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妒火烧昏脑!孙权强令分兵击!
“投石机需加紧改进,而其余攻城之备,亦不可懈怠。”
刘琦目光扫过黄忠、王朗等将,下令道:“汉升,你继续督造井阑、云梯,务求坚固,仲宣(王朗字)冲车与攻城椎之事,由你负责。”
“各营工匠、民夫,皆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黄忠、王朗等将齐声应诺。
见众将再无异议,刘琦的目光越过众将,看向远处的望江岭。
“周瑜非是庸才,必不会坐视我等从容布置。”
“然我大军营寨坚固,其若来袭,强攻难讨便宜。然我观那望江岭,居高临下,俯瞰战场全局,若被其占据,我军动向将一览无余,如同被刺瞎双目。周瑜若想破局,必遣精兵抢占此地!”
刘琦说完即刻沉声喝道:“宋濂听令!”
“末将在!”宋濂应声出列。
“命你率本部兵马,即刻进驻望江岭,多备滚木礌石,深挖壕沟,严密布防!”
“若有江东军来犯,务必死守,并即刻燃起狼烟示警!我见狼烟,必率军来援,或趁其兵力分散,猛攻夏口!”
“末将得令!”宋濂慨然拱手,转身便去调拨兵马。
就在刘琦一边指点工匠改进投石机,一边派宋濂进驻望江岭加固防御工事时。
与此同时,夏口城。
此前,周瑜在接到刘琦那封极尽羞辱的书信,又闻凌操战死、出击水军近乎全军覆没后,急火攻心,吐血昏厥。
经过一日夜的救治,周瑜虽苏醒过来,但脸色依旧苍白,往日的神采飞扬被一层难以驱散的疲惫笼罩。
且周瑜时不时会感到胸闷气短,需要倚靠软垫才能长时间坐卧。
苏醒后的周瑜,第一时间关注的仍是战局。
他不甘水师就此被压制,在接下来的几日里,连续派出多股精锐水师,试图寻找荆州水师的破绽,主动邀战。
然而,主持荆州水师的庞统深得刘琦“稳守”精髓,任凭江东水师如何挑衅,主力舰队始终岿然不动,依托新建的水寨和岸基弓弩进行防御。
而面对偶尔有少数江东快船试图靠近骚扰,却被甘宁率领的锦帆营部给无情截杀。
在江水上甘宁可谓是如鱼得水,他驾驭着小船在江面上穿梭如飞,利用对水流的熟悉和悍勇的个人武艺,数次以少胜多,甚至曾单船突阵,跃上敌船,连斩江东数名水军幢主,其勇猛令江东水卒为之胆寒。
周瑜派出的几股袭扰部队,皆被甘宁打得灰头土脸,损兵折将而回。
面对如此局面,周瑜不得不痛苦地承认,在庞统的谨慎和甘宁的骁勇面前,他的水师已难以在江面上打开局面,对陆上战场的支援作用微乎其微。
而刘琦在攻破石阳戍后,已经兵临夏口城下,夏口的存亡已成为当前最紧要的问题。
于周瑜而言若夏口有失,那水师将独木难支,必将被迫退回江东。
思量再三,周瑜做出了决断:水师主力仍需留守水寨,牵制庞统,但不能将所有力量置于城外。
周瑜亲自率领自己的两千余核心部曲,以及从水师中抽调的两千余善战步卒,共计四千余人,放弃部分外围水寨,退入夏口城内。
随着周瑜这四千生力军的入城,夏口城内的江东守军瞬间膨胀至近两万人(包括孙权直属、原守军及周瑜带入的部队)。
兵力上的优势,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原本因连番失利而有些低落的士气为之一振,但也使得城内的“主战”呼声陡然高涨起来。
而此时临时吴侯府邸内
“禀主公,敌军近日调动异常,其主营仍在赶制各种攻城器械,同时,叛将宋濂率数千兵马,进驻望江岭,现已在加固防御工事!”
随着斥候将这几日探来的情报讲完。
吴侯府邸内的众江东将校顿时群情激愤,在他们看来,刘琦攻城不成,竟还敢分兵进驻望江岭,企图扼控望江岭这个战略要地,真是以为胜了他们几场便可目中无人吗!?
