通过对陈向北的观察,以及揭幕战的交手,简森·巴顿意识到中国新人的开车风格,其实非常克制自己!
原因很简单,稳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陈向北这家伙很多时候过弯走线风格,那真是突出一个不要命。
并且轮对轮也展现的十分强硬老辣,天然在攻防战中压制缺乏绝对速度的稳重型车手。
简森·巴顿的优势是在正赛长距离,通过稳定的圈速跟保胎能力,把比赛节奏拖到赛程的中后端,然后依托丰富的经验跟轮胎抓地力击败对手。
简单直白点形容,就是跟迈凯轮车队管理层预测的那样,至少赛程进行到十圈以后才能达到简森·巴顿的舒适区。
偏偏只用了五圈,陈向北就杀了过来!
还没等简森·巴顿从震惊中缓过神来,陈向北的赛车就依托尾流快速逼近。
他的这种举动,无疑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做好了超车准备。
“向北君这一站真是势如破竹。”
水谷翔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按照一般车手的节奏,刚刚才如此强势的超越巴里切罗,并且还出现轮胎锁死的情况,好歹缓口气稳一下才发动进攻。
陈向北真是一刻都不打算停留!
“气势,北开出了属于自己的气势。”
奥德托默默的回了一句,这种情形在他的职业生涯里面再熟悉不过了。
历史上很多从队尾一路杀上去的车手,都会在当场赛事中展现出一往无前的气势,用着不可思议的速度超越一个个对手创造奇迹。
要是换作其他体育赛事,对手教练会在这种关键时刻叫一个暂停,来打断选手这股气势。
可F1赛车不存在暂停,只能任由车手的气势发酵。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越到后面,陈向北越挡不住!
伴随着引擎的嘶吼声,比赛来到了第六圈。
上一圈陈向北咬住简森·巴顿车尾之后,第一时间就做出了抽头超车动作。
当然,这种轻率的试探性进攻,想要超越一名世界冠军车手,简直就跟做梦差不多。
再没有绝对速度的世界冠军,他也是世界冠军。
并且还是这个星球上最强的F1世界冠军。
随即陈向北转换为第二种思路,便是之前超越巴里切罗那样,长直道重刹入弯硬吃对手。
事实证明,陈向北有些高估了HRT赛车的升级性能,长直道全油门再加上尾流弹弓效应,别说是超越前方迈凯轮赛车,连并排车头领先都做不到。
这种情况下没办法变道强吃对手,于是乎只能作罢。
既然靠赛车性能赢不了,那么就只剩下技术了。
说出来也是离谱,一名F1新人车手,打算靠车技去赢世界冠军,听起来就有股魔幻的感觉。
偏偏这个世界就是如此魔幻,陈向北在东海国际赛道的过弯技术,可以说是站在一代代历史级天才车手的肩膀上面,简森·巴顿再强也仅仅是个世界冠军守门员。
相比较那些历史级天才车手,他始终差了一筹。
没有过多犹豫,陈向北当即把超车点,选择在赛道T7跟T8组合弯。
陈向北很清楚随着时间推移,以及轮胎抓地力过了峰值,将进入到简森·巴顿的舒适区,到时候想要超车会变得愈发困难。
快、准、狠这三个字,就是对付稳健型车手的秘诀!
东海国际赛道的T7跟T8弯,是一个典型右弯接左弯的发夹弯组合。
难点在于T7弯要晚切APEX点,采用延迟弯心的走线,尽可能靠左吃尽弯道宽度为T8入弯做准备,然后用最快速度摆正车身并全油门加速出弯。
车身角度将直接决定出弯加速度,对于超车跟单圈用时至关重要。
很多车手排位赛放空跑都很难做到完美,更别说弯道里面还要塞进去一辆对手赛车,想要走出极致完美的走线非常考验车技。
陈向北知道简森·巴顿基本功扎实,越是难的弯道走线,他反而越不会出现什么失误。
但这种习惯跟特性,也将给他带来一个缺点!
