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换亲后,我在种田文里发家致富 > 第三十四章 大有收获

第三十四章 大有收获


猜到苏玉有了身孕,苏暖神色未有变化:“既然你身子不舒服,那就早点去镇上找郎中看看吧!”

“还用你提醒!”余氏眼里只有苏玉这个宝贝女儿,“我们今日去镇上,就是找郎中问诊的。”

母女两个高高兴兴的坐着牛车走了,临走时也没人关心苏暖去县城做什么。

牛车走远了,胡春生还怕苏暖生气,小心的看了她一眼,“你没生气吧?”

苏暖淡淡道:“生什么气?”

胡春生替她不平道:“你那个娘也太偏心了。”

沈言虽然没有说话,但他投来的目光,也确实和胡春生想的一样,觉得余氏作为亲娘,还不如一个外人。

苏暖平静道:“我早习惯了。出嫁前,我娘就是这样。”

她神色平静,语气平淡,倒让其他两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最后还是苏暖打破平静道:“去县城之前,我得去一趟刘家。”

她给刘家大小姐做了不少点心,得顺路捎过去。

哪知道去了刘家,却被人告知,刘老爷已经带着一大家子去了郡城。

留下来的徐管家有些不好意思道:“老爷走的时候不让人大肆宣扬,所以我就……”

苏暖根本没听徐管家后来说了什么,她只是心里一沉,“徐叔,你跟我说句实话,刘老爷去郡城是不是跟鞑子要南下有关?”

徐管家看了眼周围,才低声道:“鞑子南下不南下,我们不知道。但老爷生性胆小,一有个风吹草动,就不敢在镇上住了。”

苏暖这才松口气,原来刘老爷也没得到什么确切信息,只是出于谨慎,才带着一家子去了郡城。

只是这么一来,她又失去了一个收入来源。

苏暖可惜归可惜,但还是大方的将那些雪媚娘和松饼都送给了徐管家。

徐管家笑呵呵的收下了,“等老爷他们回来,我就派人通知你。”

清水镇距离县城有十几里地。

等苏暖三人赶到城里时,已经快到中午时分了。

“暖暖,那就是我们当铺。”

胡春生是在当铺做伙计,已经做了三四年了,对街上的铺子都比较熟悉。

“那边是李记杂货铺,铺子的张老板认识的人多,肯定知道青砖在哪卖。”

胡春生给苏暖指了杂货铺的位置,便要回当铺那边。

“春生哥,你等等。”苏暖从背后的筐子里取了两个馅饼,“这是我婆婆早上烙的馅饼,你回去可以当午饭吃。”

胡春生没拒绝,笑着说了一句,“以后来县城,有事可以到当铺那边来找我。”然后就走了。

苏暖没急着去杂货铺,而是跟沈言商量,先在城里逛一会儿再说。

沈言半个时辰前刚歇息过,身子还不太累,看苏暖一脸的兴致,便点点头:“那就走走,顺便找找这里有没有书肆。”

苏暖边走边看。

县城要比镇上热闹许多,行人的穿着也要更讲究一些,说明能买得起吃食的人不少。

如胡春生所说,街边的小摊上也有卖吃食的。

苏暖本想买两个肉包子尝尝味道,但是觉得肉包子铺看起来不大卫生,就没了胃口。

最后,她转来转去,终于找到一家相对洁净的摊子。

“相公,我们在这吃两碗馄饨吧!”走了这么久,苏暖有点渴了,这时候就想喝点汤。

沈言自然不会反对,于是两人找了副干净的桌凳。

卖馄饨的是一对夫妻,很快端来两碗馄饨。

苏暖吃了一口,觉得味道一般般,不过分量很足,因此来吃馄饨的人不少。

“相公,你觉得怎么样?”

沈言低头喝了口汤,“没你做的好吃。”

苏暖笑了:“那是。我做的馄饨,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吃完馄饨,两人又逛了一圈,苏暖也看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刚好走到一家书肆附近,苏暖便陪着沈言进去问了问。

书肆老板姓李,是个看上去很和气的中年人。

听到沈言要领抄书的活计,他便让伙计去取笔墨。

“如果这位相公的字写的确实好,我们书肆这边不仅会提供纸墨,价格方面也不会亏待你。”

“那价格是多少呢?”苏暖知道沈言不好意思问,索性直接替他问了。

李老板笑道:“那要看是抄什么书了。抄一本《三字经》或者《千字文》可以得一百文。

当然日后合作的多了,也可以抄写其他书籍,价格也会更高一些。”

这时候,伙计也把纸笔拿来了。

沈言当场写了几个字,端正挺秀的柳体让李老板称赞不已。

他直接道:“这样的好字用来抄写《三字经》太浪费了,以后你就抄写《大学》和《中庸》,一本书我给两百文钱的工钱。”

《大学》和《中庸》这两本书的字数在两三千字左右。

沈言两天就能抄完一本,而且纸墨也都是由书肆这边提供。

算下来,他一天就能挣上一百文钱。

苏暖的眼睛立时亮了起来,从书肆出来就道:“相公,等回去以后,你什么都不用干,只要每天好好抄书就行。”

一天一百文钱,一个月就是三两银子。

苏暖现在看沈言,都觉得对方像是渡了层金色,怎么看怎么顺眼。

沈言看到她脸上的笑容,也微微笑了笑,觉得这几天练字的辛苦都不算什么了。

其实书肆里抄书的工钱,一般都在一本一百文钱左右。

但沈言的字写的比其他人都要好,他原来的家在郡城,沈家又是书香门第,家里有很多字帖。

他受此熏陶,写的一手好柳体。

而县城相比郡城就差多了,读书人并不多,根本不能和郡城那边可比。

所以沈言的字才能从一众人中脱颖而出。

县城逛得差不多了,沈言这边又找到了工钱丰厚的活计。

接下来就差买青砖了。

苏暖和沈言来到那家杂货铺,向张老板打听卖青砖的砖窑在哪。

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

苏暖直接定了两千块青砖。

因为是大客户,砖窑老板承诺,过两天就把砖窑给他们送过去。

从砖窑离开,苏暖又拉着沈言去了县城的东市。

东市可比镇上的集市热闹多了。

苏暖本来想买点新鲜东西,不过看到有个乡下来的老汉,摊子上摆的全是菜种,就走过去问了问。

“老伯,有小茴香吗?”

家里的小茴香已经用的差不多了,她这次打算多买点回去。

小茴香作为调料,在这里并未普及。

乡下人多是把它当成种子卖,一大包也不过一两文钱。

老汉从摊子上找了找,递给她一大包菜籽,“我这没有小茴香,只有野茴香。”

苏暖看了眼野茴香,和小茴香看着没太大差别,但她从来没听说过什么野茴香。

老汉坐了一上午都没开张,如今难得有主顾光临,赶紧卖力推荐道:“这野茴香还是一味药,平时胃里不舒服了,可以抓一把熬水喝。”

苏暖本来不想买的,但看老汉身边还带着一个五六岁大的孩子。

九月的风还是有些凉的,那孩子却只穿了件补满补丁的粗布单衣。

她有些可怜这孩子,便花两文钱把那包野茴香都买了下来。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8/4828373/1111113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