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刚打下倭国,大明帝王聊天群来了 > 第176章 监国太子,始皇之疑

第176章 监国太子,始皇之疑


咸阳宫内,气氛庄严肃穆,铜制的灯台燃着鲸油,昏黄的火光在光滑如镜的金砖上跳跃,映照出殿中众人各异的神情。

扶苏的手,正微微颤抖着。

他手中捧着的,并非千金重鼎,亦非传国玉玺,而仅仅是一卷来自后世大明的《官绅一体纳粮章程》。然而,这薄薄的一卷文书,在他手中却仿佛重若泰山,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柄重锤,狠狠地敲击在他固守了二十余年的信念壁垒之上。

“士绅一体纳粮……”

他的嘴唇翕动,无声地念出这六个字。这六个字,犹如一道惊雷,在他心中炸响!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虽以法家立国,重农抑商,但宗室贵胄、功勋权贵,皆享有不同程度的特权。这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矩,是维系帝国统治阶层的基石。他虽心怀仁念,却从未想过,有一天,这块基石竟能被如此撼动!

他一直以为,所谓的“仁政”,便是效仿上古先贤,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可朱高爔提出的这条政令,却像是在他眼前劈开了一道全新的天地!它没有废除严苛的秦法,却从根源上,触及了帝国最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若士绅与百姓一样纳税,国库的收入将何其丰厚?百姓的负担又将减轻多少?  这……这简直是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扶苏的呼吸,不由得急促了几分。他的目光,几乎是贪婪地,逐字逐句地往下看。章程之后,附有详细的解说与预估的成效,逻辑之严密,数据之详实,让他这个长年浸淫于儒家经典、对治国之道抱有无数幻想的大秦公子,感到一阵阵的眩晕。

这才是真正的经世济民之学!相比之下,自己过去那些“废除连坐”、“减轻赋税”的空泛之言,显得何其苍白,何其……幼稚!

他的手,又伸向了另一旁的大明蒙学课本  。课本的纸张细腻而坚韧,远非秦时沉重的竹简可比。他颤抖着翻开,当看到“算学”与“农工技艺”的章节时,他的瞳孔,再一次猛地收缩  。

“土地丈量之法……勾股弦,圆周率……”

这些陌生的名词,配以清晰明了的图形,让他瞬间便理解了其中的奥妙。他曾在北疆监军,亲眼见过官吏丈量田亩时因算法粗陋而产生的种种弊端与纠纷。而这书中所载之法,竟能将田亩计算得如此精确,误差之小,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他又往后翻,看到了水车、织布机的图样,看到了红薯、土豆的种植方法,旁边还用朱笔标注着“亩产可达三千斤”  !

三千斤!

扶苏只觉得自己的心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住!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对于这个以农为本的帝国而言,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大秦的子民,将再无冻馁之虞!意味着,父皇毕生追求的万世基业,将拥有最坚不可摧的根基!

他一直认为,儒家经典中的“仁义礼智信”,是教化万民、安定天下的根本。可此刻,他看着这本蒙学课本,看着上面那些“实用之学”,心中却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明悟——对于一个食不果腹的百姓而言,再高深的道德说教,也比不上一碗热腾腾的粟米饭来得实在!

“原来……仁政并非要废除秦法……”扶苏失神地喃喃自语,手中的课本,仿佛有千斤之重,“原来……真正的仁政,是让百姓,吃饱穿暖,安居乐业……”

他心中的那座名为“固执”的城墙,在这些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轰然倒塌。

御座之上,嬴政将扶苏所有的神情变化,尽收眼底。当他看到儿子眼中那份源自灵魂深处的震撼与动摇时,那双深邃如星海的虎目之中,终于,流露出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欣慰。

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

“扶苏。”

嬴政威严而沉稳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从今日起,你便是大秦的‘监国太子’!”

此言一出,不仅是扶苏,就连一旁侍立的蒙恬,那张素来古井无波的脸上,都闪过了一丝惊愕!监国太子,这四个字的分量,足以压垮任何人的脊梁!这意味着,扶苏将正式拥有储君的名分与权力,参与到帝国政务的核心!

嬴政的目光,如炬火般落在扶苏身上,继续说道:“朕命你,随元武帝学习大明的新政,协助朕,在关中推行改革!若有不懂之处,可随时向元武帝请教,不得有丝毫怠慢!”

轰!

扶苏猛地抬起头,那双原本因为迷茫而略显黯淡的眸子,在这一刻,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芒!他怔怔地望着御座上威严的父皇,又看了看身旁神情平和的朱高爔,一股巨大的暖流,瞬间涌遍全身。

原来,父皇从未放弃过自己!

他派自己去北疆监军,风沙为伴,与兵卒同食,并非是不认可自己心中的“仁政”,而是希望自己能亲眼看看,这个帝国最真实的模样!是希望自己能够明白,“仁政”,必须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而非空中楼阁!

这一刻,所有的委屈、不解、彷徨,都烟消云散。

扶苏深吸一口气,整理好自己的衣冠,对着嬴政与朱高爔,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九十度的长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儿臣遵旨!多谢父皇!多谢元武帝!”

这一拜,是他对过去的告别,更是对未来的承诺。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将不再是那个只知空谈仁义的儒生,而是要真正肩负起一个帝国未来的……监国太子!

而眼前这位,来自后世大明,身为永乐大帝第四子的元武帝朱高爔,或许,真的能帮助自己,找到那条,他梦寐以求的,“既稳又仁”的治国之路!

看着儿子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嬴政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抹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大秦的传承,这块压在他心头最沉重的巨石,似乎,终于有了安稳落地的可能。

然而,欣慰之余,他的心底,却仍有一丝最后的阴霾,挥之不去。

那就是,关于“大秦二世而亡”的那个,如同魔咒般的预言。

扶苏的问题解决了,可胡亥的问题,依旧像一根尖刺,深深地扎在他的心里。他缓缓将目光,从扶苏身上移开,重新落在了朱高爔的身上,那双刚刚还带着笑意的虎目,此刻,却重新被一丝深沉的疑虑所笼罩。

“元武帝,扶苏虽已幡然醒悟,但朕的心中,仍有一惑。”

嬴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朕仍不信,胡亥会不堪至此。”

他站起身,负手而立,踱步于殿中。昏黄的灯火,将他高大的身影,在地面上拉得更长,更显孤寂。

“胡亥顽劣,朕是知晓的。他心性不定,贪图享乐,远不如扶苏沉稳。但……他也毕竟是朕的儿子,是朕的骨血!”

嬴政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感,既有帝王的威严,也有一位父亲的……不甘。

“朕虽不喜欢他的性子,却也曾亲自教过他帝王之术,教过他何为治国之道!他怎会在朕驾崩之后,便立刻将朕的教诲抛之脑后,大肆享乐,任由赵高那等阉人乱政?”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与质疑。

“还有赵高!他不过是朕的一个家奴,一个中车府令!朕信他,用他,却也防着他!他连批阅奏章的权力都没有,又怎敢,又怎能,矫诏杀害朕的储君与上将军?”

嬴政猛地转身,目光如电,死死地盯着朱高爔,那双眼睛里,燃烧着始皇帝独有的,睥睨天下的傲气与自信。

“朕,一手缔造了这个大一统的帝国!朕不相信,朕毕生的心血,会如此轻易地,毁于一个顽劣的幼子和一个包藏祸心的家奴之手!”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4/4844504/1111098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