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智启山河:十万大山种田录 > 第271章 水泥沟渠观摩(四)

第271章 水泥沟渠观摩(四)


酒席就设在新住宅区的广场上,加起来有十几二十桌。

主桌上,王政兴居中而坐,杨九狼与几位年长的族老、里正作陪。

大盆的红烧野猪肉,炖得酥烂入味,香气扑鼻;

刚从地里摘的青菜,用猪油一炒,碧绿生青;

还有新打的米糕,自家酿的米酒。

“来,诸位,请!”王政兴举起陶碗:

“今日一观杨家村之新貌,本官深感欣慰。望诸位同心协力,共建我边荒县!”

众人纷纷举碗,一饮而尽。

酒至半酣,席间的气氛愈发融洽。

王政兴放下酒碗,目光转向杨九狼,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探究:

“杨族长,方才本官见你村中沟渠,坚固实用,远胜土石。若是要修建如贵村这般规模的沟渠,不知大致需要多少银两?”

此言一出,原本喧闹的酒桌霎时安静了几分。

那些里正、族长们,耳朵都竖了起来,眼神灼灼地望着杨九狼。

这才是他们今日此行最关心的问题。

杨九狼沉吟片刻,心中快速盘算。

报价是一门艺术。

太高,会吓退潜在客户;

太低,则会拉低水泥价值,影响后续利润空间。

需给出一个既能体现价值,又不至于让人望而却步的数字。

他缓缓伸出五个手指:

“大人,诸位,要修建杨家西村这般规模的沟渠,保底估算,约莫...五百两。而小些的村子,准备个三百两应该足以。”

“嘶——”

倒抽冷气的声音此起彼伏。

听到这数字,众人方才升腾起的热切冷了大半。

中升腾起的热切浇熄了大半。

三五百两银子,对于这些大多贫瘠的村落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

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刨除赋税,能落到手里的,不过三五两银子。

有些村子,甚至连里正家里都未必能拿出十两现银。

所以,一个村子想筹集三五百两银子,非常困难。

“这...这可如何是好?”一位年长的族长,面露苦色,连连摇头:

“三五百两,便是将我等村中所有家当变卖了,也凑不齐啊!”

“是啊,杨族长,这水泥沟渠虽好,可这花费...我等实在是...”

众人七嘴八舌,皆是面露难色,原本对水泥沟渠的无限向往,此刻化为了深深的无力感。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

水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高昂的成本往往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

杨九狼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也早有预料。

他端起酒碗,浅酌一口,不急不缓地开口:

“诸位的心情,我明白。一次拿出五百两,对大多数村子而言,确实不易。不过——”

他话锋一转,“这银钱之事,也并非全无转圜余地。”

众人闻言,精神一振,纷纷投来期盼的目光。

“杨族长请讲!有啥办法?”

杨九狼放下酒碗,目光扫过众人,“这修建沟渠的银子,可以...借。”

“借?”

众人面面相觑,随即又是一阵摇头。

“杨族长,这话说得轻巧。”李家坳的李里正苦笑道:

“向谁借?官府府库空虚,我等是知晓的。若是向那些大户乡绅借贷,那利钱...啧啧,高得吓人。

怕是借了这沟渠,往后几十年都得给他们当牛做马,还不清这债。”

这时候的民间借贷利息极高,甚至有‘利滚利’的盘剥,普通百姓轻易不敢借贷。

“正是如此,那些放贷的,哪个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儿?借一还二都是轻的,有的甚至要还三还四,这谁受得住?”

“哎,看来这水泥沟渠,终究是与我等无缘了。”

席间气氛再次低落下来。

“诸位莫急。”杨九狼却微微一笑,“我所说的借,并非诸位想象的那般。”

他顿了顿,待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后,才继续说道:

“若是能让各村以极低的利钱,譬如半成?借到这笔银子。

而偿还这笔银子的方式,便是用每年因修建水利而多收获的粮食来抵。诸位以为如何?”

“半成利钱?”

“用多收的粮食偿还?”

这话一出,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狐疑的光芒。

半成的利钱,这在他们听来,简直是闻所未闻。

寻常借贷,少说也是两三分利,甚至更高。

这半成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用每年多收获的粮食来偿还,更是让他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

修建水利,粮食增产,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他们方才亲眼所见,杨家西村的水泥沟渠,那灌溉效果,比他们村里的土渠强了不知多少倍。

若是自家村子也能用上,粮食产量翻上一番或许夸张,但增产三五成,绝对是有把握的。

用增产的粮食来还债,不仅压力小,而且只要粮食产量上去了,这笔投入迟早能回本,甚至还能大赚一笔。

这简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杨族长,此话当真?”一位族长老爷子,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他一把抓住杨九狼的手臂,眼神热切。

“我也不能保证这等好事一定能成,”杨九狼自然不会把话说死:

“若是有这样的银子,不知诸位可愿意借,或者说敢不敢借?”

闻言,众族长和里正一时陷入了沉默。

即使是有这样的银子,他们这些本本分分的老百姓,确实未必敢借。

王政兴一直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目光在杨九狼和众位里正族长之间流转。

他心中也是捉摸不定。

半成利,这几乎是贴本的买卖,谁会做这等亏本生意?

他不知道杨九狼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也不知道对方哪来的底气,

能保证让这些村子以如此低的利钱借到银子。

但他也不急着追问和点破。

宴席渐渐散去,

各村的里正、族长、乡绅们,带着满腹的心事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期盼,陆续告辞。

王政兴并未立刻离开,而是与杨九狼一同,在杨坚家院中石凳上坐下。

桂花婶子重新沏了热茶送上。

夕阳的余晖洒在院落中,将两人的身影拉得细长。

“杨族长,”王政兴率先打破沉默,“你今日在席间所言,那半成利的借贷,可是已有章程?”

“大人明鉴。”杨九狼放下茶碗,“此事,草民略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说来听听。”王政兴不动声色。

他知道,杨九狼既然敢当众说出来,必然不是空穴来风。

杨九狼想了想,先问道:

“大人,官府府库拮据,要拿出大笔银钱支持各村修建沟渠,短期内恐难实现吧?”

王政兴点了点头,这是不争的事实。

边荒县本就贫瘠,加上连年灾害,官府能维持日常运转已属不易,哪里还有余钱投入水利建设。

“所以,这银子...得从旁处筹措。”

“旁处?”王政兴眉头微挑,“杨族长的意思是?”

“正是,可以向那些有银子的人借。”杨九狼道,“比如...县城中的四大家族。”

其他富商不好说,但县城那四大家族,他有九成把握让他们借出银子。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9/4829042/2595195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