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风云再起
半月时光,一晃而过。
县衙后堂,书房。
烛火跳动,王政兴看着手里的几份来自各乡里正的简报,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新令颁布以来,在官府的监控之下,各乡各里都在严格按照命令执行。
乱世用重典,王政兴下了死命令。
村下的各氏族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得拿出了公粮,按照‘杨家村的模式’进行灾后重建。
当然,缺粮的村子,官府会给他们以平价调配粮食。
根据各乡各里报上来的数字显示,参与水利修整、耕田恢复的百姓数量日渐增多,干劲也比单纯的赈济时高了不少。
然而,真正让他头疼的是另一件事——粮价。
市面上的粮价,虽然没有上涨,却在高位一直徘徊不下。
“四大家族?”王政兴放下简报,指关节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他本以为..只要粮价停止上涨,粮商就会开始抛售粮食,随之而来的就是粮价会跟着慢慢下跌。
“大人,”门外传来低沉的声音,是他的暗卫,“有新的消息。”
“进。”王政兴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暗卫推门而入,身形隐在阴影里,只露出一双的眼睛,“大人,如你所料,那四家开始有动作了。市面上开始流传一些风声...”
“说。”王政兴言简意赅。
“主要有几种,”暗卫语速平稳,显然是经过整理的:
“一是说,官仓里的存粮根本撑不了多久,你这是拆东墙补西墙,在忽悠百姓;
二是说,南边的蛮族就要打过来,官府自身难保,到时候大家手里的铜板都会变成废纸,只有粮食在手最实在,煽动百姓赶快去屯粮;
还有些更难听的,说...说你是为了捞取政绩,逼迫乡下氏族,乱搞一通。”
‘啪’
王政兴一掌拍在桌上,震得烛火一晃:
“好个钱万金,好个四大家族。果然无奸不商,为了利益尽玩这种下作的手段。”
他气极反笑,嘴角却带着冰冷的弧度。
这些谣言,句句诛心,直指百姓最恐惧的地方——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大人,我们是否要派人出去辟谣?”暗卫问道。
王政兴摆摆手,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
“辟谣?怎么辟?你说官仓有粮,百姓就信啦?你说蛮子打不过来,百姓就安心啦?现在人心惶惶,如惊弓之鸟,光靠嘴说是没用的。”
他停下脚步,目光落在窗外沉沉的夜色上:
“他们想制造恐慌,我们就给他们定心丸。他们想让铜板贬值,我们就让铜板变得更‘硬’。”
“大人的意思是?”暗卫有些不解。
“传我的命令,”王政兴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
“第一,立刻张榜公布各乡里参与劳役的人数、完成的工程量以及...已兑换‘购粮资格’的总量和剩余名额。
要写得清清楚楚,让所有百姓都看到,官府不是在做样子,实打实的好处就在眼前。”
“榜”在古代是重要的信息发布渠道,张贴在城门、市集等显眼处,识字的人念给不识字的人听,传播效率较高。
“第二,”他加重了语气:
“从即日起,除了粮食,参与劳役者,凭工分还可限量平价购买官府专供的食盐、粗布。种类不多,量也有限,但必须保证供应。”
盐和布是除粮食外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尤其盐是官府专营,易于控制。
而布料,官府有官营的纺织厂。
用这些物资作为‘硬通货’的补充,可以部分缓解百姓对粮价的焦虑,增加工分的‘含金量’。
侧面稳定民心,最关键是可以让货币变得更保值。
暗卫心中一凛,躬身道:“属下明白。”
他知道,这位县令是要跟四大家族刚到底了。
接下来的几天,县城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官府的告示贴满了城墙和市集。
参与劳役的人数、工程进度、已发放的购粮资格...一条条,一项项,写得明明白白。
虽然告示中的内容,其真伪无从考证。
但看到那实实在在的数字,不少原本摇摆不定的人心里确实踏实了不少。
更让百姓议论纷纷的是,官府真的开始凭工分平价售卖食盐和粗布了。
即使每人限量,但也足够维持生存所需,而且货真价实。
一时间,各处登记参与劳役的地点又排起了长队。
——
凤翔酒楼,顶楼包间。
气氛不再像上次那般‘同仇敌忾’,多了几分凝重和...各怀心思。
“王政兴这手,有点东西啊。”钱万金端着茶杯,手指轻轻摩挲着杯壁。
他没想到,对方不跟他在粮食上硬碰硬,反而玩起了‘曲线救国’。
“哼,不过是些蝇头小利,收买人心的伎俩罢了。”孙茂才第一个表示不屑:
“盐巴能当饭吃?粗布能填饱肚子?只要咱们的粮仓不开门,他蹦跶不了几天。”
李家家主李长胜没说话,只是慢悠悠地喝着茶。
倒是王家家主王文渊,那个囤粮最多,也最先表露出‘肉疼’的,此刻眉头微蹙:
“话虽如此,孙老哥。但这么一来,铜板再次绑定了盐和布,百姓更舍不得花三四倍的价格去购买市面的粮食了。”
其实,按照当前的粮价,已经达到了王文渊的心里预期,如果没有四大家族的约定,他早就开始抛售粮食。
“现在是关键时刻,王家主莫不是开始动摇啦?”钱万金放下茶杯,似笑非笑地看着王文渊。
“钱兄说笑了,”王文渊连忙摆手,“我只是就事论事。如今之计,光捂着粮怕是不够了,得想点别的法子,给他添点堵才行。”
“能有什么法子?”孙茂才问。
钱万金眼中精光一闪:“他不是要修水利、垦荒地吗?这些工程,总得用物料,总得有工头管事吧?呵呵...”
——
接下来的日子,王政兴很快就感受到了新的压力。
先是报上来,修河堤、水渠用的木料、石料、砖块突然变得紧俏起来,价格也悄悄上涨。
接着,一些原本答应出来领工、有些经验的老工匠,不知被谁打了招呼,纷纷推说家里有事,不干了。
甚至有不少工地,还莫名其妙地发生了民夫争执、斗殴的小规模冲突,虽未酿成大祸,却也耽误了工期,影响了士气。
书房内,王政兴听着暗卫的汇报,脸色越来越沉。
... ...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9/4829042/2653972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