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天幕:老祖宗,这盛世如你所愿 > 第227章 慢性死亡的大唐

第227章 慢性死亡的大唐


苏铭把镜头对准脚下的方形砖石,用手比划道:

“大唐建国到安史之乱,期间大约130年,安史之乱历经七年,安史之乱结束后,到唐朝灭亡,同样隔了130年。”

“看似安史之乱是大唐国祚的中间线,大唐经历了如此重创后依旧延续了130年才彻底亡国,按理来说安史之乱给大唐造成的影响不太大啊。”

“可为什么之前咱们提安史之乱时,却说它是大唐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呢?”

【由盛转衰不看国祚的,是要看综合国力的。】

【说真的,没看主播之前,我一直以为,安史之乱后没几年大唐就亡了,没想到大唐后面还延续了一百多年啊。】

【别说是你,其实很多人都说不出来几个安史之乱后,大唐皇帝的名字。】

“实际上,这个说辞,不太准确。”

此话一出,弹幕纷纷问号。

苏铭却话锋一转:“因为安史之乱给大唐,给后世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根据史料相对可靠的估算,安史之乱爆发前一年,大唐的纳税户籍,大概是八百九十一万户,人口约五千二百一十九万。”

“而仅仅五年后,唐代宗广德二年,户数锐减至二百九十三万户,人口约一千六百九十九万。”

“各位可以自己算一下,损失了多少?”

苏铭顿了顿,才给出答案。

“超过三分之二。”

【卧槽!】

【十去六七……】

【我的天??!?!?】

【估计很多丢失的躲起来了。】

【这里起码有一半人南迁成客家人了。】

【注:古代的户籍是代表受朝廷控制的纳税户,不能等于实际人口。】

【藏户流民有数据说至少有三百万户。】

【就算不是真的死了一大半人,对朝廷收税影响也是一样的,要知道税收可是国家命脉啊!】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看到纷飞的弹幕,苏铭蹙起眉头:“我们现在经常说元气大伤,这就是最直观的元气大伤。”

“超过三千五百万的人口,就这么消失在了战乱、饥荒和瘟疫里。这种规模的人口锐减和损伤,事后证明,是根本无法恢复的。”

他顿了顿,补充道:“安史之乱结束后八十多年,到了唐武宗时期,全国的纳税户,也仅仅是从二百九十三万户,恢复到了四百九十五万户。”

“恢复速度,远远比不上隋末唐初。那一次天下大乱后,唐初的人口恢复速度,是安史之乱后的近乎两倍。”

“而这,还仅仅是人口。”

“社会经济的破坏更是触目惊心!”

“长安、洛阳这两座当时世界最顶级的都市,反复遭受战火摧残,经济凋敝。河南、河东、河北这些中原腹地,更是沦为鏖战的焦点,千里无鸡鸣,白骨蔽于野。”

苏铭说到这里,忽然切换了一句诗。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这是诗人王维,在唐军光复长安后,描写朝堂景象的诗句。听上去是不是很熟悉?仿佛一切都回到了从前的样子,盛世依旧。”

“但那只是表面。”苏铭摇摇头:“看似收复了失地,看似长安、洛阳又回到了朝廷的控制,但大唐的骨头,已经断了。”

“骨头断了,烂在里面,这才是最致命的。”

苏铭的长叹一口气,继续分析:

“安史之乱结束后,那些叛将,比如田承嗣、李怀仙、李宝臣,他们得到清算了吗?”

“没有。”

“朝廷不仅没有清算他们,反而为了安抚,直接任命他们为新的节度使,世袭罔替。”

“从此,藩镇割据这颗毒瘤,越发根深蒂固。”

苏铭的语气多了一丝微妙:

“这导致了一个极其诡异的局面。李隆基之后的皇帝,终其一生都在和地方藩镇玩一种‘既合作又博弈’的危险游戏。”

“皇帝对自己的将帅,充满了猜忌。平定叛乱的头号功臣郭子仪,三次被解除兵权。李光弼功高震主,不敢入朝。仆固怀恩更是被逼到叛乱。”

【只知将恩威,不知有天子。】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再说一遍,不是任何人都是二凤。】

【中晚唐基本一直都是这样拉扯,休养生息打藩镇,实力弱了,藩镇又不听话了。】

【唐朝中后期的皇帝能力个个都不算太差,开始也有雄心,但无奈唐朝已无力回天。】

分析完内部问题,苏铭又开始谈及外患:

“更要命的是外部危机。”

“周边异族趁着大唐内乱疯狂崛起,吐蕃趁机夺取了整个陇右,也就是今天的甘肃、青海一带。”

“大唐,彻底失去了最重要的养马地,在后续的战争中只能仰赖回纥人的马匹和骑兵。”

“西北边患严重,朝廷怎么办?”

“只能继续默许范阳等地的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养虎自重’的局面,指望他们去对抗吐蕃,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割据。”

【没救了,这就是慢性死亡。】

【国都六陷入,天子九逃。】

【哪个王朝后期都是死局啊!】

苏铭摇摇头,说出了当时皇帝们的自救之法:

“皇帝为了压制藩镇和地方将帅,只能更加倚重另一个群体。”

“那就是——宦官。”

“宦官为了获取皇帝的信任,最快的办法就是和手握重兵的将帅对着干,不断挑起新的矛盾。”

“慢慢地,宦官们发现,与其去抓遥远的地方军权,远不如直接抓住身边的皇家禁军来得实在。”

“于是,他们开始染指神策军。”

【哦吼,完蛋。】

【宦官不光在藩镇弄权,得势后甚至有公开造反的。】

【明朝:谢谢  得到教训了,起码皇帝性命宦官拿捏不到了。】

【明朝的宦官跳不起来,是因为有个更牛的群体在拿捏皇帝!】

“一旦掌控了禁军,就等于掌控了皇帝的废立大权。”

“著名的‘甘露之变’后,大唐最后七位皇帝的废立,全在宦官的一念之间。”

“这和东汉末年,又有什么区别?”苏铭问完后,无奈摇头:“只不过换了一批人,玩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

“于是,兵制变革、藩镇割据、宦官监军,这三大因素互为因果,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恶性循环,一步步地,把唐朝的统治根基,彻底碾碎。”

“皇帝们挣扎过,他们也想‘驱虎吞狼’,试图打破这个死局,但他们的生存空间,被这个自己亲手制造的循环,越压越小。”

“直到最后,朱温来了。”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3/4843860/4346634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