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智启山河:十万大山种田录 > 第187章 第一台‘母机’

第187章 第一台‘母机’


“看到了吧?”杨九狼拍了拍那块不起眼的锰钢锭:

“这就是锰钢。用来做锯木车床的齿轮,做以后更厉害机器的耐磨部件,甚至做犁头、矿锄,都比现在的东西强上十倍。”

杨铁老听得是心潮澎湃,有了这锰钢,他们铁匠作坊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以前不敢想、做不出的东西,现在都有了可能。

“东家,这锰钢...咱们能大量炼吗?”他急切地问道。

“能。”杨九狼肯定地回答,“只要锰矿石跟得上,这1700度的炉子就是专门为它准备的。”

“好,太好了。”杨铁老兴奋地直搓手:

“东家,那咱们赶紧的,先把锯木车床那几个不经磨的齿轮给换了,我早就看它们不顺眼了。”

“没错,这是第一步。”杨九狼点头:

“但光换零件还不够。有了锰钢,咱们就能造出更精密、更强大的‘母机’——也就是能制造其他机器零件的机器。”

“母机?”这又是个新词,杨铁老父子面面相觑。

“对,母机。”杨九狼走到旁边的空地上,用脚画了个大概的轮廓:

“你们想啊,咱们现在做零件,是不是都靠手工敲打、锉磨?精度差,效率低。

如果咱们能造出一种车床,用锰钢做的刀头,可以精确地切削旋转的金属棒,做出标准的轴、套、螺杆,那效率和精度能提高多少倍?”

杨九狼描述的是最基础的金属切削车床雏形,利用高硬度的刀具对旋转的工件进行切削,可以获得远超手工锻打和锉磨的精度和效率。

这是制造标准化、可互换零件的基础,是机械工业化的关键一步。  现阶段最迫切需要的车床类型包括:

1.  简易金属车床:  用于车削圆柱体、圆锥体、轴肩,加工外圆和端面。

动力可以用人力(脚踏+飞轮)或水力。刀架需要相对稳定,进给可以用简单的手摇丝杠控制。

这是制造各种轴类、套筒类零件的基础。

2.  简易钻床:  用于在金属零件上打孔。

可以用手摇或脚踏驱动旋转,利用杠杆或丝杠加压进给。配合锰钢钻头,可以加工更精确的孔洞,用于装配。

3.  简易镗床:  如果需要加工精度更高的内孔,可以在车床基础上改装或专门制作,用于扩大或精加工已有的孔。

“有了这些母机,咱们就能更快、更好地造出锯木车床、纺织机,甚至打造出更复杂的机器。”杨九狼继续构想蓝图。

杨铁老父子三人听得热血沸腾,但对于这点,他们一点都不怀疑。

——

三天后,峡谷,铁匠作坊。

杨九狼在一条长桌上展开了一卷卷缣帛,上面画着的是一台‘简易金属车床’的图纸。

图纸上面的线条流畅而复杂,各种齿轮、连杆、螺纹,密密麻麻地排布其上。

这份图纸采用了现代工程制图的规范,使用了正投影三视图、剖视图等多种视图方式,并标注了详细的尺寸和公差。

对于古代工匠而言,理解起来确实存在一定的门槛,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杨铁老和铁家兄弟凑了上来,脑袋挤着脑袋,他们的眼神,从最初的茫然,到渐渐的惊讶,最后变成了....期待。

“东家,这就是你之前说过的‘母鸡’?”  杨铁老小心翼翼地伸出粗糙的手指,想要触碰,又有些不敢,生怕弄脏了这精美的图纸。

“对。”杨九狼点头,  “  有了它,就能生出...更多其他的机器。”

他指着图纸,  开始详细讲解起来,  “这‘母机’,  主要分:床身、主轴、刀架、  还有动力系统,  几大块...”

他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把复杂的机械结构,  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部件:

“床身,  是骨架子,  要结实。主轴,  传送动力,  要灵活。  刀架,  相当于牙齿,要锋利。  动力系统,使用‘脚踏+飞轮’模式,  要有劲。”

他一边说,  一边用手比划着,  原本抽象的图纸,  也渐渐变得具象起来,  在工匠们的脑海中,  慢慢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讲解完图纸之后,杨九狼亲自指导动工。

炉火熊熊,映红了杨铁老父子三人的脸庞。

他们正围绕着一块刚刚从炉火中取出的、烧得通红的锰钢锭忙碌着。

这玩意硬得出奇,之前的钢凿都崩了刃,现在要把它锻造成车床的关键部件——主轴和刀具,难度可想而知。

“爹,这玩意儿太硬了,锤子砸上去都打滑。”  铁一抡着大锤。

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砸了几下,锰钢锭上只有浅浅的印子,锤头倒是震得他虎口发麻。