那便是简森·巴顿在这个弯道,永远都只会走最为保守安全的那条路线,相当于把自己的切弯给固定死了。
正常情况下,就算知道简森·巴顿会怎样走,想要超越他依旧困难。
最佳切弯路线在他那里,走其他路线风险系数指数级升高,还不一定能比简森·巴顿更快。
偏偏陈向北知道这个弯道无数条走线,知道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极端吃路肩,却依然可以保持着不失控。
因为这是后世车手实验出来的结果,他不需要去试错,等着抄正确答案就行。
很多赛道陈向北最多就是有上帝视角。
东海国际赛道,陈向北就是上帝!
“陈向北在T6长直道追上了巴顿,两车几乎并排进入了T7弯道,可是巴顿占据着左侧最佳切弯线,陈向北不可能速度更快的弯道超车。”
“两辆赛车进入T7弯,陈向北依旧提速采取强硬并排入弯的姿态,挤压迈凯轮车手巴顿往后切线空间。”
“不过由于陈向北没有走最佳切弯线,他赛车右侧向滑动的更加厉害,已经来到了赛道的边缘,右侧轮胎跟车身已经骑上路肩过了边缘白线。”
“左侧轮胎也已经来到了赛道白线边缘,难道说要四轮出线吗?”
“没有出线!陈向北在赛道边缘位置摆正了车身,当即全油门加速通过过快的出弯速度,T8弯道超越了迈凯轮车手简森·巴顿!”
“两圈不到超越卫冕世界冠军,简直就是奇迹!”
解说李冰感觉自己疯了,他真没想过陈向北会在难度极高的T7、T8组合弯动手超车。
并且还成功了!
站在外界的角度,不考虑什么比赛状态因素,简森·巴顿是卫冕冠军,还驾驶着围场内第二快的迈凯轮赛车。
陈向北超越他,带来的视觉冲击跟震撼,要远远超过巴里切罗。
“太流弊了,陈向北超过了F1世界冠军!”
“我没眼花吧,车神北超世界冠军这么轻松简单?”
“巴顿居然挡不住陈向北两圈,我们中国车手真有这么厉害了吗?”
“不愧是最强新星,车神北!”
现场氛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爆炸,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没什么。
相反是太过于惊人,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
按照之前跟巴里切罗的缠斗,简森·巴顿身为世界冠军,并且还是去年战胜他的对手,跟车个十圈八圈很正常。
哪怕一直超不过去,也在情理之中。
问题是陈向北不仅超了,还快到不可思议,完全在中国车迷的意料之外。
F1世界冠军什么时候也不过如此了?
“简森·巴顿在搞什么,就没有一点防备吗?”
“看来去年BGP001真是火星车,让巴顿捡到了一个世界冠军。”
“我真是有些无法接受,巴顿怎么连中国佬都跑不过。”
“世界冠军输给了新人菜鸟,真是个笑话!”
全场欢呼之中,还夹杂着很多人的破防。
那些讨厌或者反对陈向北的国外观众,真的难以接受这种结果。
揭幕战巴顿被陈向北超车,还能说被打了个出其不意。
当时所有人都想象不到,一位首次参赛的中国新人,进攻姿态会这么迅猛。
现在不同了,陈向北拿到东海国际赛道的杆位,并且起步之后一路势如破竹,简森·巴顿应该有足够的准备去做好防守。
却依然没有改变结局走向!
世界冠军的身份,这一刻成为了负担,只会徒增很多车迷的不满跟怒火。
当然,这种小规模的声讨,影响不了大局。
超越了简森·巴顿之后,陈向北继续高歌猛进追击前方的汉密尔顿。
只不过相比较激烈缠斗的中游集团,头部集团已经把车距拉开了一个档次。
阿隆索、维特尔、韦伯、罗斯伯格、汉密尔顿,这几个人里面没有一个是软柿子,其中四个还是历史上的世界冠军车手。
哪怕就是最弱的韦伯,依托红牛赛车的超强性能,以及跟维特尔两人互相配合,依然能轻松跟上头部集团的步伐。
短短六圈,就跟陈向北拉开了3.7秒的车距!
