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智启山河:十万大山种田录 > 第273章 借银子(二)

第273章 借银子(二)


“不错。”王政兴颔首:

“本官可以明文下令,各村以集体名义借贷,由里正、族长画押。

所借款项,专用于购买水泥修建水利。

日后偿还,也由官府督促,从各村增产的粮食中,按比例逐年划拨。如此,诸位以为如何?”

“有王大人出面担保,我等自然是放心的。”钱万金眼珠一转:

“只是...这利钱如何计算?我等商人逐利,总不能做亏本的买卖。”

杨九狼与王政兴对视一眼,后者微微点头。

“好说。”杨九狼伸出一根手指,然后在空中半弯了一下,“半成。”

“什么?!”孙茂才几乎是从椅子上跳了起来,铜铃般的眼睛瞪着杨九狼:

“半成利?杨族长,你莫不是在消遣我等?半成利,还不够我等伙计的嚼用,这跟白送有何区别?”

半成利,也就是年息百分之五。

在这个高利贷横行的时代,这简直就是个笑话。

钱万金脸上的笑容也僵住了,他干咳一声:

“杨族长,王大人,这半成利确实是太低了些。我等四家,虽也愿为边荒县水利尽一份心力,

但如此利钱,莫说盈利,连本钱都未必能周转得过来啊。”

李长胜和王文渊也是连连摇头,显然无法接受。

“诸位家主,此举名为借贷,实则也是为诸位的水泥打开销路。”杨九狼面不改色:

“水泥积压在库,便是死物。流通起来,才能变成活钱。再者,此事利国利民,诸位也能博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好名声能当饭吃么?”孙茂才没好气地顶了一句。

气氛一时有些僵持。

王政兴放下茶杯,发出‘嗑’的一声轻响,打破了沉默。

“诸位的心情,本官理解。”他缓缓说道:

“半成利,确实不高。但本官也知,诸位开设水泥窑场,耗费不菲,亦是为我边荒县贡献了税赋,提供了不少民生岗位。”

他话锋一转:

“这样吧,本官在此做个主。凡参与此次借贷的家族、且达到相关额度。

其名下水泥窑场的税赋,官府可以减免...一成,期限为五年。诸位以为如何?”

减免这一成税收,王政兴一点都不觉得心疼。

因为水泥使用的越多,就说明边荒县的建设越广,

这一成的税收一定可以从其他地方补回来,而且只会多不会少。

“减税一成?”

四位家主闻言,皆是一愣,随即眼中精光一闪。

他们都是生意场上的老手,脑子转得飞快。

税收在古代是国家重要财政来源,也是商户的一大负担。

减税一成,对利润的影响是巨大的。

水泥窑场的税负可不轻,按照朝廷定制,各种杂税加起来,差不多要占到纯利的二至三成。

如果能减免一成税赋,那可是一笔实实在在的银子。

半成利虽然低,但如果加上这一成的税收减免,里外里算下来,这笔买卖...似乎也不是那么亏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出去的是银子,卖出去的却是自家的水泥。

那些水泥原本就积压在库房里,卖不出去就是一堆石头。

现在能通过这种方式变现,等于是把死钱盘活了。

钱万金眯着眼睛,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心中飞快地盘算:

假设借出一百两银子,年利半成,只有五两的利息,确实不够看。

但这一百两银子,是用来买自家水泥的。

这一百两的水泥,成本可能只有六七十两,这里面就有三四十两的毛利。

关键是水泥窑场的税。

如果一年能卖出一万两银子的水泥,按两成税算,就要交两千两。

减免一成,就是少交一千两。

这一千两,可是纯利润。

而且,这税收减免,还是五年。

不出两年,水泥定会被广泛应用到各个方面,水泥工坊的规模和产量一会扩大。

这么一算,这笔买卖,不仅不亏,反而大有赚头。

李长胜和王文渊也在低头盘算,脸上的神色变幻不定,显然也算明白了其中的关节。

孙茂才虽然算术不如他们精细,但也知道减税是天大的好事,

脸上的怒气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犹豫和意动。

杨九狼将四人的表情尽收眼底。

他知道,这事...已经成了七八分。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看似官府让利,四大家族得了便宜。

实则,最大的赢家,是整个边荒县的百姓,以及他杨九狼的长远布局。

水泥一旦普及,他后续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王大人高义,杨族长高才!”半晌,钱万金抬起头,脸上的笑容已经变得真诚了许多:

“此事,于公于私,皆是善举。我钱家,愿意出一份力!”

“我孙家也干了,”孙茂才一拍大腿,瓮声瓮气地说道:

“只要能把俺那些石头疙瘩换成银子,再少交点税,这买卖做得过。”

“我等附议。”李长胜和王文渊也相继点头。

“好!诸位深明大义,本官佩服。”王政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此事若成,必将载入我边荒县史册,诸位功不可没。”

接下来,便是商议具体的章程细节。

由哪几家牵头,如何分配借贷额度,如何与各村对接,如何监管水泥用途等等。

王政兴提议,由官府成立一个专门的‘水利督造处’,统筹此事。

四大家族各派一名管事参与,杨九狼也作为技术顾问列席。

四大家族对此自然没有异议。

他们现在巴不得这事赶紧推行下去,好早日把库房里的水泥变成白花花的银子。

这转变之快,让杨九狼心中暗笑。

果然,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官府解决了水利建设的资金难题,推动了农业发展,稳定了民生,

长远来看,税基扩大,财政收入只会增加。

四大家族盘活了积压的水泥,获得了稳定的销路和利润,还享受了税收优惠,名利双收。

杨九狼则成功地将水泥推广开来,为未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巧妙的布局,让各方势力都参与到这场建设中来,

分担了风险,也分享了利益,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利益共同体。

所谓——水涨船高。

一个繁荣的边荒县,乃至整个国家,对他杨九狼才是最有利的。

酒楼之外,夕阳已渐渐西沉,余晖将天边的云彩染成了绚丽的橘红色。

王政兴与杨九狼并肩走出凤翔酒楼,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意。

“杨族长,今日之事,多亏了你。”王政兴由衷地说道。

若非杨九狼这天马行空又丝丝入扣的计策,他便是磨破嘴皮,也未必能让那四只老狐狸松口。

“大人过誉了。”杨九狼淡然一笑:

“此事能成,全赖大人坐镇调度,恩威并施。草民不过是穿针引线,拾遗补缺罢了。”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9/4829042/2592730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