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1945年,天幕播五大善人未来 > 第295章 油管五常(一百三十六

第295章 油管五常(一百三十六


一、苏联各阶层:从嗤之以鼻到脊背发凉的集体恐慌

(一)莫斯科工业区的工人:铁锤下的怀疑与愤怒

“哼,波兰人也配?”  红色索尔莫沃工厂的锻工伊凡・彼得罗夫抡着铁锤,铁砧上的钢坯发出刺耳的撞击声,却盖不住车间里的议论声。他刚从广播里听完天幕重播,油污的脸上满是不屑,“去年冬天,我们还往华沙运了  500  吨钢材,没有我们的机床,他们连拖拉机都造不出来!”

旁边年轻工人瓦西里擦着额头的汗,声音发颤:“可天幕说苏联会解体……  要是真的,波兰人会不会反过来抢我们的工厂?”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在车间里,伊凡的铁锤猛地停在半空。他想起  1945  年占领柏林时的荣光,又想起上个月领到的配给券  ——  面包还是掺了麦麸,黄油定量比战前还少。“解体?胡说八道!”  他厉声反驳,却不自觉攥紧了铁锤,指节发白,“但波兰那群白眼狼,真要敢反水,我第一个报名参军,再教训他们一次!”

女工玛丽亚抱着刚织好的军毯走过,眼圈泛红:“我丈夫还在波兰驻军,天幕说波兰能‘手拿把掐’大毛国……  他会不会有危险?”  车间瞬间安静下来,工人们面面相觑。他们曾坚信华沙条约是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可  “苏联解体”  的预言与波兰的威胁叠加,让这份信仰第一次出现裂痕。有人低声说:“或许该多存点粮食”,立刻引来附和  ——  在大清洗和战争的阴影下,生存本能永远先于意识形态。

(二)乌克兰集体农庄的农民:田埂上的迷茫与戒备

第聂伯河畔的集体农庄里,老农费奥多尔正用木犁翻着冻土,远处的拖拉机突突作响,却盖不住村民们的争论。“波兰人要对付我们?他们的黑麦还得靠我们接济呢!”  他往地上啐了口唾沫,靴子里的泥土簌簌落下。1940  年,他曾亲眼见过波兰战俘被押解过境,那些人瘦骨嶙峋,连像样的农具都没有。

“可天幕说苏联会没了……”  年轻农民尼古拉蹲在田埂上,手里攥着一张揉皱的《真理报》,“去年集体农庄的粮食交了三成,要是波兰人打过来,我们还能保住谷仓吗?”  费奥多尔的犁头突然卡住,他抬头望向东方,那里是苏联的腹地,可他更担心西边的邻居。1939  年的领土划分、1944  年的人口迁移,这些记忆像田埂上的野草,从未真正消失。

农庄妇女们在水井边洗衣,话题离不开天幕:“我听说华沙的面包比基辅便宜”“波兰人会不会把我们的牛都牵走?”“要是苏联不在了,谁给我们发拖拉机零件?”  她们的担忧朴素而直接  ——  战争让她们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如今  “解体”  与  “威胁”  的双重阴影,让她们本能地囤积过冬的土豆,甚至偷偷加固地窖。一位老妇人摸着孙子的头说:“不管谁当老大,能让我们吃饱饭、不打仗就行”,这句话道出了农民们最真实的诉求。

(三)列宁格勒的知识分子:书桌前的焦虑与反思

列宁格勒国立大学的图书馆里,历史学家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把天幕的记录稿摊在桌上,手指划过  “波兰手拿把掐大毛国”  这句话,眉头紧锁。作为研究东欧历史的学者,他比常人更清楚波兰与苏联的复杂渊源  ——1920  年的苏波战争、1939  年的瓜分、1943  年的卡廷惨案,每一页都写满了仇恨。

“这不是军事问题,是信任问题。”  他对同事低声说,声音压得极低,生怕被监听。“苏联在东欧的高压政策已经埋下隐患,1948  年的反铁托运动、去年对南斯拉夫的封锁,这些都让卫星国离心离德。”  他翻开一本秘密保存的西方杂志,上面刊登着波兰经济衰退的报道,“如果苏联解体,波兰必然会倒向西方,到时候我们失去的不只是领土,更是整个东欧防线。”

文学系教授奥尔加・伊万诺娃坐在角落,手里捧着一本诗集,却一个字也读不进去。她想起自己的波兰裔学生,那个总是沉默寡言的年轻人,上周突然申请退学。“或许天幕是对的”,她在心里暗想,“我们总说自己是解放者,可对波兰人来说,我们和当年的德国人有什么区别?”  这种念头让她不寒而栗  ——  作为斯大林时期的知识分子,她早已习惯了  “戴面具”  生活,但天幕的预言让她第一次敢于直面内心的质疑。

(四)莫斯科的官僚精英:办公室里的恐慌与算计

克里姆林宫附近的政府大楼里,外交部官员瓦列里・科罗廖夫正对着地图发呆,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作为负责东欧事务的中层官僚,他刚参加完紧急会议,斯大林的咆哮声还在耳边回响:“波兰人敢背叛,就叫他们从地图上消失!”  可私下里,他却在计算着实力差距  ——1950  年苏联的消费品工业产量仅比  1940  年增长  60%,而军费开支却占了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

“天幕说的不是军事胜利,是战略牵制。”  他对心腹低声说,“波兰地处中欧枢纽,一旦倒戈,北约的导弹就能直接对准莫斯科。更可怕的是,其他卫星国会跟风效仿  ——  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他们早就对我们的高压政策不满了。”  他想起  1949  年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西方对苏联的技术封锁越来越严,而国内的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如果解体预言成真,波兰的‘手拿把掐’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官员安德烈・彼得罗夫则在忙着整理波兰异见分子的档案。他知道,斯大林正在策划新一轮的清洗,可天幕的预言让他犹豫了  ——  如果苏联终将解体,这些镇压还有意义吗?他看着档案里那些波兰人的照片,有工人、有学者、有神父,他们的眼神里满是反抗。“或许该为自己留条后路”,这个念头让他吓了一跳,赶紧合上档案柜,却在心里记下了几个波兰商人的联系方式  ——  在动荡的时代,人脉比意识形态更重要。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29/4829308/4335172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