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他的成长
那是个甚至连个像模像样的名字都没有的村庄,就叫做东二村,因为这是从镇上往东边走第二个村子,这样的村庄在南越这样的“南蛮之地”并不少。
南越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流放之地,以及各朝各代因为天灾人祸实在活不下去只能逃难过去的人,这些人聚居在一起,慢慢形成一个个村落,然后这些村落又在发展当中消亡一些,补充一些。
南越之地天气炎热,地里的稻谷可以一年三熟,但是也是因为炎热的天气以及多生的疾病,人们并不能做到全年不休的去耕种,劳动力跟不上始终是南越那边的问题。
而且就算是耕种出来了稻谷,除掉给官府交税,多出来的也就只能贱卖给粮商,因为南越之地多山多雨,一般的村民根本没法把粮食运出去售卖。
程飞他们当年带着霍长堰躲在这样的村庄里面,平日里只打猎为生,不过同北方不同,南方那些猎物的毛皮能卖出的价格也不高,也是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毛皮只能往北方运卖给北方这些有钱人才能赚上钱,所以霍长堰小时候的生活并不好。
转折点是在霍长堰五岁那年,东二村那边搬过来一户人家。
也不能说搬,其实是被送到村里的一户人家,那是被流放到南越之地的罪犯。
“小舟应当知道祁南风祁先生罢?”
霍长舟点点头,他自然知道。
祁南风是有名的书法大家,不过去世应当有十余年了,先帝时期,他曾被请进宫中教导当时的皇子皇女们,如今的陛下,以及他们的父亲都受到过这位祁先生的教导。
“祁先生的弟弟,名为祁姚风,相较于祁南风先生的话,名声不显,他曾官至礼部郎中,然后在祁南风先生去世之后没多久,就因为被人推出来顶罪,被判了个流放,流放之地正是南越。”
那是十五年前发生的事情,也就是那一年山东大旱江南洪灾,朝廷为了赈灾焦头烂额,而那一年被罢免的官员,被砍头的,被流放的官员格外多,显得祁姚风在这其中一点儿也不出格,没被多少人记住。
“祁姚风先生一到南越就生病了,那一年押送流放罪犯的衙役们都成了老油子,一到南越的地界就把他们扔了,县衙那边盖了个戳就走了,而县衙那边因为接收了不少这样被流放到当地的官员,也已经成了习惯,随便找个村庄把人一安排,然后一驴车拉到村口,往那儿一扔就不管了。”
“虽然程叔带着我躲在小村庄里,但是我身边除了程叔以外,还有个婶婶叫沈芳,芳婶婶曾经是个医女,后来到了南越也没放下这门技艺,毕竟南越之地瘴气丛生,每年因为疾病死去的人不知凡几,她的一手医术保住了很多人的性命,村子里不少人都知道她,当时见祁姚风先生病重,就把祁姚风先生送到了我们家来。”
后来事情的发展就很顺利,祁姚风在当时还叫翟堰的霍长堰隔壁住了下来,祁南风先生是有名的书法大家,祁姚风先生比起他的兄长在学识上也不差,当年也是中了榜眼的,他见霍长堰十分聪明,就开始给霍长堰启蒙。
这一启蒙才发现,霍长堰在学习这件事上的天赋是点满了,可谓是一点就通,知一便知其二,转头就能举一反三。
如此教了两年,祁姚风直感慨,霍长堰是天生就该去考科举的料子。
而看到霍长堰表现的程飞也下定了决心,将霍长堰的身世和盘托出,甚至直接拉了祁姚风一起入坑。
程飞不怕祁姚风透露他们的秘密,显然是在那两年里面已经对祁姚风的品格进行了多方面的考核,而且程飞还透露出来,他当时带出来的人手,除了他自己和沈芳以外,其他人则带着大部分钱财去了广州。
广州距离南越之地不远,大梁排名前三的海港分别是刺桐港、宁州港、广州港,广州港正是第三名,而霍远山的那些手下则是花了七年的时间在广州港那边慢慢拉起了一支商队,这支商队只跑海外的生意。
霍长舟拧了下眉:“七年就能跑海外生意?我记得跑海外生意不仅需要好的船,还得有海图吧?”
霍长堰点点头。
“当时广州港有两家造船厂正打的你死我活,卢叔非常擅长分析形势,他观察了半年之后,选了快被挤兑到倒闭的那家船厂,直接拿下了船厂六成的干股,靠着船厂慢慢在广州港站稳了脚跟,之后成立了商行,叫卢记商行。”
霍长堰提到卢记,霍长舟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卢记商行仿佛是近年来突然在京城这边开始扬名的一家商行,人们查他的底细也只能知道它是从广州港发家,先做的舶来的货物,后来开始做糖和棉花生意,最后发展成了众人不敢与之争锋的大商行之一。
原来这家商行竟是霍长堰的。
程飞同霍长堰摊牌之后,霍长堰一边跟着祁姚风继续读书,一边开始接触卢记那边的生意,然后在三年后,霍长堰就做下了决定。
十岁那年,霍长堰决定要为父母报仇,而他选择报仇的方式就是推翻大梁,让当初害死他父母的那句预言成为现实。
而两年后,他收到消息,同样是十岁,霍长舟离开了京城前往朔州,成了抵御狼族入侵的一名士兵。
他们兄弟两个明明不在一起,甚至从未见过面,却不约而同的在十岁这年做出了影响了他们一生的决定。
“从七岁到十岁那三年里,除了学习和接触卢记的生意以外,我用翟堰这个名字在南越那边拿下了一片土地,那片土地隐藏在荒野之中,我在那里圈下了一块地,利用卢记商行的银两开始种植甘蔗,并开始制糖,芳婶婶研究出来将饴糖制成白糖的方法,而白糖为卢记商行打开了通往江南的销路,后来我们又在南越之地大量种植棉花,这些棉花进一步让我们站稳了在江南的位置。”
用糖和棉花在江南打开缺口的同时,霍长堰开始有意识的去收留那些被流放到南越的臣子及其家人。
“其实还得感谢一下段立钰,他给我送了很多能人过来。”
十三年的时间,不仅仅让霍长堰在南越站稳了脚跟,有了一家掌握南北商路的商行,甚至他还在南越那边养了几万私兵。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8/4828573/1111092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