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苏遇的过去(下)
“陈老师。”
苏遇开口:“我会想办法。”
陈老师看向她问:“你想怎么做?”
“捐建一座新的校舍和图书馆。”苏遇说得干脆利落,“匿名。”
陈老师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好。”
“署名呢?”陈老师问,“捐赠总需要个名目。”
苏遇的目光再次落在那片被孩子们写满算式的泥土地上,眼神柔和了一瞬。
“就写…”
她轻语:“一个曾经在这里用树枝算过题的人。”
像是对一段往事的告别,又像是一个承诺的开始。
陈老师握着搪瓷杯的手微微紧了紧,他深深看了苏遇一眼,最终只是点了点头:“…好。”
苏遇没有再多言,她最后看了一眼这片承载了她太多沉重与希望的土地,转身离开。
背影依旧清瘦挺拔,步伐坚定。
风吹过空旷的操场,卷起些许尘土,也轻轻拂过泥地上尚未被掩埋的痕迹。
回程的路上下起了小雨。
雨滴敲打着车窗,模糊了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
苏遇握着方向盘,神情专注,脑海里却已不再是校园操场上那些稚嫩的面孔。
她直将车开到了市郊一家以严谨和高效著称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这家事务所的创始人曾欠苏家一个人情,且擅长处理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敏感度的项目。
苏遇直接向对方负责人出示了几张她悄悄用手机拍下的石泉镇小学现状照片,以及她凭借记忆和观察勾勒出的简单地形草图。
“新校舍,两层,八间标准教室,一间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馆,独立一栋,采光要好,容量至少五千册。材质,耐用、环保、后期维护成本低。”
她递过去一张写着数字的便签。
“设计风格,简洁、实用,与周边环境协调,避免浮夸。预算在这个范围内。”
事务所负责人看着照片上破败的校舍,又看了看眼前这位气质清冷出手果断的苏家千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很快被专业态度取代。
“明白了,苏总监。我们会在两周内拿出初步方案。”
“一周。”苏遇纠正道,语气不容置疑,“我需要尽快看到效果图和施工图。施工队伍我会另外联系,你们只负责设计,确保方案最优。”
“……好的,一周。”负责人点头应下。
离开事务所,苏遇坐在车里,没有立刻发动引擎。
雨已经停了,天空依旧阴沉。
她拿出手机,调出通讯录里一个很少联系,但标注为“可靠”的施工队负责人电话。
电话接通,她言简意赅地交代了任务地点、项目性质,以及要求尽快进场的前期准备。
“匿名?”对方确认了一遍。
“匿名。”苏遇肯定地回答,“所有对外沟通,由设计事务所出面。资金会通过一个指定的基金会账户支付。”
安排好这一切,她才驱车返回苏氏大厦。
她依然是那个理性至上、效率第一的苏总监。
后来,她接到过一次陈老师的电话。
老人用的还是那种信号不太好的手机,声音断断续续。
“苏总监,我们…在清理老校舍最后的物品时,在我以前用的那张旧办公桌抽屉夹层里,发现了一些…可能是你以前的东西。”
陈老师的声音有些迟疑:“是一些旧本子,还有…几张奖状。都保存的挺好的。你看,是你过来取,还是我找个机会给你送过去?”
苏遇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收紧。
旧本子?奖状?
她以为那些东西,早就随着时光消失在了记忆的长河里。
没想到,竟然被陈老师默默保存了下来。
“是什么本子?”她问,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紧绷。
“就是那种最便宜的田字格本,上面用铅笔写的笔记,还有一些草稿…”陈老师回忆着,“奖状是三好学生和数学竞赛的。”
苏遇沉默了。
那些被她刻意遗忘的记忆,突然以这样一种方式,重新出现在她的生命里。
“…我近期会过去一趟。”她最终说道,语气恢复了平稳。
选择一个周五的下午,苏遇再次驱车前往石泉镇。
新校舍的主体结构已经建成,脚手架还未完全拆除,但雏形已现。
灰白色的外墙,干净利落的线条,宽大的窗户,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挺拔,与周围低矮的民房形成了鲜明对比,却又奇异地不显得突兀。
陈老师站在临时作为办公室的活动板房门口等她,手里拿着一个略显陈旧的牛皮纸袋。
“苏总监,你来了。”他脸上带着劳作后的疲惫,但眼神明亮。他没有多寒暄,直接将纸袋递给她,“都在这里了。”
苏遇接过纸袋,入手是纸张特有的干燥和微凉。
她没有立刻打开,只是点了点头:“辛苦您了。”
“不辛苦,不辛苦。”陈老师搓了搓手,看着不远处拔地而起的新校舍,眼眶有些湿润,“孩子们很快就能在新教室里上课了…真好。”
苏遇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夕阳的金辉洒在崭新的校舍外墙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她能想象到孩子们在明亮教室里读书的样子,在平整操场上奔跑的样子。
那种沉甸甸的、压在她心头多年的什么东西,似乎悄然松动了一丝。
“进去看看吧?”陈老师提议。
苏遇摇了摇头:“不用了,看到进度正常就好。”
陈老师看着她,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是点了点头:“好,好。”
苏遇拿着那个牛皮纸袋,转身走向自己的车。
坐进驾驶室,她没有立刻离开。
夕阳的余晖透过车窗,落在她手中那个朴素的纸袋上。
她深吸一口气,终于缓缓打开了封口。
里面是几本边缘已经磨损卷起的田字格本,纸张泛黄,散发着淡淡的霉味和时光的气息。她拿起最上面一本,翻开。
扉页上,用铅笔工工整整地写着两个字----李一。
字迹稚嫩,却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力道。
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字迹从一开始的歪歪扭扭,到后面的逐渐工整清晰。
每一笔,都凝聚着那个小女孩对改变命运的全部渴望。
还有那几张奖状,“三好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纸张已经发脆,红色的印章也有些褪色,但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
这些都是她曾经在这个地方存在过、挣扎过、努力过的证据。
是她刻意想要剥离,却早已融入骨血的一部分。
苏遇静静地看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指尖在微微颤抖。
她将这些承载了太多重量的旧物重新小心地放回纸袋,封好,轻轻放在了副驾驶的座位上。
发动车子,驶离了石泉镇。
后视镜里,崭新的校舍轮廓在暮色中逐渐模糊,最终消失不见。
车内,只有她一个人,和一份沉默的、来自过去的回响。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4/4844813/4355070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