别看只有几秒钟转瞬之间,实则已经拉开到快要看不到车尾灯的程度。
“泽野,我轮胎寿命还剩多少?”
陈向北开口询问一句。
“理论寿命百分之六十一。”
“向北君,你打算推进吗?”
泽野弘树随即反问了一句,身为比赛工程师搭档这么久,他猜测到了陈向北的意图。
“嗯,我要追上汉密尔顿。”
“理论寿命就不等同于实际抓地力,低于百分之五十就过了峰值,距离进站还剩下九圈,轮胎损耗太严重会掉速很厉害。”
泽野弘树提醒了一句,比赛刚开始的重油阶段,全速推进带来的轮胎磨损速度,要远远高于后期的轻油阶段。
这也就是为什么,简森·巴顿会被汉密尔顿超车,并且拉开很长一段车距。
除了受到巴里切罗进攻的影响,便是他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保胎驾驶,早早进入到巡航状态。
哪怕陈向北超车,简森·巴顿都没有做出太过于强势的防守动作。用中国人比较熟悉的话语来形容,那就是他准备打“持久战”。
很多车迷这时候可能就会冒出来一个疑惑,那就是头部集团拉开这么远,他们就不考虑重油阶段的轮胎损耗吗?
事实上这就牵扯F1复杂的空气效率问题。
头车前面没有赛车,意味着它能吸收到最为新鲜的冷空气,以及没有任何乱流的影响。
包括F1在内的任何车辆动力单元,只要不是那种极端寒冷的情况下,都拥有不怕冷只怕热的特性。
冷空气能提升发动机效率,没有乱流能避免对空气套件的影响,两者结合下来头车天然也快上一截!
后世许多F1直播赛事,经常能看到维斯塔潘一个人在前面遥遥领先巡游的画面,一方面是红牛赛车性能跟车技领先,另外一方面就是头车优势。
并且很多时候如果一名车手,陷入到车阵里面无法自拔,那么车队也会下达指令提前进站换胎,脱离车阵里面的“热尾气”以及乱流,落在后面跑出更快的单圈速度。
当对手陷在车阵里面跑十几二十圈再去进站换胎,出站之后就会发现自己莫名其妙落在了后面,胜负点就在于冷空气带来的单圈零点几秒的速度领先。
这种提前进站脱离车阵的方法,也是undercut(战术超车)的一种。
可能这时候还有人会问,既然明知道陷入车阵会慢,为什么不都选择提前进站换胎呢?
答案就在于快慢是相对的,车阵同样有利有弊!
车阵吃尾气有乱流,也有前车破开空气带来的尾流,只要操作得当就能降低空气阻力巡航保胎。
有些车队本身就打着一停保胎战术,并且赛车性能本就孱弱,混在车阵里面开火车属于求之不得的事情。
脱离车阵的赛车,往往选择多停战术,亦或者赛车绝对速度不慢,当然不愿意混在里面菜鸡互啄!
东海国际赛道特性导致头排车手,大多都是选择一停或者二停战术,再加上阿隆索这个龙头领队速度非常快,那么大家自然愿意跟在后面开火车蹭尾流。
陈向北现在来到了中游集团的头车位置,既没有完全冷却的空气,又没有前车尾流蹭。单独推进追击的话对于轮胎寿命损耗很大,不一定能撑到一停进站的时间节点,所以泽野弘树给出了提醒。
可还没有等陈向北考虑,耳机里面就传来了奥德托的生硬。
“北,全速推进追击汉密尔顿,你越快追上轮胎损耗越低,让我看看能需要用几圈!”
(本章完)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8/4828209/1111090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