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神兵天降,三帝入群
\"崇祯十四年,秋。
京师,德胜门外。
“举枪!”
“开火!”
“轰——!”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一排排黑色的燧发枪枪口喷吐出浓厚的白烟与炽热的火舌。
百步之外,厚重的木制靶子上瞬间炸开无数个窟窿,木屑四溅。
硝烟的味道弥漫在空旷的教场上,呛人,却又带着一股令人心安的铁血气息。
数千名新军士卒阵列整齐,身着统一的鸳鸯战袄,动作整齐划一地执行着装填、瞄准、射击的命令。
他们手中的燧发枪枪身黝黑,枪口上寒光闪闪的刺刀在秋日下泛着冷光,整支军队宛如一头蓄势待发的钢铁猛兽,充满了肃杀之气。
城楼不远处的高台上,汉王朱高煦身着一副擦得锃亮的明光铠,猩红的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并未骑马,只是手持马鞭,遥遥指着远处硝烟弥漫的靶场,粗犷的脸上满是毫不掩饰的满意与自信。
“好!好样的!”他大声赞道,随即转头对身旁的弟弟朱高燧说:
“这燧发枪的威力,比神机营那些火铳强了不止一筹!”
“将士们上手也快,照这个势头,最多再练上十日,便可整军出发,与那李自成的流寇主力,好好碰上一碰!”
赵王朱高燧手中则捧着一本厚厚的账册,他扶了扶头上的王冠,用一种商贾盘点货物般的精准语气补充道:
“二哥放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福王府抄没的三百万两白银,以及从其他贪官污吏家中查抄的款项,已全数充作军饷。”
“如今全军将士的欠薪已尽数补发,人人皆可领到双倍月饷,士气正盛,再无后顾之忧。”
德胜门的城楼之上,崇祯皇帝朱由检扶着冰冷的墙垛,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看着城下那支军容鼎盛、脱胎换骨的军队,看着那些曾经因饥饿而面黄肌瘦、如今却精神饱满、战意高昂的士兵,眼眶不知不觉间竟有些湿润。
仅仅在三个月前,他还是一位日夜为九边军镇的粮饷发愁,被满朝文武的党争和推诿折磨得心力交瘁,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明江山处处起火的绝望君主。
而如今,他却拥有了一支神兵利器,有了充足的钱粮,更有了足以扭转乾坤的底气!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半月前那个改变国运的夜晚。
那夜,元武老祖朱高爔,再次施展通天手段,将两样神物送至他的御书房内
——一卷绘制精密的燧发枪图纸,以及一大袋饱满的、他从未见过的植物种子。
图纸之上,从枪管的淬火之法,到弹丸的铅锡铸造比例,再到颗粒火药的配方,每一个细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其工艺之精巧,远超当世。
而那袋种子旁,则附有一张纸条,上面只有寥寥数语,却重若千钧:“此物名曰红薯,耐旱耐瘠,亩产可达三千斤,可解天下流民之饥馑。”
当时,被急召入京的孙传庭捧着那卷图纸,激动得双手颤抖,彻夜未眠。
次日,他便亲自赶赴西安,在城外开设兵工厂,以雷霆手段招募城中所有铁匠,不计成本地赶制火器。
与此同时,另一位能臣卢象升则组织流民,在京畿附近开垦荒地,将那些珍贵的红薯种子悉心播下。
仅仅一月之后,一片片青翠的藤苗便破土而出,长势喜人。
那些一度绝望到易子而食的流民,跪在田埂上,抚摸着绿色的藤叶,嚎啕大哭。
他们终于,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就在崇祯朝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走出战争泥潭,焕发出勃勃生机之时。
数百年之前的嘉靖朝,一场颠覆性的改革风暴,亦在朝堂之上猛烈掀起。
户部衙署之内,气氛剑拔弩张。
一位身着绯色一品官袍的中年官员,正站在堂前,他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浑身散发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锐气。
此人,正是被朱厚爔亲自下旨,破格提拔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他将一本刚刚拟好的《清丈田亩、一体纳粮》的奏疏,重重地拍在案上,清朗而决绝的声音响彻整个衙署:
“奉陛下旨意,自今日起,推行‘一条鞭法’!天下田赋、徭役、杂税,一律合并,折银征收!”
“官绅一体纳粮,再不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隐匿田亩,偷逃税赋!”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在场的数十名士绅代表,皆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背后的家族,更是掌控着大明朝八成以上的土地。
张居正此举,无异于从他们身上割肉!
“张阁老!你这是何意?!”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猛地拍案而起,怒斥道,
“自古以来,优待士绅乃是国朝定制!你如此倒行逆施,是要与天下士族为敌吗?!”
“与天下士族为敌?”
张居正闻言,发出一声冷笑,他缓缓抬起眼,目光如刀锋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看,是你们这些国之蠹虫,要与我大明江山社稷为敌!”
他毫不退让,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的丝绸卷轴,猛地展开!
“陛下有令!”
“唰”的一声,在场所有人,不论心中如何不忿,都只能屈辱地跪了下去。
张居正手持圣旨,声音传遍衙署内外:“凡有阻挠变法、拒不执行者,一律以抗旨不遵论罪!锦衣卫可先斩后奏,抄没家产,流放三千里!”
圣旨一出,再无人敢发一言。
三日后,张居正亲率户部官员与锦衣卫,以雷霆之势,从京畿之地开始,清丈全国田亩。
在接下来的数月里,这场改革风暴席卷大明南北,无数被士绅、藩王隐匿的土地被重新登记造册。
最终查出的隐匿土地,竟高达两千万亩!
随着这些土地被重新纳入税收体系,原本早已空虚的国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充盈起来,收入瞬间激增!
洪武、永乐、嘉靖、崇祯……
当各个时空的帝王们,正通过聊天群,欣慰地看着大明江山在自己的努力下,一点点扫除沉疴,重焕生机之时。
一道金色的光幕,毫无征兆地,同时在所有人的面前展开。
一行全新的提示,缓缓浮现——
【叮!“大明帝王聊天群”有新成员加入!】
【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已加入群聊。】
【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已加入群聊。】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已加入群聊。】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4/4844504/1111102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