杨铁老眉头紧锁,围着那块锰钢锭转了两圈,用铁钳敲了敲:

“确实是硬,但也不是没法子。硬碰硬不行,咱们就得‘软磨硬泡’。”

“咋个软磨硬泡法?”  铁二好奇地问。

“加热,烧透,趁热打。”  杨铁老沉声说道:

“打不动的地方,就用咱们之前炼的好钢做的錾子,一点点剔。慢是慢了点,但只要功夫深,铁杵都能磨成针。”

“铁老说得对。”杨九狼在一旁点头,补充说道:

“而且,咱们不是有锰钢吗?我让你们用锰钢也做了几把锉刀和刮刀,等锻打出大概形状,再一点点地剔。”

...  ...

就这样,接下来的几天,铁匠作坊成了整个峡谷最‘热闹’的地方。

‘当、当当...’  大锤敲击锰钢发出尖锐声响。

‘滋啦、滋啦...’  烧红的锰钢被钢錾一点点剔除,火星四溅。

‘沙、沙沙...’  特制的锰钢锉刀在金属表面摩擦,发出令人牙酸的声音。

杨铁老父子三人,加上几个被调来帮忙的学徒,轮番上阵,累了就换人。

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煤灰和铁屑沾满了他们的脸庞,只露出一双双专注而疲惫的眼睛。

主轴是重中之重。

它需要笔直、圆滑,两端的轴颈尺寸要尽可能一致,这样才能在轴承里平稳转动。

杨铁老亲自操刀,拿着锰钢刮刀,一点点地刮削锻打成型的锰钢棒。

他的眼睛几乎贴在钢棒上,屏住呼吸,每一次下刀都极其谨慎。

【扫描中...主轴直线度偏差0.8毫米,圆度偏差0.5毫米。轴颈A直径xx,轴颈B直径xx,差异0.3毫米。】

001在杨九狼脑中实时反馈数据。

“铁老,左边这里,再刮掉一丝丝。”  杨九狼根据001的提示,在一旁指点。

对于没有精密量具的古代工匠来说,这种程度的误差已经极难察觉。

杨铁老依言照做,小心翼翼地又刮了几下。

如此反复,一根看似简单的圆棒,硬是磨了他们两天时间。

刀架的制作同样费时费力。它不仅要固定刀具,还需要一个可以前后左右移动,并能精确控制进刀量的机构。

杨九狼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手摇丝杠结构。

“东家,这...螺纹咋弄?”  看着图纸上那螺旋上升的线条,杨铁一犯了难。

他们平时打个螺栓,都是大概齐就行,这种又长又细,还要求配合紧密的丝杠,可没做过。

“先把圆棒车出来,”杨九狼指着图纸指导:

“然后,用锰钢做的尖刀,固定在刀架上,算好角度,慢慢转动主轴,一圈一圈地‘刻’出来。”

这又是一个水磨工夫。

他们先用钢条反复试验,摸索角度和力度,废了好几根料,才勉强在熟铁棒上刻出了歪歪扭扭的螺纹。

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在锰钢棒上加工。

...  ...

十天之后。

木匠那边送来了坚固的柞木床身,铁匠这边也终于把主轴、刀架、丝杠、飞轮等核心部件都给‘啃’了出来。

比起图纸上的完美设计,这些零件显得有些粗糙,甚至带着手工打磨的痕迹。

这就是打造第一台‘母机’的必经路程,漫长而艰辛。

组装开始了。

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尺寸的细微偏差,都在组装过程中暴露无遗。

“这轴承套子...塞不进去!”

“刀架的滑轨...有点涩!”

“丝杠摇起来...咋一卡一卡的?”

作坊里,抱怨声、敲打声、锉磨声再次响起。

杨九狼和杨铁老他们一起,拿着锉刀、锤子、油石,一点点地调整、打磨、修正。

杨九狼利用001的扫描分析能力,快速定位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主轴轴颈与轴承套间隙过小,需打磨轴承套内壁0.1毫米。】

【刀架滑轨结合面不平整,标记区域需刮削。】

【丝杠螺纹牙型不规整,与螺母干涉,用三角刮刀修正牙底。】

在他的指导下,原本棘手的问题,一个个被解决。

又过了三天。

第一台简易金属车床,终于颤巍巍地矗立在作坊中央。

它看起来有些笨拙,木制的床身,铸铁的飞轮,手工打磨的锰钢主轴和刀架。

组合在一起,透着一股原始而粗犷的力量感。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9/4829042/2653971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