“刘琦小儿,欺人太甚!”
韩当须发戟张,一拳捶在案几上,震得杯盏乱晃。
“攻城不可,还敢占望江岭,主公,都督,末将请令,率步骑出击,先灭了宋濂这叛徒,再回头与刘琦决战!”
新近率部赶到的潘璋也立刻附和:“韩将军所言极是!我军倍于敌军,岂有龟缩城内,坐视其打造器械、从容布阵之理?当趁其立足未稳,主动出击,一举破之!”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人。建安初年,孙权时年十五,出任阳羡长,潘璋便投奔其麾下。
其治军有方,作战勇猛,常为先登,乃孙权麾下骁将。
主战派将领群情激昂,认为“两万对一万,优势在我”,纷纷请战。
在他们看来,拥有如此兵力优势还困守孤城,简直是懦夫行径。
然而,并非所有将校董赞同主动出击。
吕范出列,沉声道:“主公,诸位将军,我军兵力虽增,然刘琦部亦是百战之师,锐气正盛。”
“其攻城器械日夜赶制,可见决心。此时贸然出城,正中其下怀。”
“依我看我军当依托坚城,以逸待劳。”
“待其师老兵疲,士卒伤亡渐增,守备松懈之时,再倾巢而出,方可一击致命!此方为万全之策。”
蒋钦也补充道:“吕将军所言极是。刘琦尚不知我军确切增兵数量,此乃敌明我暗之利。何不等他攻城受挫,最为疲惫、松懈之际,再行雷霆一击?届时,必可收奇效!”
二人的意见很明确:利用兵力优势和城防,先消耗,后反击。
堂内顿时分成了两派,争论再起。
孙权听着双方的争执,内心再次陷入那种熟悉的拉扯。
孙权渴望战斗,渴望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韩当的请战每次都让他心头躁动。
但理智又告诉他,吕范和蒋钦的担忧不无道理,周瑜昏迷前连连失利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孙权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侧首的周瑜身上。
既有对周瑜病情的忧虑,又有一种对周瑜病情将复的紧迫感。
先前周瑜昏迷,孙权独掌大权,虽最终在吕范等人的劝谏下选择了稳妥,但那种乾纲独断、无人掣肘的感觉,如同品尝过最美妙的醇酒,让孙权回味无穷,内心深处对主动出击、建立独属于自己功勋的渴望从未熄灭,反而愈发炽烈。
如今周瑜回来了,不仅人回来了,还带来了四千生力军,这本是好事,却也让孙权感到那刚刚松动了些许的无形枷锁,似乎又重新套了上来。
孙权太需要一场由自己主导、并能大获全胜的战役来彻底确立威望,来向所有人证明,他孙权绝非只能活在兄长孙策的赫赫武功与周瑜的算无遗策阴影下的守成之主!
周瑜的归来,非但没有让孙权感到安心,反而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孙权尚未完全建立的权威,刺激着孙权那颗急于证明自己的心。
就在这复杂的心绪翻腾间,周瑜开口了,声音虽弱,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吕范、蒋钦二位将军所言,深合兵法要义。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确是当下稳妥之上策。”
周瑜的话,让主战派的声音为之一滞。
周瑜的威望,即便在病中,也足以让众人侧耳倾听。
然而,周瑜话锋一转,继续道:“然,稳守非是坐守。”
“刘琦抢占望江岭,如在我军咽喉插下一根毒刺,令我军动向难以隐藏。”
“在我军执行‘以逸待劳’之策前,必须先拔除此刺!”
