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假千金她只想领盒饭 > 第九十六章 苏遇的过去(上)

第九十六章 苏遇的过去(上)


拒绝了凌云后,苏遇心中并无太多波澜。

清理疥癣之疾,而非另择良木。

这是她的选择,也是她的原则。

只是,对峙后的疲惫,以及对无休止内耗的厌倦,沉甸甸地压在心底。

她需要一些具体而实在的东西,来稳住有些飘忽的思绪。

恰好,办公桌上躺着一份待审阅的企划书,是关于集团今年重点项目“新芽计划”的下一阶段方案,主打教育与乡村帮扶。

苏遇收敛心神,指尖在冰凉的触控板上滑动,点开了文件。

项目背景介绍里,提到了几个拟重点帮扶的乡镇名称。

其中一个地名,却轻轻刺了她一下。

清河县,石泉镇。

一个被她刻意封存在记忆角落的名字。

那里不是她生物学上的故乡,却是她真正意义上认知这个世界的起点,也是她所有坚韧与疏离的锻造之地。

企划书里提到,石泉镇中心小学是本次帮扶的重点对象,校舍年久失修,师资力量匮乏。

附带的几张现场照片,低矮的砖房,坑洼的操场,斑驳的黑板…

与她记忆中并无二致。

一种莫名的冲动,让她点开了日程表,将原定由项目经理带队的前期考察,改成了自己亲自去。

理由?

她在心里对自己说,重大项目,需要最高负责人把控风险,确保集团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落到实处。

这个理由足够理性,足够符合她苏总监的人设。

几天后,苏遇独自一人,开着辆低调的SUV,驶向了石泉镇。

她没有通知当地政府,也没有带随行人员,只想进行一次最真实的摸底。

车子驶下高速,转入省道,然后是更加狭窄蜿蜒的乡间公路。

窗外的景色从规整的农田逐渐变得有些荒凉,远处的山峦是一种蒙尘的黛青色。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熟悉又陌生。

苏遇摇下车窗,让微凉的风灌进来。

导航提示,石泉镇中心小学就在镇子边缘。

她将车停在距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的路边,步行过去。

学校比照片上看起来更旧。

红砖墙体的颜色已经褪得发白,铁制校门锈迹斑斑,操场上是凹凸不平的泥土地,几个自制的水泥乒乓球台孤零零地立着。

正是上课时间,校园里很安静。

循着隐约的读书声,苏遇走到一间教室的窗边。

窗户玻璃蒙着灰,里面坐着二十几个年纪不一的孩子,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

讲台上,一位头发花白、身形清瘦的老先生,正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那背影…

苏遇的心跳漏了一拍。

老先生转过身,面容沧桑,但眼神依旧清亮锐利。

他扶了扶老花镜,目光扫过窗外的苏遇,似乎愣了一下,随即又若无其事地继续讲课。

是他。

陈老师。

那个在她因为干农活迟到而被其他孩子嘲笑时,会淡淡说“进来吧,下次早点”的老师。

那个在她因为买不起练习本,只能用树枝在地上写字时,默默把自己用剩的粉笔头送给她的老师。

那个在她考上县里中学,家里却不想让她继续念书时,亲自上门和她那重男轻女的父母谈了一个下午,最后叹息着塞给她一小叠皱巴巴钞票的老师。

苏遇站在原地,没有进去相认的打算。

她只是隔着布满灰尘的窗户,安静地看着。

角落里,一个小女孩正低着头,手指在课桌下方悄悄动着。

苏遇的角度刚好能看到,女孩是在用自己的手指,在膝盖上无声地演算着黑板上的数学题。

因为没有本子,也没有笔。

那一刻,苏遇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的自己。

“…”

下课铃响了。

孩子们像小鸟一样涌出教室。

陈老师收拾好教案,也走了出来。

他走到苏遇面前,打量着她,眼神里有探究,但更多的是一种平静。

“姑娘,找谁?”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

苏遇张了张嘴,此刻竟有些词穷。

她该怎么说?

说我是当年那个总是沉默寡言,却每次都考第一的苏遇?

说我现在是苏氏集团的总监,来这里考察帮扶项目?

最终,她只是微微颔首,用了最中性的回答:“您好,老师。我路过,看看。”

陈老师浑浊的眼睛又仔细看了她几眼,似乎想从她过于精致干练的衣着和清冷的气质中找出点什么。

他最终只是点了点头,指了指办公室的方向:“我去喝口水。你要是没事,可以随便看看。”

他佝偻着背,慢慢走远了。

苏遇没有离开。

她信步在小小的校园里走着。

厕所是旱厕,散发着不好闻的气味。

所谓的“图书室”,只是一个不到十平米的小房间,书架上的书籍寥寥无几,且大多破旧不堪。

操场边缘,她看到几个孩子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树枝,真的就在泥土上写写画画,争论着刚才课上的一道题目。

“这里,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不对,老师说乘除优先!”

苏遇的指尖微微蜷缩,她走到那块土地旁,蹲下身。

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混杂着青草的味道。

一个小男孩抬起头,警惕地看着这个陌生的漂亮姐姐。

苏遇没有说话,只是伸手,轻轻拂过地面上那些歪歪扭扭的数字和符号,指尖传来泥土微凉的粗糙触感。

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她曾经一遍遍地演算,将那些抽象的公式和定理,刻进自己的脑海里。

知识是唯一的武器,是逃离既定命运的绳索。

她抓住了,没有松手。

可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为什么还有孩子需要重复她当年的艰辛?

“姐姐,你也懂数学吗?”那个小男孩怯生生地问。

苏遇回过神,看着男孩黑亮的眼睛,里面充满了纯粹的好奇。

她点了点头,声音是自己都未察觉的柔和:“懂一点。”

“那你能教我这道题吗?”男孩指着地上一个画错了的辅助线。

苏遇沉默地接过他手中的树枝。

树枝粗糙,握在手里有些硌人。

她俯下身,在泥土上清晰地画出了正确的几何图形,线条干净利落。

“你看,这里,连接这两个点…”

她耐心地讲解着,语气平静,逻辑清晰。

小男孩眼睛越来越亮,用力点头:“我懂了!谢谢姐姐!”

其他几个孩子也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问着问题。

苏遇没有丝毫不耐,一一解答。

在这个破败的乡村小学操场,在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地面上,她暂时卸下了苏氏总监的身份,只是一个传递知识的过客。

陈老师不知何时站在了不远处,手里端着一个搪瓷杯,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他的眼神复杂,有欣慰,有感慨,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苏遇解答完孩子们的问题,站起身,拍了拍手上沾到的尘土。

她走到陈老师面前。

“孩子们…很聪明。”她说。

陈老师喝了口水,看着操场上重新开始写画的孩子,眼神悠远:“是啊,都很聪明。就是条件差了点。没办法,穷啊。”

他顿了顿,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苏遇说:“我教了一辈子书,见过很多像他们一样,像…以前一些孩子一样,有灵性,肯吃苦。就是缺个机会,缺个好点的环境。”

苏遇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间低矮的校舍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单薄。

一个清晰而坚定的念头,在她心中成型。

她需要做点什么。

不是为了回报,也不是为了慈善的名声。

仅仅是因为,她曾从这里走出,她理解那种被困于方寸之地、却渴望看见更大世界的眼神。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4/4844813/4355070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