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智启山河:十万大山种田录 > 第188章 红砖滞销

第188章 红砖滞销


三个月的时光匆匆而过。

这段时间,杨九狼打造出了各式车床,同时改良和升级了锯木车床。

木板每天的产量高达15-20牛车,每天都有十几二十两银子进账。

与此同时,成功建造了连续式轮窑,相比之前间歇式砖窑,效率提高了5-10倍。

如今,红砖每天平均产量达到2万块,青砖产量5000块,还有红瓦和青瓦,每天产量3000片左右。

杨家村,峡谷北端,砖窑作坊。

一堆堆红砖整齐码放,红砖的颜色并不均匀,从橘红到深红,带着泥土烧制后特有的粗粝质感。

旁边,红瓦也堆积如山,瓦片弧度优美,在阳光下泛着朴素的光泽。

内务堂堂主杨坚,此刻却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愁绪。

他背着手,在砖堆间踱来踱去,脚下的尘土被带起又落下。

他停在杨九狼面前,这位年轻的族长正蹲在一旁,用一根树枝在地上随意地画着什么,神情专注。

“族长,”杨坚的声音带着一丝焦虑,他指了指周围的红砖堆:

“这红砖、红瓦,烧是烧了不少,可...销路实在不怎么样啊。”

这确实是个问题,在这个时代,青砖才是主流,而红砖确实缺少销路。

“你看,镇子上问的人都少,更别说买了。咱们作坊空地都快堆不下了,还、还继续这么烧下去吗?”杨坚的语气带着明显的不确定。

他是务实的人,看着这么多资源投入进去,产出的东西却卖不掉,心里自然着急。

杨九狼停下手中的树枝,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

“烧,为何不烧?”他反问,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

杨坚被他这笃定的态度弄得一愣,忍不住追问:

“可是族长,烧出来卖不掉,堆在这里,占地方不说,压着的都是本钱啊。”

“卖不掉?”杨九狼沉吟片刻,目光扫过那些堆积如山的红砖红瓦,最终定格在远处的村落轮廓上:

“要不...就用来建设咱们杨家西村吧!咱们在村子里,推广红砖红瓦房的建造。”

这个想法并非一时兴起,他早就盘算过,红砖成本低、烧制效率高,是改善普通村民居住条件的最佳选择。

至于销路,他就不信,等杨家西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崭新的红砖大瓦房,那些邻近村子的村民,还能坐得住?

到时候,保证能引来新客户。

“建设咱们的村子?”杨坚闻言,眼睛顿时一亮。

能让村民住上好房子,这可是大好事。他作为内务堂堂主,自然希望村子越来越好。

可随即,他脸上的兴奋又垮了下来,长叹一口气:

“唉,族长,想法是好。可是...村民们手里哪有闲钱来买这些砖瓦盖房子啊?”

杨坚的担忧不无道理。

虽然这三、四个月,村民们在各个作坊上工,领到了远超以往的工钱,但之前的洪灾几乎掏空了所有家底。

一座最简单的茅草土坯房都要花费不少力气和时间,更别说砖瓦房了。

建造一座三室的红砖瓦房,就算材料成本压到最低,加上人工,估算要30两银子,对普通村民来说,仍然是一笔天文数字。

“这样吧,”杨九狼踱了几步,大脑在快速运转,智慧生命001也在同步进行数据建模和可行性分析。

他停下来,看着杨坚,“族老会牵头,统一规划,统一集资。想要盖房子的村民,自己先拿出三成的费用,算是‘头款’。”

“头款?”杨坚咀嚼着这个新鲜词汇,一时没完全理解。

“对,头款。”杨九狼点头,“就是先交一部分钱,表示你有这个诚意和一定的能力。剩下的七成费用,由族老会先垫付。”

“族老会垫付?”杨坚吃了一惊,“那村民什么时候还?拿什么还?”

他立刻想到了风险,族老会的公库虽然因为木材生意充裕了不少,但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借出去收不回来怎么办?

“用他们今后的工钱来还。”杨九狼想了想说道:

“凡是参与这个计划的村民,从他们每个月的工钱里,扣下四成,用来偿还族老会垫付的费用,直到全部还清为止。”

这种模式,本质上就是根据未来的预期收入,鼓励村民提前消费。

这在当时是极具创新性的,需要村民们转变观念,接受“借钱消费”、“分期付款”以及“支付利息”这些新事物。

“扣四成?”杨坚有些确定地问道,“族长,是不是有些高了?”

这可不是小数目,村民们现在每天能挣个十文八文的,一个月下来也就二三百文,扣掉四成,生活立马就紧巴巴了。

“其实不多,假如夫妻两人都在作坊上工,还款压力一点都没有。”杨九狼看着杨坚的反应,继续说道:

“随着作坊的不断地的发展,以后的工钱一定是会提高的。”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更关键,也可能更引争议的条款:

“不过,这笔垫付的钱,不是白用的。欠族老会的钱,要算利钱,不多,就半成。”

半成利钱,即年利率5%,在古代社会属于极低的利率。

民间高利贷动辄‘驴打滚’,月息三分、五分(即月利率3%-5%)都属常见。

设定低息,一方面可以覆盖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确保族老会资金池的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象征性收费可以避免‘福利依赖’,让村民明白这不是纯粹的施舍,而是有偿的互助,更能激发其还款的责任感和劳动的积极性。

“族长,”杨坚又有些迟疑,“让村民提前花银子已经不易,若再收利钱,就担心村民不一定能接受。”

“杨坚叔,这就要看我们如何向村民解释了?”杨九狼开始分析其中的利弊:

“这半成利钱,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这个计划能长久地运转下去。

你想想,族老会的钱也不是无限的,垫出去这么多,总得有点回流,才能帮到更多的人,对不对?

而且,有了这利钱约束,大家还钱也会更上心,不会觉得理所当然。”

他看着杨坚,继续说道:

“你想想,外面借钱,利钱多高?咱们这半成,一年到头才多少?跟能住上宽敞明亮、冬暖夏凉的红砖瓦房比起来,这点利钱算什么?”

杨坚沉默了,正如杨九狼所说,能住上砖瓦房,是多少村民一辈子都不敢奢想的梦想。

相比之下,只给这么点利钱,肯定也有不少村民能接受。

“族长,你说得没错。”杨坚很快就想清楚了其中的可行性:

“村民们现在大多都在咱们的作坊里上工,每月都有固定的工钱入账,他们不用担心未来还不上银子,只要规划好,还款是有保障的。”

他越想越觉得这个计划妙不可言,不仅解决了红砖销路问题,还能大大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更能将村民和族老会的利益深度绑定在一起。

村民为了还贷,必须努力工作;族老会通过放贷和收息,也能让资金流动起来,产生效益。

“那就这么定了。”杨九狼一锤定音:

“你马上召集其他几位族老,咱们把具体的章程细则商量出来,尽快拿出一个完善的方案。”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9/4829042/2653971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