周瑜强撑着坐直身体,手指在舆图上点了点望江岭的位置:
“我意,可派一员上将,率五千精兵,明攻望江岭。”
“同时,另遣一军,伏于夏口至望江岭的必经之道,专候刘琦援军。”
“此乃‘攻其必救,围点打援’!若能借此机会歼灭其一部援军,或可极大挫其锐气,为后续决战创造更有利条件。”
周瑜此计一出,连吕范和蒋钦都微微颔首,认为周瑜在稳妥中寻求主动,确实是老成谋国之见。
可就在这计策即将获得通过之时,孙权的脸色却阴沉了下来。
周瑜的计划越是完善,越是显得思虑周详就越是让孙权感到一种无形的窒息。
这缜密的谋划,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孙权刚刚在心中酝酿的“决战”想法是多么的粗疏。
更让孙权恼怒的是,吕范、蒋钦等人,包括刚才还嗷嗷叫的韩当、潘璋,此刻都全神贯注于周瑜的方略,仿佛完全忘记了他这位吴侯方才的倾向。
这种被无视的感觉,让孙权如鲠在喉,而更让孙权难以接受的是吕范这个老臣,明知他新君上位,迫切需要一场由自己主导的胜利来巩固权威,却三番五次只知“守城为上”,如今周瑜一回来,便立刻转向,这更刺痛了孙权敏感的神经。
平心而论,孙权何尝不知周瑜此计(攻望江岭,围点打援)是极高明的稳妥之策?
苏醒后的周瑜,显然已从接连失利的躁进中冷静下来,恢复了其江东柱石的沉稳与睿智。
但此刻,孙权要的不是最优解,而是他的解!
“公瑾之策,固然老成。”
孙权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硬,他要强行将决策的缰绳拉回自己手中。
“然,此策过于持重,将胜机寄托于刘琦是否会派援军之上。”
“若那刘琦心狠,视宋濂这降将为弃子,按兵不动,我军岂非空等,徒耗时日,一如当日王朗埋伏一般?”
孙权目光扫过众将,最终定格在韩当、潘璋身上,语气决断:“我军既拥兵力优势,何不分进合击,令其首尾难顾?”
“公瑾可按原计划,派一军攻打望江岭,吸引敌军注意。”
“同时.....”
孙权刻意顿了顿,强调着自己的主导权:“由韩当、潘璋二将军,另率一军,直扑刘琦主营!”
“彼分兵在外,营寨空虚,正可雷霆一击!即便不能全功,亦可大挫其锐气,毁其攻城器械!两路并进,方显我江东军威!”
孙权这番话,已不是为了讨论最佳战术了,而是为了强行掺入他自己的意志,是为了向所有人宣告,他孙权才是最终的决策者。
周瑜何等人物,立刻从孙权的话语和神态中,感受到了那份针对自己的、混合着不满与急于立威的复杂情绪。
周瑜心中了然,自己此前独揽军权,仅向孙权通报结果的模式,已引发了孙权这位年轻主君的猜忌和不满。
这份信任,远不及他与伯符(孙策)那般历经战火淬炼,坚不可摧。
一丝无奈与忧虑划过心头,周瑜感到胸口隐隐作痛。
周瑜深知分兵出击的风险,但更明白,在此刻若出言劝解,那将是在挑战孙权的权威,必将导致将帅失和,其后果可能比战术上的失误更为严重。
于是,周瑜将已到嘴边的劝谏之语咽了回去,脸上看不出丝毫波澜,只是微微颔首,声音平静道:“主公深谋远虑,两路并进,确可使刘琦难以兼顾。如此……便依主公之策。”
周瑜而看向诸将,开始下达具体的,融合了孙权意志的军事指令:
“黄盖听令!”
“末将在!”老将黄盖出列。
“命你率四千兵马,大张声势,举旗而行,进攻望江岭,务必营造出我军对望江岭必得之势,吸引敌军的注意!”
“韩当、潘璋听令!”
“末将在!”二将精神一振。
“命你二人,率五千精锐,秘密集结于北门内。待黄盖将军与望江岭上敌军接战,荆州大营注意力被吸引之时,你等伺机出击,直扑刘琦北大营!以袭扰、破坏其攻城器械为主,若事有可为,则扩大战果!”
“末将遵命!”三人抱拳应声道。
命令已下,一场围绕着孙权个人意志而非最优战术的军事行动,就此展开。
周瑜垂下眼帘,不再多言,只希望自己的妥协,能换来战场上的侥幸,以及内部暂时的稳定。
(本章完)
(https://www.dindian55.com/html/4845/4845136/43466605.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dian55.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dian55.com